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924074A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211610974.2
申请日:2022-12-13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装载机地空协同作业方法,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其硬件包括装载机和无人机,经机载中央控制模块的图像处理单元处理后构建作业现场全局三维图;所构建的三维地图经装载机上安装的路径规划单元处理后,可构建装载机工作过程中最优工作路线;此外,安装在装载机上的环境感知模块获取地面视角的作业现场图,通过中央处理模块处理识别料堆中物料的种类与三维建模,并以识别结果作为模型输入量实现工作装置的智能控制。这种地空协同作业方法能够结合单目相机与激光雷达二者的优势,准确构建作业场地三维场景,此外融合陆域与空域双视角对场地的建模,可完整包含单视角视野盲区内的行人以及障碍物,为装载机的安全作业提供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14967685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564598.1
申请日:2022-05-23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5D1/02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智慧农业精确播种领域,提供了一种面向集群作业的智能播种机行驶轨迹规划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地块录入,将所需耕种的地块信息录入到云服务器中;步骤2:路径规划,在移动终端上,根据云服务器提供的地块信息,选择合适的播种机数目,并将其上传到云服务器中。云服务器根据地块信息及播种机数目规划出每一辆播种机的最佳路线,并生成相应的路径规划指令;步骤3:下发指令,播种机收到云服务器发出的作业指令后,依次到达作业起点并按照路径规划路线开始集群作业。利用智能化的云服务器进行多台播种机的路径规划,选择了播种时的最优路径,使播种机连续作业时间提高,效率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11506069B
公开(公告)日:2021-01-26
申请号:CN202010336691.8
申请日:2020-04-26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5D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天候全地面起重机障碍识别系统及方法,属于全地面起重机智能化技术领域,包括:卫星定位传感器、双目视觉传感器、激光雷达传感器、毫米波雷达传感器、下位机和上位机,所述卫星定位传感器、双目视觉传感器、激光雷达传感器、毫米波雷达传感器、下位机和上位机均通过电性连接在一起。本发明提出采用了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方式对所获信息进行了有效处理,与神经网络模型进行分析比较并融合,进而取得所需数据的更准确值,对于障碍的分析也更加可靠,从而能够为全地面起重机行进中避障策略的制定提供更加可靠的数据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2196004A
公开(公告)日:2021-01-08
申请号:CN202011158755.6
申请日:2020-10-26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装载机无人驾驶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基于分段铲装法的装载机自主铲装动态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标定装载机的滑转阈值,将滑转阈值应用于装载机的控制系统得到相关设定值;监测系统监测物料堆的状态、装载机的状态及相关位置参数;控制系统控制装载机运动进行物料的铲装,根据监测系统的监测数据判断铲斗的载荷,并调整铲斗的姿态,修正滑转阈值后继续铲装以触发运输指令;当铲斗的载荷使装载机触发运输指令后,控制系统控制装载机后退并转移物料。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可实现在不同环境中对同种类物料的自主铲装作业,有效提高作业效率;并能根据装载机与环境的状态进行铲掘作业的动态控制,及时响应意外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08443808A
公开(公告)日:2018-08-24
申请号:CN201810285695.0
申请日:2018-04-03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小区健身发电路灯,主要由依次设置于顶部连接盘上的健身光照灯、变速器、滑轮Ⅱ、电能控制装置、太阳能板和滑轮Ⅰ,以及与连接盘底部相连接的运动手环、配重和健身连接杆构成,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健身连接杆上的总控开关和变速箱速度选择器。本发明小区健身发电路灯是采用光伏发电和运动发电原理,吸收大自然广泛存在的太阳光,并将其储存在电池里将浪费的运动机械能储存在电池里,真正的做到无污染零排放。装置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便于实施,具有较高的生活服务价值。体现了节能减排的思想和意义,本发明环保节能且经济将传统的路灯进行创新使其更加充分的造福小区居民的日常生活,使日常健身简单环保还节能。
-
公开(公告)号:CN107817117A
