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696232B
公开(公告)日:2022-03-11
申请号:CN202011593269.7
申请日:2020-12-29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沿空留巷充分接顶强化充填体结构及其充填方法,强化充填体结构包括充填袋,所述充填袋上设有供充填进料的进料充填口、以及供排气用的排气口;强化结构,设置在充填袋内,用于强化充填体;护模钢筋网,围合设置在所述充填袋的周围。该发明的特征在于在充填袋内部,还包括一隔离单元,将充填袋内腔上、下两部分的浆液隔离,所述隔离单元倾斜设置在充填袋内,所述隔离单元与充填袋之间固定连接且能够随充填袋的撑开而变形,变形后形成一隔离面,所述隔离面将所述充填袋的内腔分隔成位于上部的第一充填腔和位于下部的第二充填腔。
-
公开(公告)号:CN113339052A
公开(公告)日:2021-09-03
申请号:CN202110562381.2
申请日:2021-05-24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高水材料止浆墙采空区充填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设置充填体间的注浆管的数量并按顺序进行编号,一个充填循环包括三次充填作业,以单个挡矸支架的宽度为一个充填路径长度,首先对偶数编号的注浆管以充填路径长度为单位进行等差递增的注浆长度进行第一次充填作业,注浆结束对注浆管路进行封堵;对除1号注浆管外其余奇数注浆管以充填路径长度为单位进行等差递增的注浆长度进行第二次充填作业;在下一个充填循环的第一次充填作业时,对上一个充填循环的注浆钻孔进行第三次充填作业;按照上述充填循环,对现有注浆管进行多次复孔充填,最终形成现有不对称“V”型注浆管管路路径充填,达到大面积处理矿井废弃矸石以及采空区稳定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3073977A
公开(公告)日:2021-07-06
申请号:CN202110333070.9
申请日:2021-03-29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用于井下煤岩层的一体式水压致裂装置及方法,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动力推送机构、转换机构、第一平衡固定封孔单元、方向调整机构、第二平衡固定封孔单元和钻孔监控机构;方法:启动图像采集记录功能;启动高压水泵将装置推送到指定预裂位置;固定机构的闭锁固定,将该装置固定到预裂位置;通过封孔器进行致裂区域的密封;通过高压水致裂目标层位;关停高压水泵,泄压;完成整个钻孔内的预裂段压裂作业;用小型绞车拖拽回撤钢丝绳,将该装置回撤。该装置集封孔、注水、压裂和窥视功能于一体,能节省作业的时间,并能提升作业效果;该方法可以方便的实现封孔、注水、压裂和窥视一体化作业,能有效提高作业效率,能有效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负荷。
-
公开(公告)号:CN112696232A
公开(公告)日:2021-04-23
申请号:CN202011593269.7
申请日:2020-12-29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沿空留巷充分接顶强化充填体结构及其充填方法,强化充填体结构包括充填袋,所述充填袋上设有供充填进料的进料充填口、以及供排气用的排气口;强化结构,设置在充填袋内,用于强化充填体;护模钢筋网,围合设置在所述充填袋的周围。该发明的特征在于在充填袋内部,还包括一隔离单元,将充填袋内腔上、下两部分的浆液隔离,所述隔离单元倾斜设置在充填袋内,所述隔离单元与充填袋之间固定连接且能够随充填袋的撑开而变形,变形后形成一隔离面,所述隔离面将所述充填袋的内腔分隔成位于上部的第一充填腔和位于下部的第二充填腔。
-
公开(公告)号:CN112360549A
公开(公告)日:2021-02-12
申请号:CN202011252894.5
申请日:2020-11-11
Applicant: 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矿业大学 , 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充填设备及充填方法,包括液压支架、充填模框、升降架、柔性膜袋和气泵;所述充填模框的模框顶板中具有开口向下的第一收纳腔;所述柔性膜袋具有相对的膜袋开口端和膜袋密封端,所述膜袋开口端连接在所述第一收纳腔中;当所述气泵向所述柔性膜袋中供气时,所述柔性膜袋处于所述展开状态,所述膜袋密封端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充填模框的模框底部开口中;当所述气泵从所述柔性膜袋中抽气时,所述柔性膜袋处于所述收缩状态,所述柔性膜袋收纳在所述第一收纳腔中。本发明公开的充填设备及充填方法,能够形成蜂窝状的充填体,并能够交错充填,节约了充填材料,充填效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08768233A
公开(公告)日:2018-11-06
申请号:CN201810686005.2
申请日:2018-06-28
