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767822B
公开(公告)日:2015-04-22
申请号:CN201210216896.8
申请日:2012-06-27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10/283 , Y02P80/15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利用余热的节约能源设备领域的一种利用锅炉烟气余热分级加热空气与汽轮机凝结水的集成系统,本发明中锅炉尾部的300-400℃左右的烟气分别进入常规回转式空气预热器、两个烟气凝结水加热器和前置式低温空气预热器,直至降至60-100℃左右排出系统,可以使不同温度等级的烟气得到合理的利用。同时,本发明通过巧妙的管路与阀门设计、提出一套灵活的汽轮机凝结水低压回热加热系统,可实现烟气凝结水加热器中的凝结水灵活地从多个位置抽取,确保各工况下烟气余热均可获得较好应用。进而确保整个电站锅炉尾部烟气余热利用系统在多种工况下、在空气侧与凝结水侧均处于最佳的余热回收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03706239A
公开(公告)日:2014-04-09
申请号:CN201310294191.2
申请日:2013-07-12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电站污染物排放控制技术领域的一种基于吸附技术的低温回转式电站烟气脱硝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在脱硫单元与烟囱之间设置回转式吸附脱硝装置,锅炉排烟经除尘器除尘和脱硫单元安装引风机,脱硫后的烟气在回转式吸附脱硝装置中进行脱硝处理,最后直接送往烟囱排放。回转式吸附脱硝装置的热源取自空气预热器后的热空气,热空气对回转式吸附脱硝装置一侧进行吹扫后进入处理回收设备。本发明采用了可重复利用的吸附材料和体积较小的脱硝设备,减少了吸附成本和电厂投资,既实现了低温低尘条件下的高效脱硝工艺,又回收了烟气中的水分和NOx气体,制取出硝酸盐等工业原料,同时提高了排烟温度,达到了节能、节水、高效、环保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2767817A
公开(公告)日:2012-11-07
申请号:CN201210215794.4
申请日:2012-06-27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高参数塔式电站锅炉蒸汽轮机发电领域的一种沉降式塔式电站锅炉系统。在安装电站锅炉处开挖50-100米深的地下空间,将塔式电站锅炉主体部分的1/2-2/3沉入地表以下,沉降式塔式电站锅炉的顶部距离地面仅有20-40米,烟道经转向后仅需10-30米就直接连接地面的空气预热器、引风机至脱硫;在高压缸前面再串联超高压缸;大幅缩短了连接烟道、减少了烟气阻力与投资。空气预热后经送风管道送入位于塔式电站锅炉下部的风口;汽轮机平台和锅炉过热器、再热器平台在同一水平面,大幅缩短了锅炉过热、再热蒸汽管道长度,减少了锅炉的钢架悬吊结构成本。可应用于超临界/超超临界、一次再热/二次再热发电机组。
-
公开(公告)号:CN120008234A
公开(公告)日:2025-05-16
申请号:CN202510169694.X
申请日:2025-02-17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新型储能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补燃型液态二氧化碳储能与冷电联产系统及其工作方法。联产系统包括:储能装置、补燃发电装置以及吸收式制冷机;储能装置由电动机驱动气体压缩机和增压泵,将电能转化为二氧化碳的压力释能和热能存储;补燃发电装置利用燃料的化学能、压缩过程的二氧化碳的部分压力释能和部分热能,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加热混合工质;吸收式制冷机,利用两种工质沸点不同的原理,让氨气在蒸发器内产生低温冷源。以较高的储能密度将电网盈余电力进行消纳存储,以补燃形式提高发电侧工作温度区间,大幅提升二氧化碳做功能力,合理利用余热制冷,在储能系统的基础上实现高效冷电联产。
-
公开(公告)号:CN119801687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510042177.6
申请日:2025-01-10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储能技术领域的一种适于能源大基地的集成热泵储能的风电‑光伏‑光热冷电联产系统。该系统的蒸汽发生器的热侧出口经第四熔盐泵与第二熔盐罐的进口相连,第二熔盐罐的出口经第二熔盐泵与第一三通阀的进口相连,第一三通阀的第一出口与集热塔的进口相连,集热塔的出口经第一熔盐泵与第二三通阀的第一进口相连,第二三通阀的出口与第一熔盐罐的进口相连;压缩机与第一换热器的热侧进口相连,第一换热器的热侧出口经第二换热器的热侧与透平的进口相连,透平的出口依次经第三换热器的热侧和第二换热器的冷侧与压缩机的进口相连。本发明系统可以在储能阶段通过热泵储能系统向外供应冷能,实现冷电联产,提高能源大基地的综合能效。
-
公开(公告)号:CN118346430A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410624096.2
