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578482A
公开(公告)日:2009-11-11
申请号:CN200780017391.6
申请日:2007-07-1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F23D1/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3D1/00 , F23D1/02 , F23D2201/10 , F23D2201/20
Abstract: 一种低氮氧化物旋流煤粉燃烧器,它涉及一种旋流煤粉燃烧器。针对中心给粉旋流煤粉燃烧器不能有效抑制燃料型氮氧化物生成的问题。本发明的二次风风箱(3)的中心处沿纵向设置有一次风道(1),一次风道(1)内固装有小直径端朝向一次风道(1)的出风口端的锥环形煤粉分离器(2),一次风道(1)的外端设有内、外二次风风道,内旋流器(4)装在内二次风风道(9)内,一次风道锥环形扩口(11)的小直径端与一次风道(1)的出风口端固接,内、外二次风道锥环形扩口的小直径端分别与内、外二次风风道的出风口端固接。本发明在一、二次风道的出风口处设置锥环形扩口,推迟了一、二次风的混合时间,延长了煤粉在还原性气氛中心回流区内的停留时间,从而有效地降低燃料型氮氧化物的生成。
-
公开(公告)号:CN100491822C
公开(公告)日:2009-05-27
申请号:CN200710071882.0
申请日:2007-03-1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F23C9/06
Abstract: 利用生物质直燃再燃与烟气再循环工艺脱硝的方法涉及到煤粉锅炉低NOx燃烧工艺。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煤粉锅炉低NOx燃烧工艺中脱硝率低以及改造、维护成本高、不利于推广等问题。本发明的方法为:煤粉通过煤粉炉的燃烧器进入主燃区燃烧形成含有NOx的烟气;一次风与再循环尾部烟气的混合物将生物质颗粒喷入再燃还原区,使主燃区形成的NOx反应形成N2,同时生物质焦炭与NOx在再燃还原区发生异相还原反应形成N2;从再燃还原区上部喷入燃尽风,使未燃尽的可燃物燃尽。实现该方法的装置包括生物质给料装置、煤粉锅炉以及其之间的连接和再循环引风机。本发明的方法易实现、投资小,适用于新建锅炉和改造在运锅炉,可以广泛推广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0455885C
公开(公告)日:2009-01-28
申请号:CN200710071816.3
申请日:2007-02-2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F23B70/00
Abstract: 一种用于燃煤锅炉中低氮氧化物燃烧的方法,本发明涉及一种低氮氧化物燃烧的方法。它为了解决应用煤粉再燃技术再燃区不易形成稳定的还原气氛,氮氧化物还原率较低,同时主燃区和再燃区易发生结渣和高温腐蚀的问题。用于燃煤锅炉中低氮氧化物燃烧的方法通过以下步骤实现:(一)主燃区常规粒度煤粉以水平浓淡风技术燃烧;(二)细化煤粉作为再燃燃料以浓淡燃烧技术燃烧,再燃燃料燃烧形成还原气氛的再燃区,主燃区的烟气通过再燃区时烟气中的氮氧化物被还原;(三)再燃区的上方喷入燃尽风,形成燃尽区,再燃区出口的未完全燃烧产物通过燃尽区时进一步燃尽。本发明可使普通燃煤锅炉降低氮氧化物排放50%~65%,明显改善锅炉发生高温腐蚀和结渣现象。
-
公开(公告)号:CN101315184A
公开(公告)日:2008-12-03
申请号:CN200810064748.2
申请日:2008-06-1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墙式布置的水平浓淡直流燃烧装置,它涉及一种水平浓淡直流燃烧装置。针对直流燃烧器四角切圆布置,煤粉气流两侧补气条件不同,易发生偏斜而引发结渣和高温腐蚀问题。炉膛(5)的四面水冷壁(6)上分别设置有浓、淡一次风喷口和二次风喷口(3)并组合构成一组燃烧器(7),二次风喷口(3)的中心线(31)和淡一次风喷口(2)的中心线(21)在向火侧方向与其所在的水冷壁(6)之间的夹角分别为α1和α2,浓一次风喷口(1)的中心线(11)与淡一次风喷口(2)的中心线(21)之间的夹角为α3,水冷壁(6)上或者炉膛(5)的每个棱角处设置有燃尽风喷口(4),燃尽风喷口(4)设置在燃烧器(7)的上方。本发明合理组织煤粉和空气的混合,同时防止煤粉气流偏斜,利于对锅炉的稳燃、低负荷及低NOx排放。
-
公开(公告)号:CN101050854A
公开(公告)日:2007-10-10
申请号:CN200710072221.X
申请日:2007-05-1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防止侧墙水冷壁结渣的W型火焰锅炉,它涉及一种W型火焰锅炉。本发明的目的是为解决现有W型火焰锅炉侧墙水冷壁结渣的问题。本发明第一贴壁风风箱(2)、第二贴壁风风箱(16)、第三贴壁风风箱(20)和第四贴壁风风箱(17)分别设置在四个翼墙(9)的外侧,每个翼墙(9)设有通风缝隙(15)。本发明从贴壁风风道和贴壁风风箱进来通过通风缝隙进入炉膛内形成贴壁风,贴壁风在两侧墙水冷壁的附近形成的空气膜的气氛为氧化性气氛,在氧化性气氛下,灰的熔点高,灰不容易熔融,所以不容易形成结渣;同时,贴壁风温度低,降低了水冷壁附近的温度,也有利于防止两侧墙结渣;另外,在两侧墙水冷壁附近形成的空气膜,减少了冲击到两侧墙水冷壁附近的煤粉量,达到了防止结渣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1021316A
