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219661816U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2321225512.9
申请日:2023-05-20
Applicant: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IPC: A61B17/132 , A61N1/36
Abstract: 一种具备经络电刺激理疗作用的手动旋钮式桡动脉止血装置,包括有束带、柔性固定板、手动旋钮式压迫器,柔性固定板的两侧连接束带,手动旋钮式压迫器固定在柔性固定板上,手动旋钮式压迫器的柔性压块底面与皮肤接触,并位于桡动脉穿刺点处,柔性固定板内部设置有电池电路组件,柔性固定板内侧面、束带与皮肤的接触面设置有刺激电极,刺激电极与电池电路组件连接,电池电路组件和刺激电极构成穴位理疗组件。本实用新型对桡动脉穿刺点压迫止血同时,穴位理疗组件可对手腕部穴位进行电刺激,缓解压迫桡动脉穿刺点产生的疼痛,并促进尺动脉侧的血流代偿,在压迫止血的同时改善疼痛诱发的交感神经过度激活以及促进局部微循环。
-
公开(公告)号:CN219782669U
公开(公告)日:2023-10-03
申请号:CN202321228325.6
申请日:2023-05-22
Applicant: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IPC: A61B17/135 , A61H39/06 , A61F7/00
Abstract: 一种具备加热理疗作用的气囊式桡动脉止血装置,包括有束带、柔性固定板、气囊,柔性固定板的两侧连接束带,气囊固定在柔性固定板上,气囊的内侧面与皮肤接触,并位于桡动脉穿刺点处,柔性固定板内部设置有两组电池电路组件,两组电池电路组件分别位于气囊两侧,束带内部设置有电加热体,电加热体与同侧的电池电路组件连接。本实用新型对桡动脉穿刺点压迫止血同时,电加热体对手腕部穴位进行加热,从而缓解压迫桡动脉穿刺点产生的疼痛,并促进尺动脉侧的血流代偿,发挥压迫止血的同时改善疼痛诱发的交感神经过度激活以及促进局部微循环的辅助治疗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219763529U
公开(公告)日:2023-09-29
申请号:CN202321245459.9
申请日:2023-05-23
Applicant: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Abstract: 一种具有激光辐照功能的血管穿刺鞘,包括有穿刺鞘和光纤,光纤固定在穿刺鞘的内壁或中心,光纤的头端位于穿刺鞘的头端,光纤与激光发生器连接,激光发生器与处理控制器连接。本实用新型结合了介入医疗和激光照射治疗的优势,通过激光源,该穿刺鞘能够在穿刺和导管插入的过程中直接进行激光治疗,不仅减少了手术复杂性和时间,还能在微观层面上刺激组织修复和血管再生,有助于降低再狭窄的风险。本实用新型不仅拥有进行血管穿刺的能力,还能在介入过程中进行激光治疗,通过光纤传输系统,激光能够精确照射到指定的组织区域,实现精准治疗。
-
公开(公告)号:CN219763455U
公开(公告)日:2023-09-29
申请号:CN202321232410.X
申请日:2023-05-22
Applicant: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IPC: A61B17/132 , A61M35/00 , A61N5/06 , A61H39/00
Abstract: 一种具备改善微循环作用的手动旋钮式桡动脉止血装置,包括有束带、柔性固定板、手动旋钮式压迫器,柔性固定板的两侧连接束带,手动旋钮式压迫器固定在柔性固定板上,手动旋钮式压迫器的柔性压块底面与皮肤接触,并位于桡动脉穿刺点处,柔性固定板内部设置有电池电路组件,柔性固定板内侧面、束带与皮肤的接触面设置有穴位理疗发光器,穴位理疗发光器与电池电路组件连接。本实用新型对桡动脉穿刺点压迫止血同时,可通过发光二极管的红蓝光照射改善微循环,促进尺动脉侧的血流代偿,避免长时间压迫导致的淤血,缓解压迫桡动脉穿刺点产生的疼痛及远端肢体冰凉感,降低长时间压迫后导致的组织缺血坏死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219763454U
公开(公告)日:2023-09-29
申请号:CN202321228326.0
申请日:2023-05-22
Applicant: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IPC: A61B17/132 , A61H39/06 , A61F7/00
Abstract: 一种具备加热理疗作用的手动旋钮式桡动脉止血装置,包括有束带、柔性固定板、手动旋钮式压迫器,柔性固定板的两侧连接束带,手动旋钮式压迫器固定在柔性固定板上,手动旋钮式压迫器的内侧面与皮肤接触,并位于桡动脉穿刺点处,柔性固定板内部设置有两组电池电路组件,两组电池电路组件分别位于手动旋钮式压迫器两侧,束带内部设置有电加热体,电加热体与同侧的电池电路组件连接。本实用新型对桡动脉穿刺点压迫止血同时,电加热体对手腕部穴位进行加热,从而缓解压迫桡动脉穿刺点产生的疼痛,并促进尺动脉侧的血流代偿,发挥压迫止血的同时改善疼痛诱发的交感神经过度激活以及促进局部微循环的辅助治疗作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