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高低温中波红外光学窗口及其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866039B

    公开(公告)日:2012-01-18

    申请号:CN201010239974.7

    申请日:2010-07-29

    Abstract: 耐高低温中波红外光学窗口及其制作方法,它涉及一种光学窗口及其制作方法,它解决了目前现有的光学窗口在高低温试验时,由于窗口两侧的温度梯度易使窗口处于常温侧结霜,导致光学成像模糊的问题。耐高低温中波红外光学窗口,它由铝箔纸、两个单层热压窗片、隔圈和干燥氮气组成,两个单层热压窗片平行相对设置,且二者间由隔圈隔开,使二者与隔圈之间形成密封夹层,密封夹层内充有干燥氮气,铝箔纸设置在两个单层热压窗片及隔圈的外侧周边上;上述光学窗口的制作方法主要通过清洁、粘胶以及充气等步骤完成对该光学窗口的制作。本发明适用于高低温光学试验领域。

    一种光线在变折射率平板侧窗中的传输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138759A

    公开(公告)日:2015-12-09

    申请号:CN201510505150.2

    申请日:2015-08-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线在变折射率平板侧窗中的传输方法,其步骤如下:一、飞行器平板侧窗外表面光线追迹;二、飞行器平板侧窗内部光线追迹;三、飞行器平板侧窗内表面光线追迹。本发明解决了在变折射率分布的平板侧窗中光线追迹的问题,为后续采用编程实现变折射率平板侧窗中光传输仿真提供了一种算法。本发明所提出方法可以对由ANSYS分析得到的海量侧窗热响应数据进行转化,可以实现任意光线追迹点处折射率与折射率梯度的计算。所建立的折射率与折射率梯度计算模型可以较精确的模拟出实际复杂热环境下介质的变折射率场分布。本发明在实际应用时,可以灵活做出变动,实现光线在任意形状光学窗口中的光传输仿真。

    一种折光浓度计的光学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5021571A

    公开(公告)日:2015-11-04

    申请号:CN201510434374.9

    申请日:2015-07-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折光浓度计的光学系统,所述光学系统由光源、棱镜系统、准直系统、探测系统组成,光源所发出的光经过棱镜系统后,一部分光束发生全发射进入到准直系统中会聚成平行光进入后续的探测系统中。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1、采用了折反式结构,经过准直系统后的光束为平行光,可以做到光学部分与探测系统保持较远的距离。针对高温液体的测量可对探测系统起到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2、本系统光学部分由棱镜和一片透镜组成,具有结构简单、装调方便的优点。3、本系统采取低成本玻璃设计,可做到低成本批量生产。

    基于微透镜阵列的激光整形照明器

    公开(公告)号:CN104991347A

    公开(公告)日:2015-10-21

    申请号:CN201510418889.X

    申请日:2015-07-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B27/0961 G02B27/0916 G02B27/09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微透镜阵列的激光整形照明器,其所述激光整形照明器由激光扩束准直系统、微透镜阵列组和后置扩束系统构成,激光光源发出的光强非均匀分布的激光光束经过激光扩束准直系统后压缩发散角,形成近似平行光束,通过微透镜阵列组,对非均匀分布光束进行微分再积分的过程,在远场能够形成均匀照明效果,后置扩束系统能够缩小照明区域面积,最后在远场形成与距离成正比的照明区域面积。应用本系统对非均匀光源进行整形能够实现光强分布均匀化,并在尽可能减少能量损失的情况下,于远场获得一定形状的照明面积,均匀度能够达到90%以上。

    多波段目标/背景生成装置
    3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900422B

    公开(公告)日:2015-08-19

    申请号:CN201410160125.0

    申请日:2014-04-21

    Abstract: 一种多波段目标/背景生成装置,包括多波段复合光学系统、多波段目标黑体、多波段背景黑体、靶标组件和二维姿态调整平台,多波段复合光学系统由平面反射镜和离轴抛物面镜组成,所述靶标组件由靶标基座和靶标两部分组成,靶标置于离轴抛物面镜的焦平面上,多波段目标黑体置于靶标后方照射靶标孔后形成目标光束,多波段背景黑体发出的辐射光束照射靶标内表面后形成背景光束,背景光束与目标光束合成一束后由靶标处出射,经由平面反射镜反射到离轴抛物面镜上,再由离轴抛物面镜准直变成平行光束,形成无穷远的多波段目标/背景供待测设备测试使用。本发明可为红外导引头提供无穷远的多波段目标和背景,以检测红外导引头系统的性能。

