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199308B
公开(公告)日:2017-04-12
申请号:CN201410442148.0
申请日:2014-09-02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IPC: G05B17/02
Abstract: 一种轴桨推进和吊舱式推进两种推进形式一体化的船舶电力推进模拟实验平台。通过轴桨推进子系统、吊舱转台子系统和监控子系统三部分协调配合实现一体化,可在实验室中模拟实际海况,完成船舶推进过程运动控制的相关实验。本发明既能节约现有船舶电力推进模拟实验平台的制造成本,又能对轴桨推进和吊舱推进两种推进形式进行充分研究分析,便于对比两种推进形式的优势与劣势;本平台推进电机为永磁同步电机,推进变频器采用直接转矩控制,负载变频器采用能够进行电能回馈的四象限变频器,满足船舶电力推进调速系统的高效率、高性能、低耗能的应用需求;此外,负载电机不但可模拟螺旋桨负载特性,还可模拟其他类型的运动控制系统载荷,因此本系统还可作为多种运动控制系统的实验平台,开展基于直接转矩控制的永磁同步电机变频调速系统的实验研究。
-
公开(公告)号:CN101854064A
公开(公告)日:2010-10-06
申请号:CN201010160383.0
申请日:2010-04-2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Abstract: 一种针对双馈感应风力发电系统基于能量的机网侧联合控制算法,属于风电控制技术领域。本发明依据风电系统能量流动将整个系统划分为四个子系统;设计各个子系统端口变量,确定子系统间的互联结构;根据子系统内部结构和子系统间的反馈互联得到整个系统端口受控哈密顿模型;设定系统期望平衡点;由系统在平衡点处的期望能量与当前能量的偏差确定控制能量,列能量匹配方程,求解控制变量,得到基于能量的机网侧联合控制器。本发明物理意义清晰,鲁棒性强,协调控制变换器机侧与网侧功率,不但能较好地实现机侧网侧各自的控制目标,同时提高了直流电压的动态控制性能,从而降低了变换器中对电容容量要求,节约了系统成本,并增强了整个系统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984567A
公开(公告)日:2024-11-19
申请号:CN202411103110.0
申请日:2024-08-13
Applicant: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烟台供电公司 ,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 东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刘杰 , 宋蕙慧 , 董文杰 , 林芳 , 王志明 , 于浩明 , 田志强 , 杨文静 , 李永泮 , 王泽晨 , 杨喆 , 邵华强 , 吴长龙 , 刘景余 , 贾乐刚 , 刘树华 , 崔栩辉 , 曹同利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能源智能管理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分布式能源智能管理设备,包括能源智能管理设备主体,能源智能管理设备主体的两侧均固定设置有过滤网,能源智能管理设备主体的内壁固定设置有冷却箱,冷却箱的内部注有冷却液,所述能源智能管理设备主体上分别固定设置有制冷设备、气泵、过滤箱、进水管以及出水管,冷却箱的内部固定设置有冷却管,其中制冷设备的一端与气泵固定连通,气泵通过进水管与冷却管固定连通,冷却管通过出水管与过滤箱固定连通,过滤箱与制冷设备的另一端固定连通;本发明,通过设置的第一伸缩杆以及内清理海绵等的配合,能够使得框架带动外清理海绵对冷却管的外壁清理,通过内清理海绵对冷却管的内壁进行清理。
-
公开(公告)号:CN118889514A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10786340.5
申请日:2024-06-18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技术学院分公司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德州供电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nventor: 王仕韬 , 王春义 , 宋蕙慧 , 宋新新 , 于芃 , 李牧远 , 潘志远 , 李经纬 , 王玥娇 , 王婧 , 王磊 , 孙树敏 , 王聪 , 葛杨 , 杨颂 , 刘一爽 , 邢晨 , 李爱晶 , 王玺 , 韩立群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分布式光伏系统储能配置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确定分布式光伏系统的储能配置优化目标函数,其中,所述分布式光伏系统包括处于同一配电网中的多个分布式光伏单元和分布式储能单元;基于所述分布式光伏系统的实时运行状态及技术制约建立模型约束条件;获取所述分布式光伏系统的历史运行数据;基于所述储能配置优化目标函数、模型约束条件及历史运行数据,采用改进粒子群算法确定分布式光系统的储能最优配置方案。本申请提供的方法,通过对分布式光伏系统的储能配置方案进行优化,提升分布式光伏系统参与配电网供电的稳定性及发电质量,并充分实现对光伏系统出力的消纳。
-
公开(公告)号:CN112994034B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110111191.9
