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控智能自修复-粘附/脱附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485157A

    公开(公告)日:2018-09-04

    申请号:CN201810280607.8

    申请日:2018-04-02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控智能自修复-粘附/脱附材料的制备方法,是基于组合模具所具有的结构设计便利性和材料成型高效性,以808nm的近红外激光为控制光源,以N,N-二甲基丙烯酰胺型智能水凝胶为自修复主体材料,N-异丙基丙烯酰胺型智能水凝胶为粘附/脱附主体材料,通过原位自由基聚合,将具有光控自修复与光控粘附/脱附功能的两种智能水凝胶材料相结合,制备出一种具有光控、高修复率、高粘附/脱附率的智能自修复-粘附/脱附材料,本发明所制备出的智能自修复-粘附/脱附材料展现出良好的力学强度,而且生产成本低,加工制造方便,适用范围广,为解决智能材料兼具自修复性与粘附/脱附性问题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新方法。

    一种利用增材制造成形复杂NiTi合金构件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393492A

    公开(公告)日:2018-08-14

    申请号:CN201810184763.4

    申请日:2018-03-07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增材制造成形复杂NiTi合金构件的方法,是在成形腔底部安装金属基板,并预先充入高纯氩气,使腔内氧含量小于60μL/L,利用选择性激光熔化技术成形复杂NiTi合金构件,通过每一层的数控加工程序实现逐层激光熔覆,最终得到三维金属零件,解决目前常规的熔炼方法或粉末冶金方法难以制备力学性能优良的复杂NiTi合金构件的难题。在不需任何专用模具和任何专用工装条件下直接快速成形出各种带有曲面、复杂内腔等利用传统加工方法难以实现的复杂NiTi合金构件,并且所制备出的构件层间结合较好,工艺简单,制造周期短,具有致密度高,精度高,金属粉末利用率高等特点。

    一种非匀质仿生结构増材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388739A

    公开(公告)日:2018-08-10

    申请号:CN201810170138.4

    申请日:2018-03-0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非匀质仿生结构増材制造方法,属于增材制造技术领域,主要应用在零件制造或者模具修复工作中,实现某些仿生功能特性,增强零件或模具某方面的性能。本发明包括的步骤是:三维模型获取、功能需求确定、仿生结构选择、仿生结构参数建模、有限元分析校验、加工路径规划、加工参数设置、增材制造及性能检测评价九个步骤。本发明在增材制造中采用了仿生结构,为增材制造后的制品增加了优良的仿生功能特性;支持采用非匀质的材料来实现增材制造,扩展了增材制造的应用领域和应用前景。

    一种激光增材制造同步监测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8274002A

    公开(公告)日:2018-07-13

    申请号:CN201810376733.3

    申请日:2018-04-2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增材制造同步监测系统,包括计算机、高速摄像机、3D打印机激光发射器及光电传感器;其中,所述高速摄像机安装支架安装于3D打印机激光发射器的一侧,光电传感器与高速摄像机连接后固定在3D打印机激光发射器上;机械手安装于3D打印机箱体内壁上,工作台安置于3D打印机激光发射器正下方,工作台的台面初始位置与高速摄像机镜头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高速摄像机与计算机连接。该监测系统对增材制造过程进行精确监测,实时获得熔池的阴影形貌图像,解决了现有加工过程中不能全程动态监测熔池变化的问题,并能通过监测系统内拍摄器件与背光光源的合理选配,实现监测熔池的形貌。

    一种跨尺度原位力学动态捕捉测试平台

    公开(公告)号:CN103543061B

    公开(公告)日:2016-01-13

    申请号:CN201310478178.2

    申请日:2013-10-13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一种跨尺度原位力学动态捕捉测试平台,包括由计算机组成的控制系统、隔振实验台、力学测试仪,隔振实验台台面上有点阵式分布的定位螺孔,力学测试仪通过数据线与计算机组成的控制系统连接,其特征在于一个弧形轨道横跨隔振实验台台面的两侧安装于隔振实验台台面上方,一个成像仪器安装于弧形轨道上,成像仪器通过数据线与控制系统连接。本测试平台装配灵活,功能多样,为机械、材料等学科的力学性能研究与检测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检测结果对于揭示材料或试件在多尺度下的力学行为和破坏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可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工业、生物医学、微机电等不同工程领域。

