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变强度蜂窝结构、其制作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237373A

    公开(公告)日:2020-06-05

    申请号:CN202010076373.2

    申请日:2020-01-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安全测试领域,具体涉及新型变强度蜂窝结构、其制作装置及其制作方法,为了解决目前变厚度蜂窝加工难度大,从国外采购周期长、成本高;厚度一致等强度蜂窝化学处理影响因素多,且不适用所有材料;等厚度蜂窝切斜面仅改变空间体积,不满足吸能要求等问题,本发明提出新型变强度蜂窝结构,房壁上设有等间距通孔渐变、等通孔间距渐变或通孔和间距皆渐变的蜂窝结构,变强度蜂窝结构的制作装置通过使用专用的开孔装置,实现不同规格变强度蜂窝的制作要求,变强度蜂窝结构的制作方法通过使用特殊的开孔装置,在加工过程中直接在打孔阶段制作变强度蜂窝的基础,后经多重工序制成变强度蜂窝,制作简单,且不受箔材种类的限制。

    一种基于平行四杆骨架与可展蒙皮的变形翼机构

    公开(公告)号:CN108332618B

    公开(公告)日:2019-10-22

    申请号:CN201810159363.8

    申请日:2018-02-26

    Abstract: 一种基于平行四杆骨架与可展蒙皮的变形翼机构,涉及一种变形翼机构。本发明是要解决目前的变形翼机的变形机构结构质量大,难以扩展和运载,收拢率低、展开可靠性不高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由支撑底座框架、承载骨架、回转杆、副支撑骨架、驱动推杆、可展蒙皮和固定蒙皮组成;支撑底座框架、承载骨架、回转杆、副支撑骨架和驱动推杆铰接在一起组成平行四杆变形骨架,可展蒙皮铰接在承载骨架上,固定蒙皮则铆接在承载骨架和支撑底座框架上。本发明的变形翼机构质量更轻,随着机翼尺寸的增大,轻量化的优势更为明显;本发明的变形翼机构实现了翼展方向的变形,展开运动简单,各级刚性蒙皮的展收动作稳定,易于控制。

    一种铰接自动驱动单元及折叠丝杠驱动的折展支撑臂

    公开(公告)号:CN109760853A

    公开(公告)日:2019-05-17

    申请号:CN201910081133.9

    申请日:2019-01-28

    Abstract: 一种铰接自动驱动单元及折叠丝杠驱动的折展支撑臂,它属于航天技术领域,以解决现有的折展支撑臂依靠铰链弹簧及丝杠的驱动展开,折展比小,很难作为较大型的天线等提供伸展和支撑功能的问题。本发明包括包括电机、第一连接体、第二连接体、丝杠、丝母、导杆和连杆;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铰接,第一连接体上设置有丝杠和导杆,丝杠的轴线和导杆的轴线互相平行,丝杠通过电机驱动,丝杠上设置有丝母,丝母滑动设置在导杆上,连杆的一端与丝母铰接,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体铰接,连杆与第二连接体铰接的轴线和第一连接体与第二连接体铰接的轴线互相平行。本发明适用于航天天线的支撑。

    一种高速列车被动防护二级缓冲解锁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9532924A

    公开(公告)日:2019-03-29

    申请号:CN201811622321.X

    申请日:2018-12-28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高速列车被动防护二级缓冲解锁装置,该装置的车钩推杆端头与一号车辆固定连接,车钩推架为中空结构且轴向插有车钩推杆,车钩推杆外周套有一级缓冲铝蜂窝结构,一级缓冲铝蜂窝结构位于车钩推杆与车钩推架两个端头之间,若干第一拉杆穿过车钩推架的端头和一级缓冲铝蜂窝结构与车钩推杆端头固定,若干第二拉杆穿过车钩推架尾端和二级缓冲铝蜂窝结构与二号车辆侧面固定,二级缓冲铝蜂窝结构的轴向安装有导向件,解锁杆插入导向件,四个斜块铰接于斜块铰接筒的前端且与车钩推架的尾端内部斜面配合。克服现有高速列车吸能缓冲技术的缺陷,本发明实现了列车动能有序耗散,保证列车缓冲过程不发生偏载,具有良好的动稳定性。

    一种切削力试验系统
    3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918315A

    公开(公告)日:2018-11-30

    申请号:CN201810955712.7

    申请日:2018-08-21

    Abstract: 一种切削力试验系统,它涉及切削试验技术领域,它包括落锤冲击系统和冲击切削试验台;所述冲击切削试验台包括工件组件、刀具组件和底座;所述工件组件包括碰撞块和工件随动组件;所述刀具组件包括刀具和固定组件;所述落锤冲击系统安装在所述底座的上部,所述碰撞块固定在所述工件夹具的上部,所述工件夹具设置在所述底座上并能沿竖向自由滑动,所述碰撞冲击系统的锤头和所述碰撞块的中心位于同一垂线,所述固定组件位置可调地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刀具被所述固定组件固定。本发明利用落锤冲击系统和切削试验台可以进行不同工况下动态正交单刃切削力的测试。