申请日:2021-01-2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电力单元聚合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通过与多个分布式电力单元分别对应的客户端,获取多个分布式电力单元分别对应的综合数据,基于多个区块链节点分别对应的类型数据,对多个分布式电力单元形成的区块链节点划分对应的区块链组织;基于多个分布式电力单元分别对应的综合数据,将区块链组织中的区块链节点划分为多个聚合体;从而使得电网中可以消纳大量的分布式电力单元,然后建立每个聚合体内的区块链节点之间的通信线路,并将每个区块链节点所属的聚合体信息发送给对应的区块链节点;在电网出现电信号波动时,通过预先设定的程序调配各个聚合体内的分布式电力单元的电源给电网供电,达到了电网电信号平稳。
-
公开(公告)号:CN117154833A
公开(公告)日:2023-12-01
申请号:CN202311108287.5
申请日:2023-08-30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技术学院分公司 ,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多参数两阶段优化的逆变器并网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所述控制系统包括VDP虚拟振子单元,用于对并入电网的逆变器进行渐近同步控制;以及多参数优化单元,用于在逆变器并入电网后的电压建立阶段及电压维持阶段优化VDP虚拟振子单元的多个控制参数。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既能够满足不同阶段VDP虚拟振子控制逆变器的输出要求,又能够在提高电压响应速度与抑制三次谐波含量之间取得较好的平衡。
-
公开(公告)号:CN117060481A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2310909922.3
申请日:2023-07-21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湖北方源东力电力科学研究有限公司 ,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应多类型故障的微电网群柔性互联协调控制方法,包括:(1)采用微分方程描述单个微电网内部功率、频率以及其他物理量之间的数学关系,构建单个微电网的动态响应模型;(2)综合考虑不同微电网之间输电线路和柔性互联装置的通信连接关系,构建多个微电网群的动态响应模型;(3)综合考虑动态响应模型中微电网之间输电线路或柔性互联装置故障、微电网内发电机跳闸故障、微电网内负荷失电故障、微电网之间通信线路故障,判断故障类型,根据故障类型判断结果,实施微电网群柔性互联协调控制。本发明提高了网络的代数连通性和鲁棒性,使得系统更加稳定,可以有效保障微电网群的稳定、安全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3592565B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111054797.X
申请日:2021-09-0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IPC: G06Q30/0201 , G06Q30/0202 , G06Q50/06 , G06N3/0464 , G06N3/049 , G06N3/084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力系统节点重要度预测方法,基于卷积长短期记忆网络预测电力系统节点的重要度,包括训练集构造过程,模型训练过程和重要度预测过程;所述训练集构造过程基于电力系统节点的历史潮流数据构造训练集,所述模型训练过程使用所述训练集对预测模型进行训练,得到完成训练的预测模型,所述重要度预测过程使用所述完成训练的预测模型进行所述电力系统节点的重要度预测。本申请提供的电力系统节点重要度预测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预测电力系统节点的重要度,从而为提前预防连锁故障、避免故障发生提供数据指导。
-
公开(公告)号:CN113592565A
公开(公告)日:2021-11-02
申请号:CN202111054797.X
申请日:2021-09-0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力系统节点重要度预测方法,基于卷积长短期记忆网络预测电力系统节点的重要度,包括训练集构造过程,模型训练过程和重要度预测过程;所述训练集构造过程基于电力系统节点的历史潮流数据构造训练集,所述模型训练过程使用所述训练集对预测模型进行训练,得到完成训练的预测模型,所述重要度预测过程使用所述完成训练的预测模型进行所述电力系统节点的重要度预测。本申请提供的电力系统节点重要度预测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预测电力系统节点的重要度,从而为提前预防连锁故障、避免故障发生提供数据指导。
-
公开(公告)号:CN113162062A
公开(公告)日:2021-07-23
申请号:CN202110116826.4
申请日:2021-01-2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IPC: H02J3/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去中心化的孤岛微网二级L2增益调频控制方法及控制器,方法包括:基于逆变器的一级频率下垂控制模型构建逆变器动态行为的二阶Kuramoto模型;将构建的所述逆变器动态行为的二阶Kuramoto模型转换为端口控制的Kuramoto‑哈密顿模型;基于所述端口控制的Kuramoto‑哈密顿模型构建微网分散式L2增益扰动衰减控制模型。实现能够在无通讯的情况下实现频率恢复和功率共享,提高了系统的鲁棒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