公开(公告)日:2007-08-22
申请号:CN200710071882.0
申请日:2007-03-1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F23C9/06
Abstract: 利用生物质直燃再燃与烟气再循环工艺脱硝的方法及装置涉及到煤粉锅炉低NOx燃烧工艺及其装置。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煤粉锅炉低NOx燃烧工艺中脱硝率低以及改造、维护成本高、不利于推广等问题。本发明的方法为:煤粉通过煤粉炉的燃烧器进入主燃区燃烧形成含有NOx的烟气;一次风与再循环尾部烟气的混合物将生物质颗粒喷入再燃还原区,使主燃区形成的NOx反应形成N2,同时生物质焦炭与NOx在再燃还原区发生异相还原反应形成N2;从再燃还原区上部喷入燃尽风,使未燃尽的可燃物燃尽。实现该方法的装置包括生物质给料装置、煤粉锅炉以及其之间的连接和再循环引风机。本发明的方法易实现、投资小,适用于新建锅炉和改造在运锅炉,可以广泛推广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4718830B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210384866.1
申请日:2022-04-1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F03H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工质环形热丝阴极,涉及空间电推进领域,包括热发射金属丝、引出极、底板、热屏和推力器结构;所述引出极安装在所述底板的顶部;所述引出极与引出电源的正极连接;所述推力器结构设置在所述底板的底部;所述推力器结构与推力器连接;所述引出极与所述底板之间形成空腔;所述热屏和所述热发射金属丝均设置在所述空腔内;所述热屏设置在所述热发射金属丝和所述底板之间;所述热发射金属丝固定所述底板的内壁上;所述热发射金属丝为环形金属丝。本发明能够解决传统点电子源阴极对羽流对称性干扰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753981A
公开(公告)日:2022-07-15
申请号:CN202210384533.9
申请日:2022-04-1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F03H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环形轰击阴极的微推进器,属于空间电推进领域,包括推力器外壳、绝缘陶瓷、推力器阳极、多个环形永磁铁、推力器极靴、阴极固定陶瓷和阴极发射体;推力器外壳为空心圆柱体,推力器外壳的一端内侧设置绝缘陶瓷,绝缘陶瓷内侧设置推力器阳极,绝缘陶瓷和推力器阳极同轴设置,推力器外壳的另一端为开口端,开口端外侧套设阴极固定陶瓷,阴极固定陶瓷用于固定阴极发射体,阴极发射体与推力器外壳同轴设置;多个环形永磁铁同轴固定到推力器外壳内侧,并固定到阴极固定陶瓷和绝缘陶瓷之间,各环形永磁铁之间设置推力器极靴;阴极发射体位于微推进器工作时产生的羽流轰击的角度内。本发明提高了微推力器的总体效率和比冲。
-
公开(公告)号:CN114738217A
公开(公告)日:2022-07-12
申请号:CN202210384549.X
申请日:2022-04-1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F03H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微波放电和空心阴极效应的阴极,属于空间电推进领域,包括引出极、阴极顶陶瓷、发射体阴极管、微波馈入天线、微波接口结构、永磁铁磁路、供气结构及阴极负极、微波接口结构和阴极引出孔;引出极在阴极顶陶瓷的上方,阴极顶陶瓷上设置阴极引出孔,引出极的中心开孔与阴极引出孔同轴设置,阴极顶陶瓷下方设置发射体阴极管,永磁铁磁路同轴套设在发射体阴极管外侧,微波馈入天线设置在发射体阴极管下方,且天线的一端伸入发射体阴极管内,另一端连接微波接口结构;发射体阴极管下方设置有供气结构及阴极负极,供气结构及阴极负极与发射体阴极管电位相连,且设置供气管道与发射体阴极管内连通。本发明提高了功率的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12523984B
公开(公告)日:2022-04-05
申请号:CN201910887827.1
申请日:2019-09-1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F03H1/00
Abstract: 一种用于微型会切场推力器的微波电离式阴极,属于会切场推力器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空心阴极工质流量大,导致对会切场推力器推力影响较大的问题,以及现有空心阴极启动较慢的问题。所述SMA接口与所述阴极外壳固接,且SMA接口上的微波天线位于阴极外壳内,所述发射体呈圆筒状,且其内部形成气体电离腔,所述发射体同轴穿设在阴极外壳的内部且与阴极外壳导通,所述天线绝缘体套设在微波天线外部,供气管由外向内依次插设在阴极外壳及发射体上,且供气管的一端与气体电离腔连通设置。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