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524236B
公开(公告)日:2018-10-23
申请号:CN201610095011.1
申请日:2016-02-20
Applicant: 北京化工大学
IPC: C08F299/00 , C08F2/46 , C09D7/65
Abstract: 一种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光聚合技术制备含氟高分子颗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含氟低聚物及光引发剂溶解在有机溶剂中,使之成为均相有机溶液,再通过共轴喷头向温度范围为35℃‑60℃,压力范围为7.5MPa‑10MPa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反应釜中以恒定速率同时喷射该有机溶液与二氧化碳,喷入的有机溶液速率为0.5mL/min‑10mL/min,喷入的二氧化碳速率为1mL/min‑15mL/min;喷射的过程持续施以紫外光照,最终得到的交联含氟高分子颗粒从超临界二氧化碳中沉淀出来。与传统乳液聚合、沉淀聚合等制粒方法相比,使用的有机溶剂更少,反应条件更加温和,通过调节原料配方与反应条件,使得制备的含氟高分子颗粒具备更小的粒径尺寸,更窄、更加可控的粒径分布,优异疏水性以及极低溶剂残留。
-
公开(公告)号:CN105622834A
公开(公告)日:2016-06-01
申请号:CN201610067054.9
申请日:2016-01-30
Applicant: 北京化工大学
IPC: C08F220/22 , C08F220/28 , C08F212/08 , C08F212/14 , C08F8/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F220/22 , C08F8/14 , C08F212/08 , C08F220/28 , C08F2220/281 , C08F212/14
Abstract: 一种光固化低介电常数含氟聚丙烯酸酯丙烯酸酯的制备方法属于光固化技术领域,通过光固化技术固化成一种介电常数较低的聚合物材料。在聚合物中通过三氟甲基和苯环的引入增大了材料的自由体积、降低了分子极化率,从而达到降低介电常数的目的;通过引入具有光反应活性的基团使预聚物可以通过光固化技术固化成膜。此种含氟聚丙烯酸酯丙烯酸酯预聚物可以通过控制曝光条件形成具有特定形状的精细图案,聚合物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较低的介电常数。
-
公开(公告)号:CN102010672B
公开(公告)日:2015-04-29
申请号:CN201010279246.9
申请日:2010-09-10
Applicant: 北京化工大学
Abstract: LCD偏光片用UV固化压敏胶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胶黏剂技术领域。一种用作紫外光固化压敏胶的共混物,其特征在于,至少由三种物质按照以下质量份数组成:a.重均分子量为100000~1000000,分散度Mw/Mn为3~10的丙烯酸酯共聚物30~60份;b.可UV固化的组分40~70份,并且a与b之和100份;c.光引发体系,与a与b之和100份相比为0.5~6.5份。本发明避免了使用热交联剂,采用UV交联,交联过程速度快,生产效率高,交联工艺更加容易调控。固化时间仅需要0.5~3min,避免了传统工艺漫长的热交联过程。制备的压敏胶在性能上(初粘力,剥离强度)可满足实际使用的需求。初粘力可大于14号小球,剥离强度可大于9.81N/25mm。
-
公开(公告)号:CN102911337A
公开(公告)日:2013-02-06
申请号:CN201210229055.0
申请日:2012-07-02
Applicant: 北京化工大学
IPC: C08G18/67 , C08G18/42 , C08G18/30 , C08G18/10 , C07C271/24 , C07C271/12 , C07C271/28 , C07C269/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氨酯丙烯酸酯及其制备方法。该低聚物由多元醇、二异氰酸酯、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羟基酯和链状饱和脂肪醇反应制得,其固化膜性能优良,具有体积收缩率低,附着力高、硬度大、柔韧性好、耐溶剂等特点,而且研究发现,随着引入链状饱和脂肪醇链长度的增加,光聚合体系的体积收缩率越来越低,附着力越来越大。本发明合成原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可工业化生产,其在作为UV涂料、UV油墨主体树脂使用时,具有很大的工业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1597352A
公开(公告)日:2009-12-09
申请号:CN200910087946.5
申请日:2009-06-26
Applicant: 北京化工大学
IPC: C08F212/14 , C08F222/06 , C08F2/4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交联型苯乙烯磺酸钠-马来酸酐高聚物及其光聚合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属于高聚物领域,并涉及紫外光聚合领域。以苯乙烯磺酸钠和马来酸酐为单体,多官能度的烯烃类有机化合物作为交联剂,加入紫外光引发剂,在紫外光的照射下聚合得到交联型苯乙烯磺酸钠-马来酸酐高聚物固体微球颗粒。本发明实现了紫外光聚合技术和高分子聚合方法的结合,这种结合,利用了光聚合技术的优点,使高分子的聚合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完全地完成。
