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格点阵的相似模型位移场测量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322928A

    公开(公告)日:2013-09-25

    申请号:CN201310246003.9

    申请日:2013-06-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相似模型位移场测量系统,包括:布置于相似模型表面的网格点阵、摄像机阵列或位姿精确可控的单摄像机组成的图像采集装置、用于数据处理的计算机,网格点上标有由数字、字母等符号组成的身份编码。基于本发明的测量系统,本发明还涉及如下的测量方法:通过分区域采集的方式获取相似模型表面的图像;网格点以其几何形状为特征来提取;以网格点的几何中心作为网格点的坐标;利用摄像机坐标系相对于测量坐标系的位姿关系,将网格点坐标变换至统一的坐标系;识别网格点区域内的身份编码,并以此为依据对网格点进行匹配;通过对比网格点坐标在测量坐标系中的变化,获取相似模型的位移场。

    综放开采顶煤放出三维模拟实验平台及实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749432A

    公开(公告)日:2012-10-24

    申请号:CN201210155046.1

    申请日:2012-05-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综放开采顶煤放出三维模拟实验平台及实验方法,用于研究煤矿综放开采工作面中采放比、放煤方式、放煤工艺、支架尾梁倾角、放煤口大小、破碎顶煤粒径等因素对综放工作面顶煤回收率的影响以及验证现场顶煤跟踪仪的空间布置对顶煤回收率现场实测精度的影响。本发明中的实验台通过布置可移动的直接顶能够避免实验过程中的冒顶对回收率带来的影响,通过边界留煤柱只统计中间区间回收率的方法可以基本消除实验台边界条件对回收率统计的影响。利用金属薄板插片获取实验区域残余煤量可以求得不同条件下的顶煤回收率,从而指导实际工程选择最佳的综放开采方案。

    一种固体钾盐矿石单轴压缩力学试验中不同含水率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686307A

    公开(公告)日:2024-03-12

    申请号:CN202410156347.9

    申请日:2024-02-04

    Abstract: 本发明关于一种固体钾盐矿石单轴压缩力学试验中不同含水率控制方法,涉及钾盐矿石力学特性研究技术领域。包括对钾盐岩进行切割,得到长方体钾盐矿石;将长方体钾盐矿石取芯,得到圆柱体钾盐矿石;对圆柱体钾盐矿石进行标准试件制备;将标准试件在室温、自然湿度条件下静置24h;将自然含水状态下的钾盐试件干燥至无自由水状态,得到干燥或半干燥的圆柱体钾盐矿石试件;将自然状态下的圆柱体钾盐矿石试件进行完全烘干、称重与烘干前质量对比,计算圆柱体钾盐矿石试件含水率,求得含水率平均值;以含水率平均值为基准,进行不同时间烘干,达到不同含水率的控制。本发明通过控制烘干时间来使矿石达到不同的含水率,以便进行更精确的力学性能试验。

    一种模拟采矿岩层运动的实验平台及实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312052B

    公开(公告)日:2023-09-15

    申请号:CN202010253001.2

    申请日:2020-04-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拟采矿岩层运动的实验平台,包括实验屋、实验箱和温控机构,实验箱设置于实验屋内,实验箱的一侧面可拆卸设置于实验箱上,温控机构分别设置于实验屋和实验箱上。温控机构包加热丝、暖风机、制冷系统、温度感应器和温控器,实验屋内设置有暖风机,实验箱内设置有加热丝,制冷系统分别设置于实验箱和实验屋上,实验箱和实验屋内分别设置一温度感应器,温度感应器、加热丝、暖风机和制冷系统均与温控器电连接。本发明的模拟采矿岩层运动的实验平台,可以模拟西部高寒地区和深埋高温地区环境下的采矿岩层运动,对复杂困难条件下的煤炭开采,提供非常温条件下的实验室研究平台。

    废弃煤矿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效率与影响因素的研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378759A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310454507.3

    申请日:2023-04-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废弃煤矿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效率与影响因素的研究方法,涉及废弃矿井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技术领域,研究方法包括:基于待测废弃煤矿的煤层地质结构与采矿条件建立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的矿井地质结构几何模型;根据所述矿井地质结构几何模型,构建仿真实验模型;根据二氧化碳煤体变形控制方程、二氧化碳运移方程与煤矿参数以及二氧化碳封存目标,基于仿真实验模型得到二氧化碳储量和二氧化碳流动分布情况;根据二氧化碳储量和二氧化碳流动分布情况得到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效率与二氧化碳地质封存影响因素,本发明实现了地质封存效率的测试,及检测地质封存产生的影响。

