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目立体视觉和无人机的秸秆焚烧监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977018A

    公开(公告)日:2018-05-01

    申请号:CN201711312111.6

    申请日:2017-12-12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双目立体视觉和无人机的秸秆焚烧监测方法,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监测火点信息不准确、精度不高、受天气影响大、监管成本高与效率低的问题,其步骤:1)预设巡航路径;无人机起飞前由地面操作人员在无人机的GPS模块中对巡航规划,设置在待监测农田无人机的飞行路径,无人机启动后按照预设的巡航路径飞行;2)连接无人机与双目立体视觉平台、红外传感器;3)标定双目立体视觉平台;4)启动无人机;5)无人机进行巡航监测:无人机按预设巡航路径飞行,红外传感器监测红外热源异常区域的出现,双摄像头采集两幅不同角度的秸秆焚烧图像;6)图像处理;7)三维重建;8)监测结果判断与处理;9)依据闪光警报采取处理措。

    降低生菜叶片硝酸盐的无土栽培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756841B

    公开(公告)日:2017-01-04

    申请号:CN201510125427.9

    申请日:2015-03-20

    Applicant: 吉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60/2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降低生菜叶片硝酸盐的无土栽培方法,旨在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生菜中硝酸盐含量较高的问题。该方法的步骤如下:1.种子浸泡与催芽;2.人工气候箱内育苗:1)将已播入种子的塑料营养钵放入人工气候箱内,白天温度为25~30℃、光照度5~6级,夜间温度为15~20℃、光照度0级,相对湿度为70~80%RH;2)待生菜、小白菜和樱桃萝卜长出3~4片真叶,豌豆苗株高达5~6cm时准备移苗;3)为保证作物能同时移苗,生菜和小白菜、樱桃萝卜同一批进行育苗,而豌豆苗则应晚15±1d进行育苗;3.移苗;4.定植前准备;5.定植;6.设定栽培环境;7.调节气雾栽培箱内营养液的pH和电导率即EC值;8.植株采收。

    一种无土栽培营养液多级循环利用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6171932A

    公开(公告)日:2016-12-07

    申请号:CN201610533228.6

    申请日:2016-07-0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60/216 A01G31/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土栽培营养液多级循环利用装置,克服了传统雾培方式能源和资源投入较高,而废弃营养液盐分较高,存在环境污染的问题,其包括雾培装置、营养液缓冲箱、二级供液电磁阀、岩棉培装置、PH传感器、EC传感器、臭氧发生器、母液控制电磁阀、母液箱、潜水泵、营养液池与控制中心。潜水泵和雾培装置管连接,雾培装置和营养液缓冲箱管连接,营养液缓冲箱和岩棉培装置管连接,营养液缓冲箱和岩棉培装置之间的管道上安装有二级供液电磁阀,岩棉培装置和营养液池管连接,母液箱和营养液池连接的管道上安装母液控制电磁阀,PH传感器和EC传感器置于营养液池内并分别与控制中心电线连接,臭氧发生器置于营养液池外并与营养液池管连接。

    一种雾培桶隔热层及其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175651A

    公开(公告)日:2014-12-03

    申请号:CN201410409365.X

    申请日:2014-08-1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60/2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雾培桶隔热层及其设计方法,旨在克服现有的小型雾培桶存在植物根系温度环境缓冲性差的问题,所述的雾培桶隔热层由隔热层外桶、隔热层填充物与隔热层内桶组成。隔热层外桶与隔热层内桶均为带底的敞开口的圆桶形结构件,隔热层填充物为圆环体形的结构件,隔热层外桶、隔热层填充物与隔热层内桶依次套装在一起为固定连接,确切地说,隔热层内桶装入隔热层外桶之中,隔热层内桶与隔热层外桶的回转轴线共线,隔热层外桶的桶底内侧面与隔热层内桶的桶底的底面接触连接即没有隔热层填充物,隔热层填充物位于隔热层内桶与隔热层外桶之间,隔热层外桶、隔热层填充物与隔热层内桶的顶端面共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雾培桶隔热层的设计方法。