公开(公告)日:2018-03-20
申请号:CN201711246331.3
申请日:2017-12-0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1M17/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M17/02 , G01M17/025 , G01M17/0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轮胎力学特性实时测量装置及其测量方法,适用于不同车轮运动定位与速度下的轮胎力学特性试验,该装置能够模拟轮胎在高速运转时的各种工况,为研究轮胎在高速时的力学特性提供试验支持。该测量装置主要由轮胎、超声波厚度自动测量仪、形态位置发射传感器、轮辋和形态位置接收传感器构成。本发明装置结构简单,且解决了轮胎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不断磨损,温度不断改变而造成的测量精度不够高或不够准确,以及试验过程中轮胎印迹改变的问题;本发明测量方法在提高了试验结果的鲁棒性和可靠性的同时,还可以时刻得知每个轮胎的受力情况,提升了车辆的安全性;本发明还解决了传统测轮胎力学特性设备占用空间大,成本高且不易实现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206496855U
公开(公告)日:2017-09-15
申请号:CN201720212267.6
申请日:2017-03-06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1L3/2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测量球磨机功率的实验装置,包括应变片测量电路、无线发射器、无线接收器、转速测量装置和计算机,应变片测量电路包括四个应变片,成轴向45°和135°贴设在球磨机小齿轮轴表面,并将应变片按全桥电路连接电线,用于测量球磨机的工作转矩参数,转速测量装置采用轴式磁性测量方法测量球磨机的工作转速参数,计算机对球磨机齿轴的转矩和转速数据进行处理,并在窗口实时显示球磨机的功率以及转矩、转速数据并存储,并生成球磨机功率的实时变化曲线。该实用新型安装与拆卸简单,便于球磨机工作转矩、转速和功率数据的观察与提取,以进行球磨机能耗的研究。
-
公开(公告)号:CN207487985U
公开(公告)日:2018-06-12
申请号:CN201721646836.4
申请日:2017-12-0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1M17/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轮胎力学特性实时测量装置,适用于不同车轮运动定位与速度下的轮胎力学特性试验,该装置能够模拟轮胎在高速运转时的各种工况,为研究轮胎在高速时的力学特性提供试验支持。该测量装置主要由轮胎、超声波厚度自动测量仪、形态位置发射传感器、轮辋和形态位置接收传感器构成。本实用新型装置结构简单,且解决了轮胎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不断磨损,温度不断改变而造成的测量精度不够高或不够准确,以及试验过程中轮胎印迹改变的问题。测量方法在提高了试验结果的鲁棒性和可靠性的同时,还可以时刻得知每个轮胎的受力情况,提升了车辆的安全性;本实用新型还解决了传统测轮胎力学特性设备占用空间大,成本高且不易实现等问题。(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11731391U
公开(公告)日:2020-10-23
申请号:CN201921015919.2
申请日:2019-07-02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B61K9/10 , G01N21/89 , G01N21/88 , G06T7/00 , G06T7/11 , G06T7/13 , G06T7/136 , G06T5/00 , G06N3/04 , G06N3/08 , G06K9/6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轨道表面缺陷智能在线检测装置,装置由轨道表面确缺陷检测系统、轨道表面缺陷检测模型在线更新系统、列车组数据交互系统、轨道缺陷定位系统、异常处理系统及供电系统构成。本实用新型结合卷积神经网络研究,实现无损、无接触检测。采集的轨道表面图像经一系列数据图像处理方法被制作成轨道数据集送入神经网络模型中进行轨道表面缺陷的智能检测;所涉及减震装置用于防止因列车颠簸、晃动导致采集的图像模糊,达到高精度检测、减少人工干预的目的。(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3211410U
公开(公告)日:2013-09-25
申请号:CN201320261089.8
申请日:2013-05-1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B62D33/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5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工程车辆减振安全驾驶室,包括驾驶室框架、车架、减振结构和承载结构,所述的驾驶室框架与车架通过减振结构连接,承载结构与车架固定,承载结构与驾驶室框架之间通过套筒滑动连接。所述的减振结构具有套装在螺栓上的橡胶减振垫;本实用新型增强了驾驶室减振器的强度,使其承载纵向和侧向载荷的能力加强;并且通用性强,实现了同一减振装置适用于多种不同工程车辆,且通过承载立柱的设计,实现了在驾驶室受到冲击时,其侧向载荷和纵向载荷主要由减振支架承受,垂向载荷主要由橡胶减振垫吸收,在安全性的前提下保证了一定的舒适性;其结构简单,节省成本投入,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