Applicant: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 中国矿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P21/0017 , H02P6/10 , H02P21/18 , H02P21/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离散域复矢量建模的永磁同步电机无差拍控制系统及方法,其特征是,包括永磁同步电机、编码器、abc‑dq坐标转换单元、转速外环PI控制器、电流无差拍控制器、dq‑αβ坐标转换单元、SVPWM调制模块、逆变器。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在电流预测模型建模过程中,将逆变器和电机看作一个整体建模,考虑了逆变器的延迟作用,所建模型较传统电流预测模型更为准确;在无差拍控制器中加入了电流误差积分补偿模块,使得定子电流控制静差得到了很大改善,最终实现了无差拍控制在低开关频率下控制良好的目的,结果显示电机转速和定子电流控制良好,电机定子电流控制静差较小,输出转矩脉动也得到了改善。
-
公开(公告)号:CN115017574B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210535473.6
申请日:2022-05-17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G06F30/13 , G06F30/20 , G06Q10/0635 , G06Q50/02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三角稳定性的工作面旋转贯通回撤通道设计方法,现场调研工作面具体生产地质条件,现场取岩芯并经实验室标准加工测定其物理力学参数特性;建立煤柱力学模型并确定稳定临界宽度;基于降低支架载荷、人为控制分段来压的原则,确定工作面旋转贯通的合理调斜角度、工作面每次与回撤通道同时贯通支架数量;根据确定的煤柱稳定临界宽度、调斜临界角度及工作面同时贯通回撤通道的支架数量确定工作面旋转贯通的回撤通道工艺流程。该方法能极大降低支架并行贯通回撤通道导致顶板大面积来压、工作面压架等严重生产安全问题,可极大的改善回撤通道的围岩受力状态,可有效降低回撤通道围岩灾变失稳的风险,能保证综采设备的安全高效回撤。
-
公开(公告)号:CN115637978A
公开(公告)日:2023-01-24
申请号:CN202211183973.4
申请日:2022-09-27
Applicant: 扬州中矿建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保护煤柱下垮落转充填开采与沿空留巷的方法,先确定当前工作面的实际工况;然后确定充填区域内初充区及普充区的范围,以及各自充填体所用高水材料的水灰比;接着预裂区域的位置确定及预裂区域内水力致裂钻孔的布设方式;完成后,开始进行工作面推进,工作面初始为垮落开采,当工作面推进至充填区域和垮落区域的交界线时,开始转变为充填开采,通过使充填区域的初充区呈阶梯状完成开采方式转变,完成后继续进行普充区施工,最后在充填开采过程中进行充填区域的支护和沿空留巷的支护;从而实现由垮落开采到充填开采的转变,且能对顶板应力进行优化控制及无需重新设计通风系统,最终提高煤矿充填开采的经济效益与回采速度。
-
公开(公告)号:CN114837736A
公开(公告)日:2022-08-02
申请号:CN202210409430.3
申请日:2022-04-19
Applicant: 江西理工大学 , 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国能神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矿业大学 , 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
IPC: E21F15/00 , E21D23/04 , C04B28/04 , C04B18/12 , C04B111/7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矿长壁面采空区无模板膏体条带充填方法,在地表将煤基固废与水搅拌均匀形成非胶凝浆体;在井下与胶凝材料混合,制备具有初凝时间短、初期强度高的无机膏体,实现无模板堆砌填充体。本发明技术方案为通过制备具有初凝时间短、初期强度高的无机膏体,并利用膏体高浓度、高稳定性、小坍落度、低泌水率和易堆积等特点,在长壁工作面液压支架后方每隔一段间距布置充填支管,利用采空区空隙采用边采边充的形式向采空区中泵送膏体从而构筑条带充填体;所述充填方法充填时无需架设充填模板,也无需专门的充填液压支架。
-
公开(公告)号:CN113339052B
公开(公告)日:2022-04-29
申请号:CN202110562381.2
申请日:2021-05-24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高水材料止浆墙采空区充填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设置充填体间的注浆管的数量并按顺序进行编号,一个充填循环包括三次充填作业,以单个挡矸支架的宽度为一个充填路径长度,首先对偶数编号的注浆管以充填路径长度为单位进行等差递增的注浆长度进行第一次充填作业,注浆结束对注浆管路进行封堵;对除1号注浆管外其余奇数注浆管以充填路径长度为单位进行等差递增的注浆长度进行第二次充填作业;在下一个充填循环的第一次充填作业时,对上一个充填循环的注浆钻孔进行第三次充填作业;按照上述充填循环,对现有注浆管进行多次复孔充填,最终形成现有不对称“V”型注浆管管路路径充填,达到大面积处理矿井废弃矸石以及采空区稳定的目的。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