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643990A
公开(公告)日:2012-08-22
申请号:CN201210157889.5
申请日:2012-05-18
Applicant: 南京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10/23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螯合树脂去除高纯镍中微量铜的方法,其步骤包括:将硫化镍电解的阳极电解液预处理去除铁、钴、锌和铅等其他杂质后得到的含微量杂质铜的3N镍电解液,泵入装填有螯合树脂的吸附塔,得到纯度为5N和4N以上的镍溶液;吸附塔达泄漏点后,停止进水,用再生剂进行再生处理,再生率近100%。采用本发明方法从高纯镍中去除微量铜,能高效低耗地将镍纯度提高一个数量级以上,且不带入其他杂质、不产生二次污染,经济效益显著,应用前景广阔。
-
公开(公告)号:CN102329339A
公开(公告)日:2012-01-25
申请号:CN201110192573.5
申请日:2011-07-11
Applicant: 南京大学 ,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铱(Ⅲ)配合物,它们是二[2-(4-三氟甲基苯基)吡啶]-[二(二苯基磷酰)胺]合铱或二[2-(4,6-二氟苯基)吡啶]-[二(二苯基磷酰)胺]合铱,它们有如下结构式:。采用ITO/TAPC(40nm)/Ir(tfmppy)2tpiporIr(dfppy)2tpip)(xwt%):mCP(20nm/TPBi(40nm)/LiF(1nm)/Al(100nm)电致发光器件结构。Ir(tfmppy)2tpip的电致发光器件在掺杂浓度为6%(G2)时,达到最大安培效率和功率效率67.95cd/A和69.90lm/W,在电流密度为100mA/cm2时,发射峰位于526nm,其色坐标为(CIE,x=0.28,y=0.65),为绿光,且仅在11.8V时,便达到最大亮度64351cd/m2,在最大效率和100cd/m2之间,以及100cd/m2和1000cd/m2之间的效率衰减为11.92%和11.88%。Ir(dfppy)2tpip的电致发光器件有相似的性能。本发明公开了其制法。
-
公开(公告)号:CN102295723A
公开(公告)日:2011-12-28
申请号:CN201110133903.3
申请日:2011-05-24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C08F212/08 , C08F212/36 , C08F2/18 , C08F8/24 , C08F8/32 , C08J9/28 , B01J20/26 , B01J20/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6-氨基吡啶-3-羧酸螯合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螯合树脂领域。该树脂结构单元如下:,功能基为6-氨基吡啶-3-羧酸,呈淡黄色,粒径0.45~0.6mm,功能基含量为1.37-2.38mmol/g。其制备方法为:利用苯乙烯作单体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低交联度大孔苯乙烯-二乙烯苯共聚物,再经过气流干燥得到低交联大孔聚苯乙烯-二乙烯苯树脂简称白球;将白球浸泡于氯甲醚中,加入氯化锌作催化剂,进行氯甲基化反应得到氯甲基化低交联大孔聚苯乙烯-二乙烯苯树脂简称氯球;然后以N,N-二甲基甲酰胺为溶胀剂,以DMF为溶胀剂溶胀氯球,将6-氨基吡啶-3-羧酸和碳酸钠溶于N,N-二甲基甲酰胺中反应,然后加入上述溶胀的氯球,搅拌反应制得6-氨基吡啶-3-羧酸螯合树脂。本发明制备的树脂适用于选择性吸附分离铜等重金属离子。
-
公开(公告)号:CN102145890A
公开(公告)日:2011-08-10
申请号:CN201110112182.8
申请日:2011-04-30
Applicant: 南京大学 , 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
IPC: C01B33/021 , B82Y40/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心球状硅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利用Mg对SiO2的还原作用,将SiO2球还原成空心球状硅纳米材料。该空心球状硅纳米材料由两步合成:(1)利用表面活性剂合成SiO2球前驱物;(2)用固相镁热法合成空心球状硅纳米材料。本发明所制备的硅具有中空的球状结构,球体表面粗糙、疏松,具有很高的比表面积。通过扫描电镜测试表明所得材料为中空的硅球,球壳厚度约50-80nm。通过绝对温度77K下氮气的吸附测试表明该材料BET比表面积为1324m2/g。
-
公开(公告)号:CN102139876A
公开(公告)日:2011-08-03
申请号:CN201110111770.X
申请日:2011-04-30
Applicant: 南京大学 , 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