    一种跨尺度、多视角原位力学动态捕捉测试平台

    公开(公告)号:CN103499489A

    公开(公告)日:2014-01-08

    申请号:CN201310478177.8

    申请日:2013-10-13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一种跨尺度、多视角原位力学动态捕捉测试平台,包括由计算机组成的控制系统、隔振实验台、力学测试仪,隔振实验台台面上有点阵式分布的定位螺孔,力学测试仪通过数据线与计算机组成的控制系统连接,其特征在于多个动态成像装置固定在精密力学测试仪的周围,每个成像装置配备一个辅助光源构成成像系统,成像装置通过数据线与计算机组成的控制系统相连接。本测试平台装配灵活,功能多样,为机械、材料等学科的力学性能研究与检测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检测结果对于从多个视角动态监测和揭示材料或试件在多尺度下的力学行为和破坏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可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工业、生物医学、微机电等不同工程领域。

    不同比例TiC/TiB2双相颗粒混杂局部增强锰钢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215664A

    公开(公告)日:2008-07-09

    申请号:CN200810050214.4

    申请日:2008-01-07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不同比例TiC/TiB2双相颗粒混杂局部增强锰钢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该复合材料中TiC与TiB2的摩尔比为1∶1和2∶1,Ni的质量百分比为25。制备步骤为:将按上述比例配制好的Ni、Ti、C和B4C粉末装入低速球磨机内搅拌均匀,然后放入模具中压制成预制块,之后将预制块在低真空加热炉内预处理。将预处理后的预制块放置在铸件需增强部位,利用钢液的高温引发型内预制块自蔓延反应,同时原位合成TiC和TiB2颗粒增强体,钢液浸渗到预制块中,从而得到与基体界面结合良好的不同比例TiC/TiB2颗粒局部增强锰钢复合材料。本发明在提高局部部位耐磨性的基础上,同时保持锰钢基体本身具有良好的强韧性。

    TiC/TiB2双相陶瓷颗粒局部增强锰钢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214540A

    公开(公告)日:2008-07-09

    申请号:CN200810050216.3

    申请日:2008-01-07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Cu-Ti-B4C体系在钢液内自蔓延反应与传统铸造法相结合的TiC/TiB2双相陶瓷颗粒局部增强锰钢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制备过程包括:在铸件需增强的部位放置已抽真空除气处理的Cu-Ti-B4C预制块,浇注锰钢钢液,依靠浇入钢液的高温点燃Cu-Ti-B4C预制块制备TiC和TiB2双相陶瓷颗粒局部增强锰钢复合材料。此工艺制备的锰钢复合材料基体与增强区结合良好,且比单一陶瓷颗粒增强具有更好的综合性能,同时,局部增强的机械部件既具有高强韧性的基体,又具有高硬度、高强度、耐磨损、抗高温疲劳与氧化的工作部位,可广泛适用于冲击磨粒磨损工况条件下服役的各类抗磨部件。

    TiC颗粒局部增强耐磨锰钢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214539A

    公开(公告)日:2008-07-09

    申请号:CN200810050215.9

    申请日:2008-01-07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TiC颗粒局部增强锰钢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Cu-Ti-C体系在金属液内原位自蔓延反应合成TiC陶瓷颗粒的方法与铸造法相结合,在部件容易失效的部位进行TiC颗粒局部增强,较好地解决了在一个零件中同时要求多种性能优化组合的材料设计难题。其工艺过程包括反应预制块的制备和型内自蔓延原位反应合成两个阶段。在铸件需增强的部位放置已抽真空除气处理的Cu-Ti-C预制块,浇注锰钢钢液,依靠浇入钢液的高温点燃预制块的自蔓延反应,制备TiC颗粒局部增强耐磨锰钢复合材料。本发明制备的TiC颗粒局部增强锰钢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耐磨性与强韧性等综合性能,可广泛适用于冲击磨粒磨损工况条件下服役的各类抗磨部件。

    一种3D打印用多束长束纤维加捻丝材制备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109940A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410317711.5

    申请日:2024-03-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3D打印用多束长束纤维加捻丝材制备装置,包括主光轴以及依次安放在主光轴上的驱动装置、过孔滑环导电环、放线装置、单束加捻装置、旋转装置,还包括支撑装置、收线装置、挤出装置、对中装置,其中支撑装置设置在旋转装置的下方。本发明可以完成纤维从释放、单束纤维加捻、多束纤维复合加捻、加捻后纤维外层的包裹、制成丝材的全过程,实现不同材料纤维的单束加捻后再多束复合加捻,且纤维材料的更换操作方便,最多可以实现六束纤维的复合加捻,可以制备出由不同纤维材料组成、具有不同包覆基材、具有不同加捻圈数的3D打印丝材,有效地丰富了3D打印丝材特性,本发明用于3D打印丝材制备与应用领域。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