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143878A
公开(公告)日:2016-11-23
申请号:CN201510147748.9
申请日:2015-03-27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
Inventor: 李富强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滑模控制算法的多轴固定翼一体机控制器,多轴固定翼一体机包括一套固定翼飞机组件和多轴动力系统,固定翼飞机组件包括机身、主翼、尾翼和固定翼动力系统,基于滑模控制算法的多轴固定翼一体机控制器包括检测系统,滑模控制系统,总控制器。本发明的基于滑模控制算法的多轴固定翼一体机控制器,采用滑模控制算法,具有较强的鲁棒性,飞行性能受环境的制约很小;设计干扰观测器对系统中的干扰进行抵消,减弱了滑模控制的抖振现象,提高姿态控制系统中滑模控制方法的精度和可靠性;根据飞行控制指令在多旋翼模式和固定翼模式之间切换;采用电动动力方案,比较环保。
-
公开(公告)号:CN105146891A
公开(公告)日:2015-12-16
申请号:CN201510617132.3
申请日:2015-09-24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器人竞赛便携行李箱,包括箱体和背带,所述箱体和背带连接,所述背带包括第一卡扣件和第一安装座,第一卡扣件设置在背带的第一端部,第一安装座设置在背带的第二端部,第一安装座和第一卡扣件之间卡合,所述箱体包括相对设置的侧端部,侧端部之间设有支撑杆,所述侧端部的外表面设有可分离的便携袋,便携袋的外表面设有储物部,便携袋的内表面设有带环。本发明的机器人竞赛便携行李箱具有设置在箱体外表面的可分离的便携袋,从而能够扩大箱体的储物空间,同时能够快速的取放便携袋;此外,便携袋可通过行李箱的背带缠绕在用户的腰部,从而便于携带便携袋且充分利用行李箱的配件。
-
公开(公告)号:CN113212748B
公开(公告)日:2022-12-02
申请号:CN202110465385.9
申请日:2021-04-28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B64C3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有调节呼吸窗机翼的扑翼机器人,属于扑翼机器人技术领域,一种带有调节呼吸窗机翼的扑翼机器人,包括扑翼机器人本体,扑翼机器人本体上连接有两个扑翼,扑翼上设有两个呼吸窗机构,呼吸窗盖板上端固定连接也有牵引绳,牵引绳另一端连接有调节组件,当扑翼向上扑动时,空气会对使呼吸窗盖板向下转动,外部的空气会进入到呼吸槽的内部,会减少了空气会扑翼产生的直接阻力,同时在当扑翼向下扑动时,空气不再对扑翼产生向下的阻力,此时弹簧卷轴会自动收缩缠绕牵引绳带动呼吸窗盖板向上转动盖住呼吸槽,呼吸槽内的空气会从出气口向下排出产生浮力,进而使得扑翼机器人本体有更大的升力,保证其飞行使用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3335522A
公开(公告)日:2021-09-03
申请号:CN202110698675.8
申请日:2021-06-23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B64C3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压气体驱动滑翔式扑翼机器人,属于扑翼机器人技术领域,一种高压气体驱动滑翔式扑翼机器人,本方案中当驱动机构带动机器人本体升高时,通过空气的压力会带动升降板下降,解除对驱动齿轮限制,提高了扑翼的摆动幅度以及飞行效果,极大减少了驱动机构所耗损的电能及磨损程度,提高了飞行时间和使用寿命,在当机器人本体滞空滑翔不上升或降落时,驱动机构使扑翼摆动到合适位置后停机,进气腔内部没有足够的空气,限制杆会下降对驱动齿轮限位,极大防止了扑翼摆动的幅度过大,可提高机器人本体滞空滑翔的时间和效果,同时也可使驱动机构得到休息,节省了电能使得机器人本体能够在空中飞行使用更长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108919358B
公开(公告)日:2020-07-24
申请号:CN201810366457.2
申请日:2018-04-23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矿震灾害判别及信号重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利用边缘计算服务器通过高速以太网从监测区域的分布式矿震监测节点中接收矿震数据;将矿震数据表示成稀疏矩阵;稀疏矩阵经过多重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并对灾害结果进行判别;通过改进的稀疏度自适应匹配追踪算法对矿震信号进行重构。本发明将矿震监测及反演方法结合深度学习技术,可以大大降低监测环境中各种干扰的影响,提高矿震灾害判别及原始矿震信号重构精度,使反演结果更准确。
-
公开(公告)号:CN105070140A
公开(公告)日:2015-11-18
申请号:CN201510617131.9
申请日:2015-09-24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
IPC: G09B9/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四旋翼飞行训练架,包括架体,旋翼组件可安装在所述架体上,所述架体包括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第三安装板,第四安装板和第五安装板,所述第一至第五安装板自上而下依次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安装板上设有接收装置,第一、第二安装板之间设有飞行控制板,飞行控制板与接收装置电性连接,所述旋翼组件设置在第二、第三安装板之间,所述第三、第四安装板之间设有电池和储存装置,所述第四、第五安装板之间设有检测装置,检测装置与储存装置电性连接。本发明的四旋翼飞行训练架结构简单,体积较小,便于制作,从而方便了对四旋翼飞行操作的训练,降低了训练成本;此外,可实时记录飞行训练期间的参数和路径,便于分析和学习。
