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029263A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410251407.5
申请日:2024-03-06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10/04 , H01M10/0525 , H01M10/0587 , H01M50/107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蓄电单元。蓄电单元具备卷绕电极体和收纳卷绕电极体的壳体。卷绕电极体包括形成有鼓起部的外周面。壳体包括与外周面相对的内周面。在内周面的与鼓起部相对的位置设有槽部(凹部)。
-
公开(公告)号:CN119009149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0598684.3
申请日:2024-05-15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10/0587 , H01M10/052 , H01M4/70 , H01M50/533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蓄电单元。蓄电单元具备正极板(第1电极)、负极板(第2电极)以及包含分隔件的卷绕电极体。正极板包含正极集电体(第1集电体)以及正极复合材料层(第1电极材料层)。正极集电体之中未涂覆有正极复合材料层的正极未涂覆部在径向上折弯。作为正极未涂覆部的一部分的部分(第1部分)和在比上述部分更接近卷绕轴线的位置处从正极涂覆部突出的部分(第1接近部分)通过焊接接合。
-
公开(公告)号:CN106463656B
公开(公告)日:2019-04-09
申请号:CN201580030410.3
申请日:2015-06-09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2/02 , H01M2/06 , H01M2/22 , H01M2/26 , H01M10/04 , H01M10/0525 , H01M10/0587
Abstract: 一种电池,其包括:电池外壳;电极体;和端子。壳体主体包括有底的壳体主体,其具有扁平容纳空间且其一个表面是敞开的,密封板连接至壳体主体的敞开的该一个表面。电极体为扁平电极体,容纳于壳体主体的扁平容纳空间,并具有与端子连接的部分。端子包括连接至密封板的基端,沿着电池外壳一侧的表面从基端朝向与端子接合的部分延伸的中间部分,以及接合至与端子接合的部分的尖端。端子的尖端接合至与端子接合的部分的一侧的表面处,并推压与端子接合的部分。
-
公开(公告)号:CN105981195B
公开(公告)日:2018-09-04
申请号:CN201580006373.2
申请日:2015-01-21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0434 , H01M2/04 , H01M2/36 , H01M2/362 , H01M10/0525 , H01M2220/20
Abstract: 密封电池包括外包装体、盖子和焊接部。所述外包装体具有内部空间,该内部空间包括惰性气体。所述外包装体具有与所述内部空间连通的开口。盖子配置为封闭所述开口,以及密封所述内部空间。焊接部设置在所述外包装体和所述盖子之间的边界处,并将所述外包装体连接至所述盖子。在开口从所述内部空间朝向所述外包装体的外部沿竖直向上的方向打开的状态中,所述焊接部设置在高于所述内部空间的最上部的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04145354A
公开(公告)日:2014-11-12
申请号:CN201280071114.4
申请日:2012-03-08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2/3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365 , H01M2/0486 , H01M2/08 , Y10T29/4911
Abstract: 一种抑制在通过激光焊接来密闭密闭型电池的壳体内时的焊接不良的技术。对于通过嵌入在盖部(12)的凹部(12a)形成的注液口(12b)的密封栓(21)和以插入凹部(12a)的状态与盖部(12)接合的密封板(22)来密闭壳体(10)内的电池(1),在电池(1)的制造工序(S1)中,具有将密封栓(21)嵌入注液口(12b)并且将密封板(22)嵌入凹部(12a)的密封工序(S10)和通过激光焊接来接合密封板(22)的外周面与凹部(12a)的内周面的焊接工序(S20),在密封工序(S10)中,在形成于凹部(12a)与密封栓(21)与密封板(22)之间的微小空间(S)以封堵密封板(22)的外周面与凹部(12a)的内周面之间的边界部分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设置具有比壳体(10)以及密封板(22)低的热传导率的隔热部件(30),在焊接工序(S20)中,在上述边界部分存在隔热部件(30)的位置(P)结束焊接。
-
公开(公告)号:CN222735057U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421250119.X