申请日:2024-05-20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煤气化发电和多能源互补技术领域的基于超临界CO2煤气化的半闭式零碳排放发电循环系统及方法。干燥器、第一气化炉、第二气化炉、第三气化炉、燃烧室、透平、发电机依次串联;碟式太阳能集热器与第二气化炉连接;空气分离单元分别与第三气化炉、燃烧室连接;高温回热器与低温回热器连接;高温回热器与第一气化炉、透平连接,低温回热器与泵、冷却器连接;冷却器与净化装置连接;多级间冷压缩机分别与净化装置、压缩机的入口、泵、CO2捕集装置连接;压缩机分别与高温回热器、透平连接。本发明可以省去合成气余热回收和加压装置,流程简单紧凑;并且煤炭能量几乎全部用于驱动高效超临界CO2循环,大幅提高净发电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9027994B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1810787615.1
申请日:2018-07-18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IPC: F22B1/18 , F22D1/00 , F23J15/02 , F23L15/04 , F25B30/06 , F01K11/02 , F01K13/00 , F01K25/10 , F01K2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燃煤电厂发电技术领域的一种利用锅炉烟气余热、脱碳废热与吸收式热泵燃煤发电系统。该系统包括燃煤发电子系统、脱碳子系统、脱碳废热利用子系统和烟气热利用子系统。本发明采取了三个措施:(1)利用脱碳过程废热预热空气,节省部分锅炉较高温烟气旁路加热给水,减少回热系统用汽轮机抽汽;(2)通过吸收式热泵回收脱碳过程废热,替代部分脱碳用汽为再沸器提供热量;(3)通过再沸器疏水再循环,充分利用抽汽过热度,从而减少脱碳用抽汽量。本发明相较于常规基于MEA脱碳的燃煤系统,集成吸收式热泵和烟气余热利用两种节能手段,对电厂燃煤脱碳进行优化,为脱碳过程余热的利用提供了方向。
-
公开(公告)号:CN108005744B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1711432869.3
申请日:2017-12-26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发电节能技术领域的一种超临界CO2循环的机炉冷能回收与发电一体化供热方法。供热系统包括分隔烟道燃煤锅炉、背压汽轮发电供热机组和超临界CO2循环发电系统。压缩机出口的CO2经蒸汽‑CO2换热器、CO2回热器及烟气‑CO2换热器后进入CO2透平做功;背压汽轮机的排汽部分进入蒸汽‑CO2换热器,其余用于供热,放热后的水与蒸汽‑CO2换热器出口水返回汽水系统;锅炉主烟道布置主空气预热器、低温省煤器,旁路烟道布置烟气‑CO2换热器,旁路烟道内布置低温空气预热器,空气经CO2‑空气预热器及炉内两级空气预热器后送入炉膛。系统梯级利用机炉冷能驱动CO2循环发电,同时提高电站能效及供热的综合性。
-
公开(公告)号:CN107989667B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1711431561.7
申请日:2017-12-26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二次再热汽轮发电节能技术领域的集成超临界CO2循环的燃煤二次再热汽轮发电机组。包括燃煤锅炉、二次再热汽轮发电机组和超临界CO2循环发电系统。高、中压缸相连的六级抽汽与蒸汽‑CO2换热器连接,加热CO2后进入相应的给水回热加热器;CO2循环发电系统中,压缩机出口CO2分两股分别被三级蒸汽‑CO2换热器加热,汇合后进入CO2透平做功,CO2排气依次经CO2‑给水加热器,CO2‑空气预热器后进入压缩机;锅炉尾部烟道中,空气分两股,分别被CO2‑空气预热器与低温空气预热器预热,汇合进入主空气预热器。集成系统大幅降低二次再热机组回热抽汽过热度及空气预热损,汽轮机出功增加,效率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09958485A
公开(公告)日:2019-07-02
申请号:CN201711398419.7
申请日:2017-12-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MEA脱碳技术领域的一种基于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的NGCC脱碳集成系统。该系统包括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子系统、MEA脱碳子系统和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回收余热子系统。本系统目的在于减少NGCC电厂与脱碳过程耦合带来的能效惩罚,共采取了三个措施:(1)基于蒸汽引射器的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余热回收;(2)采用再沸器疏水再循环来充分利用脱碳用蒸汽的过热度;(3)进行再沸器疏水的余热回收,在三压余热锅炉出口烟温不变的前提下,使得蒸汽循环工质流量增加,汽轮机出功随之增加。通过上述措施,本系统比未采用集成措施的MEA脱碳NGCC系统,在热力学性能和技术经济性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