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湿气候风洞及其多场耦合控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0702357B

    公开(公告)日:2020-06-26

    申请号:CN201911043370.2

    申请日:2019-10-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湿气候风洞及其多场耦合控制系统,风洞洞体内安装有风机、变温设备、变湿设备、盐雾发生器、天空背景辐射板、太阳辐射灯阵以及降雨发生器,并在试验段安装有风速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盐雾浓度传感器、背景辐射温度传感器、半球辐射计以及雨量计;天空背景辐射板安装于风洞试验段的顶部,太阳辐射灯阵以及降雨发生器安装于天空背景辐射板上;天空背景辐射板包括导热板、不锈钢板、铜管,多个导热板分为多排安装于不锈钢板上,每排导热板上铺设有铜管,铜管与外部冷热水设备连接。本发明能够实现室外自然气候中风速、温度、湿度、太阳辐射照度、天空有效温度、降雨、盐雾七个参数场的模拟。

    一种气候风洞极端热湿参数控制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103115A

    公开(公告)日:2020-05-05

    申请号:CN202010052056.7

    申请日:2020-01-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候风洞极端热湿参数控制装置及方法,装置包括风机、第一表冷器、第二表冷器、第一加热器、第二加热器、轮转除湿机以及蒸汽加湿器;第二表冷器与转轮除湿机串联形成除湿线路,第一加热器与蒸汽加湿器串联形成加热线路,除湿线路与加热线路并联后,依次与第二加热器、风机以及第一表冷器串联连接;第一表冷器和第二表冷器分别与供回水管路连接。控制方法包括对风洞极端热湿参数的三级调控与微调节方法,解决了现有气候风洞内极端高温高湿工况下温湿度难以精确调控的问题,保证了极端高温高湿工况下的控制精度;并且克服了温湿度调节时加热和除湿过程存在滞后性的缺陷,提高了温湿度的响应速度,并节约运行能耗与设备投资费用。

    热环境分析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0083965A

    公开(公告)日:2019-08-02

    申请号:CN201910375964.7

    申请日:2019-05-07

    Inventor: 丁伟 孟庆林 李琼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环境分析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应用设定的网格分析法将目标分析区域分割为至少两个子区域,并对所述子区域顺序编号,其中,所述设定的网格分析方法包括均匀网格分析法和非均匀网格分析法;应用设定的热分析算法计算每个子区域的设计指标数据,根据预先设定的分类标准对所述设计指标数据进行分类;为不同类别的设计指标数据添加对应的显示标识,并将所述显示标识显示在对应编号的子区域内。提高了热环境分析的准确度,使热环境分析更适合我国的国情。

    一种建筑多孔材料毛细吸水自动测量装置与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240947A

    公开(公告)日:2018-07-03

    申请号:CN201810271570.2

    申请日:2018-03-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多孔材料毛细吸水自动测量装置与方法;该装置包括防风玻璃罩、电子天平、玻璃承台、金属吊架、玻璃水槽、高位水箱和电子计算机;网状金属垫片通过金属吊架悬挂于电子天平正下方,电子天平设置在玻璃承台上,玻璃承台与玻璃水槽相连;防风罩加盖在电子天平上方;电子天平通过天平数据线连接电子计算机;所述高位水箱通过支撑架支撑和固定,高位水箱的底部高于玻璃水槽内液面的最高位置,输液管一端与高位水箱的底部开口连接,另一端通过侧面开口与玻璃水槽连接,输液管上设有流量控制器。本发明充分利用电子天平的数据输出功能与电子计算机的自动记录功能,能够连续读取试件的重量数据,从而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影响。

    一种太阳能智能驱动的EFTE张拉膜外遮阳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5545195B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610066932.5

    申请日:2016-01-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B10/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太阳能智能驱动的EFTE张拉膜外遮阳装置,其金属装置盒安装在墙体或建筑主体结构上,在每个空腔结构内各安装一组双向同步电机、信号接收器、蓄电池和计算器;双向同步电机通过牵引绳和金属挂钩与张拉膜连接;太阳能薄膜电池与控制器连接;控制器与蓄电池连接,计算器的输入端分别与蓄电池和信号接收器连接,计算器的输出端与双向同步电机连接;信号接收器采用脉冲信号接收器,与用户的手机APP相连。本发明充分利用太阳能和智能控制装置,实现建筑外窗遮阳装置的智能化及个性化控制。特别适用于夏季太阳辐射强烈的地区,减少空调使用时间,节能空调电量;在遮挡太阳辐射的同时,可以增加遮阳效果的趣味性,丰富建筑立面。

