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644995A
公开(公告)日:2022-06-21
申请号:CN202210148253.8
申请日:2022-02-17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用于防控黄曲霉毒素B1污染的解淀粉芽孢杆菌及其应用。本发明提供的芽孢杆菌WF2020,已于2022年1月5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保藏中心,保藏号GDMCC NO:62190。本发明研究表明,WF2020菌株能大幅度抑制黄曲霉的生长,使其干重减少52.59%;同时,WF2020菌株可完全抑制黄曲霉毒素B1的合成;另外,WF2020菌株可高效的将黄曲霉毒素B1降解成无毒的物质,降解率高达95.47%,且该菌株的发酵液或胞内物也能降解黄曲霉毒素B1,同时发酵液还具有高温耐受性。并且,WF2020菌株在使用过程中无污染、无公害,作为理想的防控农产品黄曲霉毒素B1污染的微生物。
-
公开(公告)号:CN114507622A
公开(公告)日:2022-05-17
申请号:CN202210190719.0
申请日:2022-02-28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 广东漠阳花粮油有限公司
IPC: C12N1/20 , A61K35/742 , A61P31/04 , A61P39/06 , A61P39/00 , A61P3/00 , A23L33/135 , A23L21/10 , A23K10/18 , C12R1/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解淀粉芽孢杆菌WF2020菌株产品及其应用。本发明分离得到一株具有抗氧化、延长寿命、抗衰老、促进生长发育及抗病菌感染作用的解淀粉芽孢杆菌WF2020菌株,该菌株于2022年1月5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号为GDMCC No:62190。本发明研究表明,WF2020菌株能够提高秀丽隐杆线虫的抗氧化能力,减少氧化损伤,且能够延长秀丽隐杆线虫的寿命,增加线虫的体长,提高线虫行动力,减少脂肪积累及线粒体损伤,不影响线虫繁殖能力,对线虫安全无毒性副作用,且具有抗致病菌感染作用,可用于制备或开发成动物抗氧化、抗衰老、延长寿命、促进生长发育及抗病菌感染的产品。
-
公开(公告)号:CN107158040B
公开(公告)日:2020-12-08
申请号:CN201710237284.X
申请日:2017-04-12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IPC: C12N1/20 , A61K35/744 , A61K38/00 , C12R1/25 , C12R1/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口腔微生态制剂,是由植物乳杆菌KF‑18、乳酸乳球菌KF‑20、乳酸乳球菌KF‑22和肠膜明串球菌KF‑15分别发酵后经真空冷冻干燥得到相应的单菌菌粉,将单菌菌粉混合,再与抗菌肽粗品、胞外多糖粗品、奶粉和甜味剂混合制得。所述植物乳杆菌KF‑18、乳酸乳球菌KF‑20、乳酸乳球菌KF‑22和肠膜明串球菌KF‑15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编号分别为GDMCC 60118、GDMCC 60116、GDMCC 60139和GDMCC 60138。该制剂可替代抗生素,有效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增强人体免疫能力,降低口腔疾病的发病率,用于维持口腔疾病正常微生态的环境。
-
-
公开(公告)号:CN109576049A
公开(公告)日:2019-04-05
申请号:CN201811455925.X
申请日:2018-11-30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高活性成分的无味茶油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的制备方法包括低温连续相变萃取、梯度冷冻离心及分子蒸馏等步骤。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将所述各步骤有机结合,在降低了茶油中脂肪酸的饱和程度的同时,对茶油中的活性物质实现了有效的保护;通过分子蒸馏脱臭工艺的优化,不仅脱去了茶油的特征气味,也巧妙地解决了引入活性白土所带来的异味,无需添加化学试剂,即可实现无味。通过本发明所制得的无味茶油具有高活性成分和低饱和脂肪酸含量,适用于人体吸收,肤感得到了较为显著的改善,茶油品质得到了显著提高,可以达到化妆品用茶油,尤其是婴幼儿护肤用油的要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7158040A
公开(公告)日:2017-09-15
申请号:CN201710237284.X
申请日:2017-04-12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IPC: A61K35/747 , A61K9/00 , A61K47/36 , A61K47/26 , A61P1/02 , A61P37/04 , C12N1/20 , C12P21/00 , C12P19/04 , A61K35/744 , A61K38/00 , C12R1/25 , C12R1/0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K35/747 , A61K9/0056 , A61K9/006 , A61K35/744 , A61K38/00 , A61K47/26 , A61K47/36 , C12N1/20 , C12P19/04 , C12P21/00 , A61K230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口腔微生态制剂,是由植物乳杆菌KF‑18、乳酸乳球菌KF‑20、乳酸乳球菌KF‑22和肠膜明串球菌KF‑15分别发酵后经真空冷冻干燥得到相应的单菌菌粉,将单菌菌粉混合,再与抗菌肽粗品、胞外多糖粗品、奶粉和甜味剂混合制得。所述植物乳杆菌KF‑18、乳酸乳球菌KF‑20、乳酸乳球菌KF‑22和肠膜明串球菌KF‑15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编号分别为GDMCC 60118、GDMCC 60116、GDMCC 60139和GDMCC 60138。该制剂可替代抗生素,有效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增强人体免疫能力,降低口腔疾病的发病率,用于维持口腔疾病正常微生态的环境。
-
公开(公告)号:CN107058409A
公开(公告)日:2017-08-18
申请号:CN201710212720.8
申请日:2017-04-01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微生物全细胞催化天然花青素转化原儿茶酸的方法。该方法是以特定益生菌的完整细胞作为生物催化剂,以弱酸性磷酸盐缓冲液作为介质,以天然花青素提取物作为底物,构成生物转化花青素体系。本发明方法条件温和,底物与产物专一,显著简化后续纯化工序,是一种利用微生物对花青素生物转化原儿茶酸的简易策略,且发酵过程不加入其他有机物,降低了对环境的可能污染。转化目标产物的原儿茶酸含量最高可达33mg/L。本发明对体外研究微生物代谢转化花青素的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也为天然花青素转化产物直接应用于益生菌发酵食品提供一种理论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05754594A
公开(公告)日:2016-07-13
申请号:CN201610064131.5
申请日:2016-01-29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9K11/65 , G01N21/643 , G01N2021/643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复合发光材料领域,公开了一种荧光碳点/介孔分子筛复合发光材料及其制法与在氧气传感方面的应用。该复合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硅烷功能化荧光碳点的制备:在搅拌条件下,向硅烷偶联剂中加入无水柠檬酸,恒温反应,纯化后得硅烷功能化荧光碳量子点;(2)荧光碳点/介孔分子筛复合发光材料:在乙醇为溶剂的条件下,取介孔分子筛与步骤(1)中制备的硅烷功能化荧光碳点反应,纯化后得荧光碳点/介孔分子筛复合发光材料。该制备方法简单,原料价格低廉,无毒,所制备的复合发光材料灵敏度和选择性高,性能稳定,响应快速,且发射强度对氧气浓度敏感,是一种经济型绿色环保的氧气传感材料。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