    一种致盲弹辐射能量数值仿真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134009A

    公开(公告)日:2014-11-05

    申请号:CN201410392093.7

    申请日:2014-08-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致盲弹辐射能量数值仿真系统及方法。所述仿真系统由化学反应动力学计算模块、传热计算模块、各层颗粒吸收和衰减系数计算模块、各层光程计算模块四部分构成。本发明计算了药剂燃烧过程中的7步子反应的能量吸收与释放,计算了燃烧“火球”各层之间能量传递过程。计算获得的燃烧“火球”空间尺度、光谱辐射能量均与实验数据匹配良好,并且得到了连续易于分析的光谱辐射能量数据分布。与传统的应用实验测得“火球”表面温度再用黑体辐射定律计算的方法相比,省去了实验步骤,提高了计算效率、计算精度和可靠性。该方法为强光致盲弹燃烧过程仿真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可作为工程计算的一种有效模型和方法。

    多波段目标/背景生成装置
    3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900422A

    公开(公告)日:2014-07-02

    申请号:CN201410160125.0

    申请日:2014-04-21

    Abstract: 一种多波段目标/背景生成装置,包括多波段复合光学系统、多波段目标黑体、多波段背景黑体、靶标组件和二维姿态调整平台,多波段复合光学系统由平面反射镜和离轴抛物面镜组成,所述靶标组件由靶标基座和靶标两部分组成,靶标置于离轴抛物面镜的焦平面上,多波段目标黑体置于靶标后方照射靶标孔后形成目标光束,多波段背景黑体发出的辐射光束照射靶标内表面后形成背景光束,背景光束与目标光束合成一束后由靶标处出射,经由平面反射镜反射到离轴抛物面镜上,再由离轴抛物面镜准直变成平行光束,形成无穷远的多波段目标/背景供待测设备测试使用。本发明可为红外导引头提供无穷远的多波段目标和背景,以检测红外导引头系统的性能。

    平面型黑体
    3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439008A

    公开(公告)日:2013-12-11

    申请号:CN201310309804.5

    申请日:2013-07-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平面型黑体。属于黑体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平面型黑体存在温度均匀性差,准确度不高;体积较大,在野外环境下不易携带及使用;升温速率差,在设定温度附近,温度的升降速率不稳定;使用寿命短的问题。本发明所述后盖设置在隔热外壳内的下部,辐射件设置在隔热外壳内的上部,后盖与辐射件之间设有隔圈,辐射件的下侧设有加热膜,辐射件的上侧表面上设有锥形体凸起,控制电路板设置在隔热外壳、后盖和隔圈之间围成的空间内,后盖上设有走线孔。本发明具有重量轻;具有优异化学稳定性;很好的电绝缘性能;非粘附性、耐候性、阻燃性和良好的自润滑性;结构简单,可操作性好的优点。

    红外光学系统
    3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064185A

    公开(公告)日:2013-04-24

    申请号:CN201310010463.1

    申请日:2013-01-11

    Abstract: 一种红外光学系统,涉及一种应用于红外/激光双模制导中的红外成像制导光学系统。本发明的红外光学系统从物面到像面依次同轴设置有整流罩(1)、第一透镜组(2)、棱镜(3)、第二透镜组(4)和红外成像探测器(5),采用折射二次成像的结构形式达到了大视场的要求,同时实现了100%的冷光阑效率,中间像面处设置有视场光阑,可以很好的抑制杂散光,且该系统适用于小像元探测器,提高了系统的成像分辨率。本发明红外成像光学系统通过引入非球面和二元光学技术,有效提高了系统的成像质量,简化了系统的结构。本发明的红外光学系统具有大视场、高分辨率、高精度的优点。

    硅基微环谐振器中耦合损耗的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692784A

    公开(公告)日:2012-09-26

    申请号:CN201210204101.1

    申请日:2012-06-20

    Abstract: 硅基微环谐振器中耦合损耗的计算方法,涉及一种基于逐步近似法的TE模式的硅基微环谐振器耦合损耗的计算方法。鉴于目前没有针对硅基微环谐振器的耦合损耗计算方法的问题,本发明的硅基微环谐振器中耦合损耗的计算方法,首先利用逐步近似方法,将微环谐振器的环形波导近似为多个相互平行的直线型波导组;然后,利用波导方程和TE模式的边界条件,对波导组分别计算光波在其中的模式转换系数和透射系数,计算在每个波导组由于模式转换效应造成的能量损耗;最终,整个耦合区域的耦合损耗就是每个波导组能量损耗的总和。本发明的耦合损耗计算方法,填补了计算耦合损耗的理论方法的空白。本发明方法用MATLAB即可实现,计算时间快。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