-
公开(公告)号:CN214538313U
公开(公告)日:2021-10-29
申请号:CN202120808071.X
申请日:2021-04-20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
IPC: G01L1/1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铁磁材料压磁效应的工程机械的应力传感器,包括连接底座,所述连接底座的下端面设置有密封垫,所述连接底座的内侧固定安装有密封壳体,所述密封壳体的一侧安装有导线主体,所述导线主体的上方设置有注液口,所述密封壳体的内壁设置有绝缘防护层,所述绝缘防护层底端的内侧安装有支撑密封板,所述支撑密封板与绝缘防护层通过密封环连接,所述支撑密封板的上端安装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上端面安装有铁芯,所述铁芯的外侧位于连接座的上端面均匀安装有四个支撑弹簧,所述支撑弹簧的上端位于铁芯的外侧安装有固定支撑板。本实用新型通过对铁磁材料内部产生的应力进行磁化检测,有效提高检测精确度,且使用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213687199U
公开(公告)日:2021-07-13
申请号:CN202022935803.X
申请日:2020-12-10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
IPC: F24F8/80 , F24F8/108 , F24F11/58 , F24F11/50 , F24F11/52 , F24F11/64 , F24F11/32 , F24F13/28 , F24F110/6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智能家居空气净化器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基于树莓派与yeelink平台的智能空气净化器,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空气净化器无法自动化控制,不能及时检测空气质量的问题。该净化器对各个数据传感器模块上传的数据进行分类记录,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将采集的数据上传到yeelink平台,用户可以通过网页或者手机APP在线实时监控当前室内空气质量,通过语音使空气净化器播报当前周围环境空气的各项数据指标,也可以对空气净化器进行命令控制,通过接口来自动控制不同继电器的转换,自动调整电机转速,让空气从滤网中过滤,从而对空气进行自动净化。设置液晶显示模块,将液晶显示模块与空气监测模块相连,可以显示空气中的PM2.5的浓度、温度和湿度。
-
公开(公告)号:CN211030035U
公开(公告)日:2020-07-17
申请号:CN201922249014.8
申请日:2019-12-15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
IPC: B25J11/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主调整重心的搏击机器人,包括驱动轮,所述驱动轮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伺服电机,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盘,所述转盘顶部的四角均设置有连接机构。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放置槽、第一伺服电机、转盘、连接机构、旋转板、半圆齿轮、转动机构、半圆槽、第二伺服电机、长齿轮、机器人手臂、搏击拳套、环形滑槽、滑块、第二转轴和第二轴承相互配合,达到了自主调整重心的优点,使搏击机器人在做出拳的动作时,能够自主的调整搏击机器人重心,防止反作用力使搏击机器人倾倒,同时防止搏击机器人出现摔坏,方便操作者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210881525U
公开(公告)日:2020-06-30
申请号:CN201922163853.8
申请日:2019-12-06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
IPC: B60B9/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轮胎的内置减震装置,包括第一轮毂,所述第一轮毂中部从上到下嵌套连接有第二桥架、动力轴和第一桥架,所述动力轴左侧顶端固定连接有动力轴头,所述动力轴头内部可拆卸嵌套连接有金属螺丝,所述碳钢螺丝左侧顶端可拆卸嵌套连接有支撑架,所述第二桥架左侧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减震弹簧,所述第二减震弹簧下部表面固定连接有承接块,所述承接块中部固定连接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外表面活动连接有轴承,所述承接块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减震弹簧,所述第一减震弹簧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桥架,所述第一轮毂外侧固定连接有外胎;它可以实现通过内置在轮胎中的第一减震弹簧和第二减震弹簧实现为车身整体避震的目的。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