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694510B
公开(公告)日:2024-11-19
申请号:CN202411163217.4
申请日:2024-08-23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基于中继链中的节点信任值的节点角色调整方法。该方法包括:当信任值更新指令被触发时,中继链系统中的每个节点获取中继链系统中待更新信任值节点在上一信任值更新时间点至当前信任值更新时间点内的资源能力、处理交易情况和节点间协作情况,对待更新信任值节点的信任值进行分析,确定待更新信任值节点当前的信任值;将待更新信任值节点中当前的最终信任值小于信任阈值的节点扣除加入中继链时所缴纳的保证金,并踢出中继链系统;当节点角色调整指令被触发时,根据所有节点当前的最终信任值进行角色划分,确定出最终的中继链收集节点集合、委员会节点集合和验证节点集合。提高了中继跨链系统的交易验证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300773B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0706406.5
申请日:2024-06-03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IPC: H04L9/00 , H04L9/40 , H04L9/32 , H04L67/104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中继链中基于交易签名模糊聚类分析的异步共识方法。该方法包括:通过中继链中的各验证组将来源链的跨链交易包验证通过的第一阶段签名包发送共识节点;共识节点取出跨链交易包的m个第一阶段签名包进行提案共识后,由聚类节点确定优先级,共识节点根据第一阶段共识提案的优先级进行异步二元共识,获得第一阶段异步共识结果,在第一阶段异步共识结果为共识成功的情况下,目标链验证跨链交易包并将跨链交易包和验证结果发送至各验证组再次验证进行第二阶段共识提案、确定出第二阶段共识提案的优先级,得到第二阶段异步共识结果,在第二阶段异步共识结果为共识成功的情况下,将跨链交易包打包成区块上链。提高了异步共识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694510A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411163217.4
申请日:2024-08-23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基于中继链中的节点信任值的节点角色调整方法。该方法包括:当信任值更新指令被触发时,中继链系统中的每个节点获取中继链系统中待更新信任值节点在上一信任值更新时间点至当前信任值更新时间点内的资源能力、处理交易情况和节点间协作情况,对待更新信任值节点的信任值进行分析,确定待更新信任值节点当前的信任值;将待更新信任值节点中当前的最终信任值小于信任阈值的节点扣除加入中继链时所缴纳的保证金,并踢出中继链系统;当节点角色调整指令被触发时,根据所有节点当前的最终信任值进行角色划分,确定出最终的中继链收集节点集合、委员会节点集合和验证节点集合。提高了中继跨链系统的交易验证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158113A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410197050.7
申请日:2024-02-22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IPC: H04L41/147 , H04L41/16 , H04L43/08 , G06N3/0464 , G06F18/25 , G06F16/9536 , G06Q10/04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基于特征增强和时间感知的自适应深度学习QoS预测方法。该方法包括:通过获取与第τ时间片时间最接近的Y个时间片的用户‑服务QoS矩阵进行非负矩阵分解,进而获得目标用户在每个时间片的用户相似特征向量以及目标服务在每个时间片的服务相似特征向量;进而获得目标用户在每个时间片的调用偏好时间特征向量和目标服务的调用偏好时间特征向量并进行特征增强后进行融合,构成Y个时间片上目标用户调用目标服务的时间特征向量输入AGRN模型中对应的AGRU单元进行处理,获得目标用户调用目标服务的时间感知特征进行预测,获得第τ个时间片上目标用户调用目标服务的QoS值。从而提高了QoS预测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138379A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410551770.9
申请日:2024-05-07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基于交易包切片和节点动态调整的多验证组协同验证方法。该方法包括:中继链的收集节点根据当前待分发的跨链交易包的优先级,确定处理跨链交易包的协同验证群组,中继链的收集节点根据协同验证群组中每个子协同验证群组当前的跨链交易验证速度,将当前待分发的跨链交易包切分为与子协同验证群组个数相同的L个交易包切片,发送至对应的子协同验证群组内的每个验证组的组内领导节点,使每个验证组内的每个验证节点对交易包切片中的交易进行验证后,进行多验证组协同验证达成对切片交易包的共识后将签名包发送到中继链的委员会,完成验证。在提高中继链网络的吞吐量的基础上降低因单个组失效而造成的中继链网络失效的安全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7955635A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2410330671.8