    一种便携式玻璃透过率、反射率现场测试分光光度计

    公开(公告)号:CN103487408A

    公开(公告)日:2014-01-01

    申请号:CN201310406800.9

    申请日:2013-09-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便携式分光光度计,由光源、积分球、光谱仪、光纤、透过率配件、反射率配件和具有可连接到电脑的附件组成。本发明造型精巧,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用此便携式分光光度计就可以在现场完成门窗玻璃的透过率和反射率的测量,并且可以即时输出透过率和反射率曲线,打破了玻璃样品在实验室进行光学性能检测的惯例,使门窗玻璃现场检测成为可能,是一台设计新颖、非常有实用价值的新型仪器。

    一种废纸浆料的漂白方法
    3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266522A

    公开(公告)日:2013-08-28

    申请号:CN201310202792.6

    申请日:2013-05-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废纸浆料的漂白方法,采用以下步骤:(1)在废纸脱墨浆中加入H2SO4及NaHSO3进行酸化预处理后,不经洗涤直接加入二乙基三胺五乙酸(DTPA)进行螯合预处理;(2)洗涤经步骤(1)处理后的废纸脱墨浆,进行硼氢化钠预处理;(3)洗涤经步骤(2)处理后的废纸脱墨浆,加入酸碱缓冲剂后进行过氧化氢漂白,经洗涤后得到漂白后的废纸浆料。本发明在短程序漂白工艺条件下,改善纸浆漂白性能,提高纸浆强度性能,解决了废纸纤维在传统漂白过程中强度性能发生衰变的问题,增加了废纸纤维的回用次数,可以解决阻碍我国造纸工业发展的资源和环境的问题。

    一种合成聚氨酯玻璃隔热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903958A

    公开(公告)日:2007-01-31

    申请号:CN200610036789.1

    申请日:2006-07-28

    Inventor: 孟庆林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合成聚氨酯玻璃隔热涂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涂料包括40-90%(重量)合成聚氨酯树脂、10-60%纳米ATO浆料和稀释剂,纳米ATO浆料的固含量为10-30%,粒径为50-100nm,涂料湿膜厚度为20~400微米。其制备方法是:先将10-60%的固含量为10-30%的纳米ATO浆料滴加到40-90%的水性聚氨酯中,并搅拌10-30分钟,得合成聚氨酯玻璃隔热涂料。用这种涂料制成的玻璃有较高的可见光透过率,同时对红外线(热辐射)的反射率很高,具有阻隔热辐射直接透过的作用。本发明通过简单的工艺在常温下即可制成透明隔热涂料,与其他的镀膜玻璃相比,成本大为降低,可广泛用于民用建筑。

    一种窗墙面积比可调装置
    3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021577A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411029905.1

    申请日:2024-07-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窗墙面积比可调装置,包括窗框架、玻璃、绝热帘和调节组件;所述窗框架安装有玻璃,所述绝热帘设于玻璃朝室内侧或者玻璃的保温空腔内,通过调节组件能够调节所述绝热帘覆盖玻璃的面积比;所述绝热帘采用织物帘,所述织物帘的一面敷设有铝箔或者叠合有镀铝高分子塑料膜,所述织物帘的面料为高强度高分子材料,所述织物帘的导热系数小于0.5W/m/K且可见光透射比为0。本发明实现建筑门窗幕墙的窗墙面积比的可调,且成本低、承重小,便于新建建筑与既有建筑的应用。

    基于可见光和红外合成图像的全天空成像仪及云量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372945A

    公开(公告)日:2022-04-19

    申请号:CN202111662246.1

    申请日:2021-12-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可见光和红外合成图像的全天空成像仪及云量计算方法,全天空成像仪的球形外壳可同时绕竖直和水平中心轴旋转;在球形外壳最大水平截面的上下两端且位于球形外壳同一过球心的球形截面的表面上分别安装可见光相机和红外相机的镜头;控制单元分别与控制球形外壳在竖直和水平两个方向旋转的电机、数据传输单元、数据处理单元、可见光相机和红外相机连接,数据传输单元还分别连接数据处理单元、可见光相机和红外相机。本发明通过合成图像的方式获取可见光和红外双波段天空图像,使用红蓝比阈值和灰度阈值的图像处理方法实现了气象观测中云量数据的自动获取。特别适用于全天候24小时云量监测,具有成本低且计算准确的优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