-
公开(公告)号:CN115133664A
公开(公告)日:2022-09-30
申请号:CN202210900565.X
申请日:2022-07-2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人机无线充电磁耦合装置,包括固定在充电站上的发射单元和安装在无人机上的接收单元,所述发射单元包括第一磁芯和第二磁芯,二者的形状和结构相同且均呈L形,第一磁芯的短边上缠绕第一发射线圈,第二磁芯的短边上缠绕第二发射线圈,第一磁芯、第一发射线圈所在的平面与第二磁芯、第二发射线圈所在的平面垂直,第一发射线圈与第二发射线圈串联;所述接收单元包括空心接收线圈,所述空心接收线圈安装在无人机起落架上。本发明可以聚敛发射单元产生的耦合磁场,达到低漏磁与高耦合系数的目的,从而实现无人机的高效无线充电;本发明实现多无人机的无线充电,同时可以避免受到无人机功率等级与尺寸的限制。
-
公开(公告)号:CN111114350A
公开(公告)日:2020-05-08
申请号:CN202010096373.9
申请日:2020-02-1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 山东船舶技术研究院
IPC: B60L53/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无人船无线充电系统,包括水面电能供给平台和设置于无人船的电能接收部,水面电能供给平台包括第一储能部和电能发射部,电能发射部包括电能输入正极端、第一极板、电能输入负极端和第一导电端子,电能输入正极端和电能输入负极端均与第一储能部电连接,电能接收部包括电能输出正极端、第二极板、电能输出负极端和第二导电端子,电能输出正极端和电能输出负极端均与无人船的第二储能部电连接。设置于水面电能供给平台的第一极板与设置于无人船的第二极板形成耦合电容,结构简单,通过电场耦合进行能量传输,抗错位能力强,解决无人船在使用磁场式无线电能传输过程中由于错位,涡流损耗等引起的效率低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8688496B
公开(公告)日:2019-12-17
申请号:CN201810414499.9
申请日:2018-05-0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 山东船舶技术研究院
IPC: B60L53/122 , B64C39/02 , H02J7/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人机无线充电系统及无人机,包括设置在无人机上的接收装置和设置在降落面上的发射装置,接收装置包括接收线圈;发射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发射单元,发射单元包括并排设置的两个发射线圈,两个发射线圈中相邻的部分中的电流的方向相同,以在相邻的部分所在的区域形成发射区域;接收线圈的轴线与发射线圈的轴线之间具有不为零的夹角;当无人机落在发射装置的发射区域时,发射装置对无人机充电。本申请中的无人机无线充电系统的发射区域范围较宽,充电范围更广,对无人降落精度要求低。当无人机返航后自动降落到发射区域上,通过无线充电的方式自主进行电能补给,充满电后继续执行任务,让无人机真正做到完全无人自主飞行。
-
公开(公告)号:CN109177759A
公开(公告)日:2019-01-11
申请号:CN201811076315.9
申请日:2018-09-1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 山东船舶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主式水下航行器无线充电的磁耦合结构及自主式水下航行器系统,所述磁耦合结构包括设置在充电坞上的发射端和设置在自主式水下航行器上的接收端,所述发射端包括发射磁芯和绕设在所述发射磁芯上的发射线圈,所述发射磁芯包括长形的主体和位于所述主体上的至少两个绕线部,所述发射线圈包括绕设在所述至少两个绕线部上的分体线圈。本发明提供的自主式水下航行器无线充电的磁耦合结构,解决了自主式水下航行器续航能力差、充电困难的问题。该磁耦合结构的接收端体积小,占有自主式水下航行器内部空间小,不改变自主式水下航行器外形,对于非对准的容忍能力更强,降低了自主式水下航行器的停靠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8688496A
公开(公告)日:2018-10-23
申请号:CN201810414499.9
申请日:2018-05-0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 山东船舶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人机无线充电系统及无人机,包括设置在无人机上的接收装置和设置在降落面上的发射装置,接收装置包括接收线圈;发射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发射单元,发射单元包括并排设置的两个发射线圈,两个发射线圈中相邻的部分中的电流的方向相同,以在相邻的部分所在的区域形成发射区域;接收线圈的轴线与发射线圈的轴线之间具有不为零的夹角;当无人机落在发射装置的发射区域时,发射装置对无人机充电。本申请中的无人机无线充电系统的发射区域范围较宽,充电范围更广,对无人降落精度要求低。当无人机返航后自动降落到发射区域上,通过无线充电的方式自主进行电能补给,充满电后继续执行任务,让无人机真正做到完全无人自主飞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