    一种用于狭小空间内螺母装配的机械臂工装机构

    公开(公告)号:CN106964971B

    公开(公告)日:2018-11-02

    申请号:CN201710190891.5

    申请日:2017-03-27

    Abstract: 一种用于狭小空间内螺母装配的机械臂工装机构,它涉及一种机械臂工装机构。为了解决在狭小空间内装配螺母时需要人手进行装配,耗时费力、工作效率低下且装配质量难以保证的问题。本发明包括电机、支撑组件、升降机构、传动机构、姿态控制机构和执行机构,所述升降机构设置在狭小空间的进口处,支撑组件设置在升降机构上,支撑组件在升降机构的控制下沿升降机构的高度方向作出上下往复运动,执行机构铰接在支撑组件的底部,电机设置在支撑组件上且其通过传动机构与执行机构相连接,执行机构在姿态控制机构的带动下作出转动动作,执行机构在传动机构带动下作出螺母装配动作。本发明用于辅助狭小空间内装配螺母。

    基于无源驱动的双层环形桁架天线机构

    公开(公告)号:CN104319453B

    公开(公告)日:2017-04-12

    申请号:CN201410624812.3

    申请日:2014-11-08

    Abstract: 基于无源驱动的双层环形桁架天线机构,它涉及一种双层环形桁架式可展开天线机构,以解决现有的大口径单环环形桁架天线刚度较小,无法达到使用刚度要求以及现有环形桁架天线机构的驱动结构复杂、重量大、采用拉索展开容易发生缠绕和展开可靠性较低的问题,它包括多个内外桁架式可折展单元模块、多个内过渡折展组件和多个外过渡折展组件;每个内外桁架式可折展单元模块包括内折展单元模块、外折展单元模块和两个内外连接桁架组件;正对的内支撑竖杆和外支撑竖杆之间通过内外连接桁架组件连接,多个内外桁架式可折展单元模块展开后为一个内外双层环形桁架式多面体。本发明用于卫星、空间站和空间探测器上。

    空间可伸缩桁架式二元光学相机及其在轨工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765122B

    公开(公告)日:2017-01-18

    申请号:CN201510212434.2

    申请日:2015-04-29

    Abstract: 空间可伸缩桁架式二元光学相机及其在轨工作方法,属于航天中的空间可重复展开领域,本发明为解决现有空间可折展构架式支撑臂的结构复杂、质量大,存在难以重复折展的问题。本发明所述空间可伸缩桁架式二元光学相机的分块式可展开光学主镜通过三个球铰安装在支撑臂上;支撑臂包括多个架构式可折展单元。其在轨工作方法为:发射时,支撑臂和分块式可展开光学主镜均为折叠模式,光学相机为发射收拢模式;入轨后,切换到支撑臂展开模式,支撑臂展开;支撑臂展开到位后,切换到在轨运行模式,分块式可展开光学主镜展开;切换到在轨收拢模式时,支撑臂折叠,分块式可展开光学主镜展开。本发明用于大口径空间相机。

    一种剪叉联动式环形空间可展开天线机构

    公开(公告)号:CN105977648A

    公开(公告)日:2016-09-28

    申请号:CN201610560746.7

    申请日:2016-07-1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Q15/18 H01Q1/08

    Abstract: 一种剪叉联动式环形空间可展开天线机构。本发明涉及一种航天空间天线,具体涉及一种剪叉联动式环形空间可展开天线机构。本发明为解决现有环形天线的结构复杂、重量大和刚性强度差的问题。一种剪叉联动式环形空间可展开天线机构包括外环、内环和多个绳索,外环与内环之间均布设有绳索,外环包括多个外环机构,每个外环机构包括竖杆和两个边杆,竖杆设置在两个边杆之间,边杆与竖杆之间、竖杆与竖杆之间和边杆与边杆之间均设有绳索,内环包括多个内环机构,每个内环机构包括剪叉和竖杆铰链,剪叉通过竖杆铰链与竖杆的中部连接,天线机构收拢时,外环和内环收缩成一个圆柱形,天线机构展开时,外环和内环伸展开成一个双环形。本发明用于航天通信。

    可折展欠驱动自适应式捕获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3934829B

    公开(公告)日:2016-09-07

    申请号:CN201410160625.4

    申请日:2014-04-21

    Abstract: 可折展欠驱动自适应式捕获装置,它涉及一种捕获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可折展欠驱动自适应式捕获装置。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空间机器人质量较大、驱动电机数量较多、结构复杂、可靠性较差的问题。本发明的单指根部关节轴安装在基板一端上表面上,两指根部共用关节轴安装在基板另一端的上表面上,所述驱动组件安装基板的下表面上,第一传动轴通过第一轴承座安装在基板的下表面上,第一同步带轮套装在单指根部关节轴上,第二同步带轮套装在第一传动轴上,第一同步带轮通过同步带与第二同步带轮连接,第一齿轮套装在两指根部共用关节轴的中部,第一齿轮与所述驱动组件连接。本发明用于航空航天领域。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