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762876B
公开(公告)日:2021-11-16
申请号:CN202010669006.3
申请日:2020-07-13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C02F3/12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去除水中有机微污染物的方法与装置,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剩余污泥在饥饿条件下曝气,以富集饥饿状态微生物;S2采用所述S1步骤得到的含有饥饿状态微生物的污泥,在曝气条件下对含有机微污染物的污水进行处理;定期更新所述含有饥饿状态微生物的污泥。本发明将污泥经好氧饥饿条件处理,使只能利用易降解有机物的微生物被逐步淘汰,而可以利用污泥本身含有的复杂有机物的微生物被富集,富集得到的污泥可降解多种有机微污染物,可以用于去除污水中的有机微污染物,该过程操作简单,成本低廉且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1205997B
公开(公告)日:2020-10-16
申请号:CN202010017229.1
申请日:2020-01-08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C12N1/20 , C02F3/34 , C02F3/12 , C02F101/34 , C12R1/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甲基芽孢杆菌,其命名为甲基芽孢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BP1.1,于2019年12月20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M 20191078。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甲基芽孢杆菌在降解二苯甲酮类紫外防晒剂中的应用。本发明通过对生活污水厂活性污泥逐级驯化后,获得对二苯甲酮类紫外防晒剂有高效去除效率的甲基芽孢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BP1.1,该甲基芽孢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BP1.1能够有效去除水环境中的二苯甲酮类紫外防晒剂。
-
公开(公告)号:CN111762876A
公开(公告)日:2020-10-13
申请号:CN202010669006.3
申请日:2020-07-13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C02F3/12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去除水中有机微污染物的方法与装置,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剩余污泥在饥饿条件下曝气,以富集饥饿状态微生物;S2采用所述S1步骤得到的含有饥饿状态微生物的污泥,在曝气条件下对含有机微污染物的污水进行处理;定期更新所述含有饥饿状态微生物的污泥。本发明将污泥经好氧饥饿条件处理,使只能利用易降解有机物的微生物被逐步淘汰,而可以利用污泥本身含有的复杂有机物的微生物被富集,富集得到的污泥可降解多种有机微污染物,可以用于去除污水中的有机微污染物,该过程操作简单,成本低廉且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0791444B
公开(公告)日:2020-06-30
申请号:CN201911015530.2
申请日:2019-10-24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C12N1/20 , C02F3/34 , C12R1/38 , C02F103/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施氏假单胞菌,其命名为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EBT‑2,于2019年9月17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M 2019731。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复合菌剂,该复合菌剂由保藏编号为CCTCC M 2019730的巴利阿里假单胞菌(Pseudomonas balearica)EBT‑1的扩培菌液和保藏编号为CCTCC M 2019731的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EBT‑2的扩培菌液按体积比1∶1混合而成。本发明最后公开了上述复合菌剂在处理垃圾渗滤液膜浓缩液中的应用。本发明复合菌剂能够实现对垃圾渗滤液膜浓缩液的高效生物脱氮。
-
公开(公告)号:CN110791444A
公开(公告)日:2020-02-14
申请号:CN201911015530.2
申请日:2019-10-24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C12N1/20 , C02F3/34 , C12R1/38 , C02F103/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施氏假单胞菌,其命名为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EBT-2,于2019年9月17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M 2019731。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复合菌剂,该复合菌剂由保藏编号为CCTCC M 2019730的巴利阿里假单胞菌(Pseudomonas balearica)EBT-1的扩培菌液和保藏编号为CCTCC M 2019731的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EBT-2的扩培菌液按体积比1∶1混合而成。本发明最后公开了上述复合菌剂在处理垃圾渗滤液膜浓缩液中的应用。本发明复合菌剂能够实现对垃圾渗滤液膜浓缩液的高效生物脱氮。