申请日:2024-06-03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10/0587 , H01M10/0525 , H01M50/107
Abstract: 本实用新案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电解液向卷绕电极体的渗透性的蓄电单元。蓄电单元(10)具备包括卷绕的正极和负极的卷绕电极体(100)、将卷绕电极体(100)和电解液收容于内部的壳体(200)、和密封部(250),壳体(200)包括设置于卷绕电极体(100)的径向外侧的外筒部(210)、和在卷绕电极体(100)的轴向上贯通卷绕电极体(100)的中空部的内筒部(240),卷绕电极体(100)和电解液设置于外筒部(210)与内筒部(240)之间,在内筒部(240)设有多个孔部(241h),密封部(250)包括设置于内筒部(240)的内侧以密封多个孔部(240)的部分。
-
公开(公告)号:CN222562812U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421149421.6
申请日:2024-05-24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50/152 , H01M50/179 , H01M50/188 , H01M50/54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蓄电单元,其具有包含正极和负极的卷绕电极体和收容卷绕电极体的壳体。壳体包括:周壁部,配置于卷绕电极体的外周侧,沿卷绕电极体的轴向呈筒状延伸;和盖部,设置于周壁部的轴向上的一端,将该一端闭塞。盖部设有连通壳体的内部和外部的通孔。盖部包括:正极端子,从通孔观察时位于壳体的外部侧;绝缘部,在轴向上位于壳体与正极端子之间,使壳体与正极端子彼此绝缘;和连结部件,贯插于通孔,将正极端子和正极彼此连结。在卷绕电极体的径向上与通孔相对的连结部件的周向的表面和与连结部件相对的通孔的内壁中的任意一方被绝缘材料覆盖。由此,能够提高电池壳体与电极的端子之间的绝缘性。
-
公开(公告)号:CN222801935U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421519812.2
申请日:2024-06-28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高须纯太
IPC: H01M50/186 , H01M50/172 , H01M50/19
Abstract: 本实用新案提供一种得到能够从外部判断内部压力有无异常的蓄电装置。蓄电装置(10)具备电极层叠部(20)和密封部(30)。电极层叠部(20)将多个在集电体(25)的一面(25A)形成正极(27)并且在另一面(25B)形成负极(28)的双极性电极(22)隔着隔板(24)层叠而成。密封部(30)配置成包围电极层叠部(20),保持集电体(25),在隔着隔板(24)相邻的2个双极性电极(22)之间形成空间(S)并且将空间(S)密封。形成于双极性电极(22)的层叠方向(D)的最端部的空间(S1)比其他空间(S)窄。
-
公开(公告)号:CN222801932U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421474291.3
申请日:2024-06-26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50/179 , H01M50/152 , H01M50/536 , H01M50/53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蓄电单元,其具有:电极体,包括卷绕体和极耳引线,所述卷绕体是正极电极片和负极电极片隔着隔板卷绕而成的,所述极耳引线从所述卷绕体的端面突出;单元壳体,收容所述电极体;电解液,填充于所述单元壳体内;和绝缘板,由绝缘材料构成并粘接于所述卷绕体的所述端面。所述单元壳体包括圆筒部和盖,所述圆筒部包围所述电极体,所述盖以闭塞所述圆筒部的开口的方式与所述圆筒部连接。在所述绝缘板上形成有多个孔,所述多个孔包括供所述极耳引线贯插的极耳引线用孔。由此,能够降低电极体膨胀时在电极体中产生的应力。
-
公开(公告)号:CN221596564U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323163346.7
申请日:2023-11-22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10/613 , H01M10/643 , H01M10/655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冷却板对电池的冷却效率的蓄电装置。蓄电装置(100)具备电池(10),电池(10)包含卷绕电极体(11)和收容卷绕电极体(11)的壳体(12),卷绕电极体(11)是相互层叠的正极板(110)、负极板(111)和隔板以卷绕轴线为中心卷绕而成的。蓄电装置(100)具备对电池(10)进行冷却的冷却板(20)。壳体(12)包含以从卷绕电极体(11)的外周侧包围卷绕电极体(11)的方式设置的侧壁(122)。在侧壁(122)上形成有第1凹凸部。在冷却板(20)上形成有与第1凹凸部对应的第2凹凸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