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地下结构及其与基坑一体化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921986A

    公开(公告)日:2021-06-08

    申请号:CN202110330999.6

    申请日:2021-03-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地下结构及其与基坑一体化施工方法。该地下结构的围护结构位于地下用于挡土、截水并支撑顶部的梁构件;中间立柱构件用于支撑梁构件;梁构件为预制结构和/或叠合结构,并且梁构件的横梁构件和纵梁构件固定于围护结构和/或中间立柱构件上并形成框架结构;板构件为预制板结构和/或叠合板结构,并且板构件的顶板构件、中板构件和墙板构件固定于梁构件形成的框架结构内,底板构件位于地下结构的底部并用于固定梁构件和中间立柱构件。该结构可充分利用自身的构件作为基坑的内支撑,不需要锚杆(索)、土钉等挡土结构,也不需要临时内支撑,减少了大量模板及脚手架,其还具有施工缝隙少、防水效果好等优势。

    一种筋材连接结构、玻璃纤维筋及其连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523229A

    公开(公告)日:2021-03-19

    申请号:CN202011540361.7

    申请日:2020-12-23

    Inventor: 刘鹏 刘军 郑仔弟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筋材连接结构、玻璃纤维筋及其连接方法,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使用U型卡连接玻璃纤维筋造成玻璃纤维筋容易滑脱以及两根玻璃纤维筋的连接处筋材截面积大幅度增加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筋材连接结构包括连接套筒和粘结层,其中,连接套筒为两端开口的筒状结构,并且连接套筒的内径大于待连接筋材的外径;待连接筋材安装于连接套筒内后,粘结层位于待连接筋材与连接套筒内壁之间并通过粘结层将待连接筋材与连接套筒固定连接。本发明的筋材连接结构可用于将至少两根待连接筋材连接为整体,既可以保证两根待连接筋材连接处的强度和牢固性,又不会造成筋材连接处的截面积大幅度增加。

    一种玻璃纤维筋杆
    3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5442617B

    公开(公告)日:2018-04-20

    申请号:CN201510992971.3

    申请日:2015-12-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土木工程基坑工程支护与边坡支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玻璃纤维筋杆。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玻璃纤维筋杆,该玻璃纤维筋杆包括玻璃纤维筋及多个支架,所述支架沿所述玻璃纤维筋的轴线套设于所述玻璃纤维筋外,所述支架包括多个弧线固定段及直线脚架段,所述弧线固定段套设于所述玻璃纤维筋外,相邻的所述弧线固定段通过所述直线脚架段连接。本发明的玻璃纤维筋杆中玻璃纤维筋之间通过支架连接,支架不仅起到连接作用,还起到导向、提高与水泥或砂浆的粘结作用。本发明提供的玻璃纤维筋杆具有耐腐蚀和施工简单的优点,有结构简单、节约资源的优点。

    一种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211326B

    公开(公告)日:2017-07-25

    申请号:CN201410424976.1

    申请日:2014-08-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30/33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由温拌再生沥青、新矿料和旧沥青混合料拌和而成,所述温拌再生沥青由沥青与复合温拌再生剂拌和而成。复合温拌再生剂为表面活性剂与油分再生剂的复合材料。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制备方法,将温拌再生沥青与新矿料和旧沥青混合料拌和均匀即可。本发明通过将复合温拌再生剂添加到沥青中,制备成温拌再生沥青,再将温拌再生沥青添加到新矿料和旧沥青混合料中拌和形成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本发明的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制备方法简单,拌和温度降低,减少了有害气体的排放,降低环境污染,旧沥青混合料的掺量可达到50%,同时所制备的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具有良好的路用性能。

    一种人员疏散的模拟方法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469416A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690022.9

    申请日:2024-05-3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人员疏散领域,公开了一种人员疏散的模拟方法和装置。所述方法包括:将待疏散空间划分为多个避难需求元胞单元和出口元胞单元;按照预设的规则,确定各元胞单元的静态吸引力值,并获取各避难需求元胞单元的人群密度值;根据预设边长长度阈值、该避难需求元胞单元的静态吸引力值和人群密度值以及各相邻的静态吸引力值和人群密度值,确定下一时间步长内的人群变化值,并按照人群变化值进行人员疏散;根据该避难需求元胞单元的人群密度值和下一时间步长内的人群变化值,确定下一时间步长后的人群密度值;若下一时间步长的各避难需求元胞单元的人群密度值均为零,则人员疏散完成。采用本申请可以提升模拟效率,适用于室外大规模人群疏散。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