-
公开(公告)号:CN119176619A
公开(公告)日:2024-12-24
申请号:CN202411676775.0
申请日:2024-11-22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C02F3/00 , C01C1/02 , C02F101/16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废水中氨回收的生物电活性提氨膜,包括阳离子交换膜;在阳离子交换膜相对两侧分别设有生物阳极和提氨阴极;在生物阳极侧铺设有与废水接触的流道网,在提氨阴极侧铺设有与空气接触的流道网。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生物电活性提氨膜的制备方法。将本发明生物电活性提氨膜应用于高有机高氨氮废水中进行氨回收,不仅能够得到高纯度的氨水溶液,还能够实现低至1.16 kWh/kg NH3‑N的氨回收能耗,相比于同条件下的传统电化学氨回收技术,本发明提氨能耗降低了65%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18929859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1421136.X
申请日:2024-10-12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C02F1/469 , C02F1/46 , C08F228/02 , C08F220/06 , C08F220/56 , C08F218/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缓解ED中膜面结垢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往高盐废水中加入聚电解质,得到混合液;(2)将混合液泵入电渗析膜堆淡水室中,工业自来水泵入电渗析膜堆浓水室中;(3)在电渗析膜堆阴极和阳极之间施加电压,进行高盐水的浓缩减量。本发明通过向电渗析膜堆淡室中投加微量(
-
公开(公告)号:CN118483975A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410917676.0
申请日:2024-07-10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G05B19/418 , C02F3/02 , C02F3/34 , C02F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慧低碳污水处理装备自适应控制方法及系统,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将污水处理过程划分为若干个相同时长的固定时长窗口,对于每个固定时长窗口,实时采集与曝气设备相关的信息,并将采集到的实时数据传输至系统进行异常分析和处理;基于异常分析处理后的数据对每个固定时长窗口下的污水处理过程进行分析。本发明通过将污水处理过程划分为固定时长窗口,并实时采集与曝气设备相关的信息进行异常分析处理,能够及时发现曝气设备增氧过程中存在的异常,这样的监控机制可以在异常发生后迅速作出反应,避免因异常未及时发现而导致污水处理效率的大幅下降,从而保障了污水处理进度和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563189B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2410063900.4
申请日:2024-01-17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A62D3/33 , A62D101/47 , A62D101/4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定向锁定碱渣中水溶性盐的土壤交联剂及其制备和应用,属于固体废物处理和资源化领域,所述土壤交联剂包括四种组分,其中R‑A:三甲基十六烷基氯化铵和二异氰酸酯类物质;R‑B:三甲基十六烷基氯化铵和甘油;R‑C:三甲基十六烷基氯化铵和单异氰酸酯类物质;R‑D:七水硫酸亚铁。本发明中土壤交联剂发生聚合反应生成的三维网格结构可以包裹碱渣中的水溶性盐,实现水溶性盐的定向锁定,并达到水溶性盐固化和调节pH的双重目标,进一步可以降低碱渣的持水性和含水率,以及防止水溶性盐的二次大量释放和pH急剧升高,有效解决了现有碱渣处理与资源化利用过程中水溶性盐易溶解、易释放的问题,最终实现碱渣的资源化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16573806A
公开(公告)日:2023-08-11
申请号:CN202310669385.X
申请日:2023-06-07
Applicant: 南京大学宜兴环保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反渗透‑电渗析‑纳滤组合的分盐系统,包括沿废水流向依次设置的废水收集池、预处理系统、过滤系统、反渗透系统、一级纳滤系统以及蒸发结晶系统A;所述一级纳滤系统产水侧依次连接有电渗析系统、二级纳滤系统以及蒸发结晶系统B;所述二级纳滤系统浓水侧连接至所述蒸发结晶系统A;所述反渗透系统产水和所述电渗析系统产水至回用水收集池进行回用;所述蒸发结晶系统A和蒸发结晶系统B的冷凝水回至所述废水收集池。该系统工艺具有操作简单、运行稳定、分盐效率高等特点,和现有分盐技术相比,实现了超高浓度含盐水分盐,并能达到高效分盐的效果,同时大大降低能耗和运行成本,适合进一步工程化推广应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