申请日:2024-03-22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IPC: H04L9/00 , H04L9/40 , H04L9/32 , H04L9/30 , H04L67/104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基于联盟链验证节点分组的交易验证方法。该方法包括:联盟区块链系统确定出系统领导节点、各门限签名验证组以及组内领导节点,系统领导节点在初始化阶段生成系统公钥和系统私钥,并根据门限签名验证组的个数对系统私钥进行划分,生成各私钥片段以及各私钥片段对应的组内公钥,将各私钥片段以及各私钥片段对应的组内公钥分配给对应的门限签名验证组,在各门限签名验证组获得系统领导节点分发的交易时,每个组内领导节点在组内分发交易以及获得的私钥片段,生成门限签名片段提交给系统领导节点,系统领导节点根据接收到的各门限签名片段合成为最终的签名,将交易打包上链。由此,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减少成本开销。
-
公开(公告)号:CN117274616B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311248410.3
申请日:2023-09-26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IPC: G06V10/40 , G06V10/774 , G06V10/80 , G06V10/82 , G06N3/0464 , G06N3/08 , G06N5/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特征融合深度学习服务QoS预测系统及预测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用户潜在特征矩阵及服务潜在特征矩阵,并进行初始化,将初始化后的用户潜在特征矩阵和服务潜在特征矩阵经过深度神经网络提取特征图,得到用户特征图和服务特征图;将特征图提取过程中的数据流经过特征转化块处理,与用户特征图/服务特征图归并处理,分别得到用户融合特征图/服务融合特征图;将用户融合特征图及服务融合特征图通过训练后的多特征融合QoS预测网络,得到QoS预测值,提高预测准确度。
-
公开(公告)号:CN117687578A
公开(公告)日:2024-03-12
申请号:CN202410143172.8
申请日:2024-02-01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区块链中基于动态分簇的区块协同存储方法、介质及设备,区块链中目标动态分簇的簇头节点收集该目标动态分簇的所有非簇头节点的可用空间情况以及获取待存储的区块的交易数目;根据所述所有非簇头节点的可用空间情况确定分包方案,所述分包方案用于从区块中抽出一个或数个交易并入一组,形成若干个组,根据可用空间情况将一个或多个组传输给非簇头节点存储,确保每个组均有非簇头节点来存储,且每个非簇头节点均有组去存储;根据所述分包方案进行分发存储。优点:能够降低节点存储需求、有效利用节点的存储空间,提高了存储效率,本发明可能促进更多节点的参与,增加了区块链网络的去中心化程度,从而提高了整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675669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410119755.7
申请日:2024-01-29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IPC: H04L45/00 , H04L45/02 , H04L67/1074 , H04L9/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簇间区块传输方法、存储介质及计算设备,首先计算簇的信任值,然后计算节点综合PR值包括节点的传输速率PR值和信任PR值,最后依据节点综合PR值选择最优节点传输块。由于该方法是簇头节点遍历其邻居节点和与其同属一簇的非簇头节点集合,从而降低区块链的区块传输时延,减少分叉的可能性,降低低效节点的影响,进而增加区块链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333673A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210905529.2
申请日:2022-07-29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IPC: H04L1/00 , H04L67/107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区块链网络中基于ILT的区块编码传输方法,首先对邻居节点的信道状态进行预测,再根据信道状态确定如何将区块划分分组并将分组编码进行传输;同时,提出了一种基于PiChu区块传输协议改进的编码包传输协议,在该协议中,节点只要收到编码包就向邻居节点发送INV消息,同时验证区块。本发明能够最大化利用信道对区块进行传输,从而避免区块过大、传输信道状态不佳而导致的区块重传现象;即使传输的编码包丢失,也不需要重传。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