    一种适用于拱形巷道中支架-锚索协同支护的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361905A

    公开(公告)日:2023-06-30

    申请号:CN202310635681.8

    申请日:2023-06-0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巷道围岩控制的支护参数计算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拱形巷道中支架‑锚索协同支护的计算方法;包括以壳单元模拟支架,以桩单元模拟锚索,建立壳单元与桩单元在共点位置处的关联,将壳单元与桩单元连接为一个整体,从而模拟支架‑锚索协同支护结构。同时将锚索分为锚固段、自由段和外露段,锚固段用于模拟锚索与围岩之间的黏结作用,自由段用于模拟钻孔内悬空的锚索,外露段用于模拟钻孔外部伸出的锚索且用于施加预应力。本发明能够分析支架‑锚索协同支护结构中各参数对拱形巷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进而为支架‑锚索协同支护手段在现场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为优化工程中的支架‑锚索协同支护结构提供理论指导。

    一种顶煤流动时间测量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374464B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110658922.1

    申请日:2021-06-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顶煤流动时间测量装置及方法。装置放置在顶煤中,且具有唯一的ID编号;装置由运动传感器、电源模块、控制模块、通讯模块、存储模块、外壳和锚爪七个部分构成;电源模块为各模块供电;运动传感器采集装置的比力;控制模块根据比力的变化确定装置的运动状态,并将运动状态改变的时刻记录在存储模块中;装置从顶煤放出后激活通讯模块,通讯模块向外部系统发送各运动时刻点及ID编号。外壳保护各模块,并调节装置整体密度;锚爪结构与外壳连接,锚爪架构用于确保装置稳定地固定在煤层中。本发明能够精确观测煤层的流动状态,提高顶煤回收的回收率与效率。

    一种全长黏结锚索的数值模拟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5358099B

    公开(公告)日:2023-01-13

    申请号:CN202211286678.1

    申请日:2022-10-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长黏结锚索的数值模拟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创建三维数值模拟模型,并在所述三维数值模拟模型中,创建锚索;定义锚索与锚固剂间锚固界面的剪切滑移关系;创建锚固界面剪切行为FISH函数,并将定义的锚固界面剪切滑移关系输入到该FISH函数中;在锚索拉拔端施加恒定的拉拔速度;记录锚索拉拔端的拉拔力和拉拔位移并绘制拉拔性能曲线。本发明能够解决原始的锚结构单元和桩结构单元无法模拟锚索与锚固剂间锚固界面失效后的非线性剪切软化和摩擦脱黏问题以及表格函数使用较为繁琐的问题,以准确模拟全长黏结锚索的锚固性能,并提高数值模拟的计算效率。

    一种起伏煤层综放开采动态步距放煤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15324579A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211036824.5

    申请日:2022-08-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起伏煤层综放开采动态步距放煤工艺,涉及煤炭开采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01:在工作面内搭建综放支架、采煤机、刮板输送机;S02:判断工作面推进方向煤层的仰俯状态;在工作面由仰斜开采过渡到俯斜开采状态下或工作面由俯斜开采过渡到仰斜开采状态下,在仰采段根据仰采角与支架的掩护梁倾角度之间的关系采用不同的放煤步距,在俯采段根据仰采角与支架的掩护梁倾角度之间的关系采用不同的放煤步距。通过本发明的设置,有效提高了顶煤回收率,减少了煤炭资源浪费,同时,通过动态调整放煤步距优化工艺相对于其他优化手段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廉、便于生产管理等优点。

    一种用于放顶煤开采应力观测的光弹实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8036882B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申请号:CN201810145167.5

    申请日:2018-02-12

    Abstract: 本发明所述的用于放顶煤开采应力观测的光弹实验装置,包括终端设备以及依次平行安置在同一水平线的光源设备、组合镜片Ⅰ、测试模型、组合镜片Ⅱ和记录装置;通过终端设备开闭光源设备的平行光源,设定测试模型的应力值,平行光源透过所述组合镜片Ⅰ和组合镜片Ⅱ将测试模型内部的应力分布成像平行投射到所述记录装置中进行记录,记录装置将记录信息传递至终端设备。本发明解决了现阶段传统的相似模拟应力观测方法结果与现场实际偏差较大,观测点有限,无法连续重复观测的不足,实现了放煤过程的精准模拟,全面观测支架周围、煤体、上覆岩层各处的应力分布情况,光弹颗粒能重复利用,可以实现放煤、落煤、移架周期循环观测,数据连续完整。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