-
公开(公告)号:CN101596464A
公开(公告)日:2009-12-09
申请号:CN200910087947.X
申请日:2009-06-26
Applicant: 北京化工大学
IPC: B01J31/06 , B01J37/00 , C08F2/14 , C08F2/16 , C08F218/08 , C08F220/18 , C08F220/32 , C08F220/14 , C07C67/08 , C07C69/54 , C07C69/24
Abstract: 一种可循环型酯化反应高分子催化剂属于环境友好型高分子领域,合成出的固体高分子不但具有催化剂作用,可以作为酯化反应的催化剂使用,且可实现可循环、易分离的目的。所述高分子催化剂结构式如右式,式中f、m为1~1000的任意整数。式中R1选自:-C6H4-、-COO(CH2CH2O)nOCO-、-COO(CH2CHCH3O)nOCO-或-COOCH2CH2OCOC6H4COOCH2CH2OCO-,n为2~10的任意整数。R2选自-H或-CH3,R3选自-OCOCH3、-COOCH2C2H3O、-COOR4或-COOR5OH,R4和R5均为碳原子个数为1~12的烷基。
-
公开(公告)号:CN101440221A
公开(公告)日:2009-05-27
申请号:CN200810240151.9
申请日:2008-12-19
Applicant: 北京化工大学
Abstract: 一种偶氮苯染料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光开关和光存储领域。所述偶氮苯染料化合物的结构如式(I)所示;式(I)中,n为0~8的整数,m为0~3的整数;本发明所述的偶氮苯染料化合物在紫外光的照射下会发生明显的光致变色现象,并且能够改善偶氮发色团在光致变色过程中的可控性。本发明还提供了该化合物的一种制备方法。本发明在光开关和光存储领域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式(I)中,n为0~8的整数,m为0~3的整数。
-
公开(公告)号:CN101220106A
公开(公告)日:2008-07-16
申请号:CN200710303935.7
申请日:2007-12-21
Applicant: 北京化工大学
Abstract: 一种含硅大分子光引发剂、其合成方法及用途属感光高分子材料领域。光引发剂通式(I),(I)式中,I为带有羟基的光引发剂,即带有羟基的苯偶姻类,安息香醚类,烷基苯乙酮类,烷胺基苯乙酮类,二苯甲酮类、硫杂蒽酮类、香豆酮类及樟脑醌类化合物;R1为C1-C12的烷基、N,O,S杂原子取代的C1-C12的烷基或芳基;R2、R3为C1-C12的烷基、N,O,S杂原子取代的C1-C12的烷基、C1-C12的烷氧基;n=3-50。合成方法将含有羟基的小分子光引发剂与二异氰酸酯中一个异氰酸酯基团反应,得到带有光引发剂的异氰酸酯化合物;将带有光引发剂的异氰酸酯化合物与带有羟基的硅氧烷大分子化合物反应。用于引发自由基光聚合反应,提高光敏分解产生活性物种速度效率,降低小分子残留和涂膜生物毒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536875A
公开(公告)日:2022-12-30
申请号:CN202211145694.9
申请日:2022-09-20
Applicant: 北京化工大学
Abstract: 一种静电‑化学双交联型聚硅氧烷羧酸铵盐离子凝胶。聚硅氧烷拥有优异的热稳定性和很低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同时还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介电性能,通过改善它力学性能低下的缺点后将会是一类理想的离子凝胶基底材料。但是传统的改性方式步骤复杂,效果不良。因此,本发明使用不饱和羧酸和胺基聚硅氧烷反应,得到的可聚合聚硅氧烷羧酸铵盐形成静电交联并引入了可供聚合的双键,再与离子液体和交联剂及光引发剂混合后应用光聚合技术实现化学交联,从而制备得到静电‑化学双交联型离子凝胶。该种静电‑化学双交联型聚硅氧烷羧酸铵盐离子凝胶制备条件温和,反应快速,可以改善凝胶的耐高温和耐低温性能,是一种方便快捷的新型硅基离子凝胶制备方式。
-
公开(公告)号:CN113788908A
公开(公告)日:2021-12-14
申请号:CN202111211470.9
申请日:2021-10-18
Applicant: 北京化工大学
IPC: C08F220/18 , C08F222/14 , C08F220/20 , C08F220/24 , C08F220/06 , C08F220/34 , C08F2/44 , C08F2/48 , C08J3/00 , C08L33/08 , C08L33/14 , C08L33/16
Abstract: 离子凝胶的高电导率和作为传感器的高灵敏度一直是巨大的挑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空间调整策略,在不改变离子凝胶内化合物类型和比例的情况下,通过减少空间阻碍来提高电导率和灵敏度。在离子凝胶制备过程中添加可去除的空间预占位剂减少了聚合物链的缠结,从而改善聚合物网络的流动性。凝胶成型后除去空间预占位剂,获得的自由体积可以促进离子的移动和聚合物的迁移。通过这种方式,成功地提高了离子凝胶的电导率和灵敏度,同时保持了其良好的透明性、拉伸性、稳定性和机电性能,如快速的响应速度和良好的重复性。这种简单有效的策略对化学结构没有特殊要求,因此在各种系统中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为柔性传感器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