    温室蔬菜病虫害的预警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621118B

    公开(公告)日:2013-11-06

    申请号:CN201210071291.4

    申请日:2012-03-1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温室蔬菜病虫害的预警方法,步骤:1.安装型号为PC-3的自动气象站对温室环境条件自动检测,预警系统每隔24小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2.光纤光谱仪采集叶绿素荧光。3.叶绿素荧光光谱采集系统接收荧光光谱经处理后传入计算机。4.预警系统提取荧光光谱数据。5.预警系统继续判断提取的荧光光谱数据,进一步判断。6.预警系统显示提取的荧光光谱数据的第一、二特征点的判断结果,决定终止检测、进行下一步检测或实现病害与虫害分类,确定病虫害的类型、潜伏期及发生等级。7.监测预测系统将得到的监测结果输出,预警系统对分析处理结果进行判断,显示和保存处理结果,对形成警情的结果传输至报警系统,完成一次报警。

    植物叶片面积及叶片表面病斑面积的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234487A

    公开(公告)日:2013-08-07

    申请号:CN201310108494.0

    申请日:2013-03-29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植物叶片面积及叶片表面病斑面积的测量方法,旨在克服由于植物叶片边缘不平滑或植物叶片表面病斑形状复杂、数量较多,导致植物叶片及叶片表面病斑面积的测量困难,甚至难以测量的问题。步骤如下:1.在已知面积的白纸板上放置带有病斑的植物叶片并使植物叶片平整,利用处于白纸板和带有病斑的植物叶片正上方的数码相机将白纸板和植物叶片拍摄出一个画面的图像。2.采用Photoshop软件处理图像:在Photoshop软件中打开图像;分别存储图像中白色部分、健康部分和病斑部分三通道;读取白色部分、健康部分和病斑部分三通道的像素值。3.根据像素比等于面积比及白纸板的面积计算植物叶片面积及叶片表面病斑面积。

    温室蔬菜病虫害的预警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621118A

    公开(公告)日:2012-08-01

    申请号:CN201210071291.4

    申请日:2012-03-1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温室蔬菜病虫害的预警方法,步骤:1.安装型号为PC-3的自动气象站对温室环境条件自动检测,预警系统每隔24小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2.光纤光谱仪采集叶绿素荧光。3.叶绿素荧光光谱采集系统接收荧光光谱经处理后传入计算机。4.预警系统提取荧光光谱数据。5.预警系统继续判断提取的荧光光谱数据,进一步判断。6.预警系统显示提取的荧光光谱数据的第一、二特征点的判断结果,决定终止检测、进行下一步检测或实现病害与虫害分类,确定病虫害的类型、潜伏期及发生等级。7.监测预测系统将得到的监测结果输出,预警系统对分析处理结果进行判断,显示和保存处理结果,对形成警情的结果传输至报警系统,完成一次报警。

    植物叶绿素测量仪及叶绿素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413893B

    公开(公告)日:2011-03-30

    申请号:CN200810051478.1

    申请日:2008-11-27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植物叶绿素测量仪及叶绿素测量方法。旨在克服费时、破坏植物活体等问题。植物叶绿素测量仪由计算机、光纤光谱仪和测量探头组成。计算机与光纤光谱仪电连接,光纤光谱仪与测量探头光纤和电连接。叶绿素测量方法:1)启动计算机,先对设备测试,如果正常,光纤光谱仪给激光发生装置发出开启激光二极管的信号,同时光纤光谱仪开始采集被激光激发出来的荧光;2)激光发生装置的激光二极管发出激光直接照射到植物叶片,激发出的荧光被荧光接收探头接收并传入光纤光谱仪进行处理后传入计算机;3)计算机对传入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4)计算机对分析处理结果进行判断、显示和保存符合实际的处理结果。其适用于具有厚、薄叶片的植物。

    一种植物病害诊断装置
    4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231443B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1910692819.1

    申请日:2019-07-30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植物病害诊断装置,为克服目前存在的不能够在植物种植现场进行随机抽样检测的问题,一种植物病害诊断装置包括处于上端的传动部件、处于中间的搅拌部件与处于下端的行走部件;传动部件包括2个结构相同的顶杆、第一链轮、链条、第二转轴与电机;搅拌部件包括套筒与第二链轮;行走部件包括2个结构相同的连接杆;电机采用螺钉安装在套筒右侧壁外壁的上端,第一链轮安装在第二转轴上,第二转轴安装在电机的输出端上,传动部件的其它零部件通过2个结构相同的顶杆安装在套筒左右侧壁外壁的上端,传动部件通过链条套装在第一链轮与第二链轮上和搅拌部件连接;行走部件通过2个结构相同的连接杆和套筒左右两侧壁的外壁的下端对称连接。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