IPC: C01B33/021 , B82Y40/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硅纳米管的制备方法,利用Mg对SiO2的还原作用,在催化剂作用下,将SiO2纳米球还原成硅的纳米管。制得的硅纳米管呈灰黑色粉末状,管内径约在120-170nm不等。该硅纳米管由两步合成:(1)利用表面活性剂水热合成SiO2纳米球前驱物;(2)用固相镁热法在Fe或Ni或Cu或Zn或Nb或Al或Sn或C等催化剂作用下合成硅纳米管。本发明所制备的硅纳米管具有纳米线和镂空纳米材料的共同特征。通过扫描电镜测试表明所得材料为中空的纳米管,空心管内径在120-170nm不等。通过绝对温度77K下氮气的吸附测试表明该材料BET比表面为531m2/g。
-
公开(公告)号:CN101016306A
公开(公告)日:2007-08-15
申请号:CN200510094910.1
申请日:2006-01-05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C07D513/22 , C07D209/56 , C07D333/06
Abstract: 本发明报道了在无氧气氛中,BF3·Et2O催化下菲并吡咯与2,5-二(苯基羟基甲基)噻吩或2,5-二(4-氯苯基羟基甲基)噻吩低温反应得到5,10,15,20-四苯基二菲并[9,10-b:9,10-l]-22,24-二硫代卟啉化合物。该化合物的Soret谱带出现在505nm,与β位无芳环共轭的四苯基-二硫代卟啉比较其Soret谱带红移了70nm,比文献报道的λmax最大的S2TPP衍生物中位-四苯基-2,3,12,13-四苯基-21,23-二硫代卟啉红移了51nm,进入500nm以上的绿光区域。它们在光动力治疗的光敏剂、有机场效应电子管(OFETs)、分子天线、光-能转换器、光电转换材料、分子开关、分子逻辑门、分子导线、有机太阳能电池、有机电致发光、非线性光学材料、光存储、分子识别及医药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5175310B
公开(公告)日:2020-11-13
申请号:CN201510273887.6
申请日:2015-05-22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类不对称氮杂二异吲哚亚甲基化合物及其氟硼化合物的合成和应用。本发明所提供的化合物及其氟硼化合物具有荧光量子产率高、摩尔消光系数大、Stokes位移大等特点。此外,由于其独特的“电子给体‑π共轭体系‑电子受体”型不对称结构,本发明所提供的化合物在二氯甲烷等不含N,O的溶剂中,滴入三氟乙酸或三氟甲基磺酸等强酸后会发生褪色及荧光淬灭的现象,在此无色溶液中加入含有N或O的有机溶剂或化合物可以恢复原色和荧光,因此可用作检测含有N原子或O原子的物质。同时,本发明所提供的不对称氮杂二异吲哚亚甲基化合物及其氟硼化合物在荧光传感、细胞成像、光动力治疗等方面也有重要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3450283B
公开(公告)日:2015-10-14
申请号:CN201310398515.7
申请日:2013-09-04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一类铱配合物,它是主配体为四种不同位置、不同数量氟取代的2-苯基吡啶,辅助配体为二(二取代基苯基磷酰)胺的铱配合物,所述的铱配合物分子式如下:以本发明的铱配合物制备的电致发光器件的EL光谱的发射峰分别为497、497、495nm;最大电流效率分别为43.95、66.36、37.36cd/A;最大功率效率分别为28.51、48.20、19.11lm/W;最大发光亮度分别为38827、47627、40319cd/m2。本发明公开了其制法。
-
公开(公告)号:CN103450283A
公开(公告)日:2013-12-18
申请号:CN201310398515.7
申请日:2013-09-04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一类铱配合物,它是主配体为四种不同位置、不同数量氟取代的2-苯基吡啶,辅助配体为二(二取代基苯基磷酰)胺的铱配合物,所述的铱配合物分子式如下:以本发明的铱配合物制备的电致发光器件的EL光谱的发射峰分别为497、497、495nm;最大电流效率分别为43.95、66.36、37.36cd/A;最大功率效率分别为28.51、48.20、19.11lm/W;最大发光亮度分别为38827、47627、40319cd/m2。本发明公开了其制法。
-
公开(公告)号:CN102134248B
公开(公告)日:2013-01-30
申请号:CN201110001635.X
申请日:2011-01-06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C07D495/04 , C07C211/63 , C07C209/68 , H01S3/11 , H01S3/00
Abstract: 一种镍的配合物,其特征是:它的阴离子部分是[1,4]二噻英并[2,3-b]喹啉基-2,3-二硫合镍(Ⅲ)配合物,阳离子部分为四烷基(R)铵正离子,它有如下结构式:本发明的[1,4]二噻英并[2,3-b]喹啉基-2,3-二硫合镍(Ⅲ)配合物合成简单,利于提纯,产率较高,并且在空气中稳定性好,作为近红外激光调Q染料,测得的近红外吸收数据表明本发明[1,4]二噻英并[2,3-b]喹啉基-2,3-二硫合镍(Ⅲ)酸四丁基铵最大吸收峰在1082nm,非常接近Nd:YAG激光器和Nd:YAP激光器的激光波长。它可以在近红外激光调Q染料、激光防护材料等方面得到应用。本发明公开了其制法。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