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514302A
公开(公告)日:2020-08-11
申请号:CN202010310787.7
申请日:2020-04-20
Applicant: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IPC: A61K47/34 , A61K9/51 , A61K45/00 , A61K49/00 , A61P25/28 , A61P31/04 , A61P31/12 , A61P35/00 , A61P37/02 , A61P37/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聚(3‑羟基丁酸‑3‑羟基戊酸‑3‑羟基己酸三聚物)作为纳米缓释载体在递送药物和/或示踪剂中的应用。本发明采用一种新型聚(3‑羟基丁酸‑3‑羟基戊酸‑3‑羟基己酸三聚物)(PHBVHHx)为材料,建立基于PHBVHHx的药物纳米缓释载体,并将该载药系统应用于多种治疗自身免疫病药物的改性。利用该药物缓释载体载药后,能够显著提高药物的疗效,减少毒副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9134467A
公开(公告)日:2019-01-04
申请号:CN201810900635.5
申请日:2018-08-09
Applicant: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IPC: C07D475/04 , A61K31/519 , A61P35/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D475/04 , A61K31/519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控制CAR‑T激活/抑制的连接臂,其一端含有可识别靶细胞的靶头分子,另一端含有可被特异性CAR‑T细胞所识别的具有生物正交性的部分,中间用可被生物正交断裂的化学基团偶联。本发明可以实现CAR‑T细胞从激活到静息状态的快速且灵活的转换,对CAR‑T细胞的抑制具有系统性和高效性。调节具有可逆性,不损害或杀灭已有的CAR‑T细胞,可以实现CAR‑T细胞从激活到关闭再到激活的灵活转变,不影响治疗的整体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2813926B
公开(公告)日:2014-07-02
申请号:CN201210285675.6
申请日:2012-08-10
Applicant: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miR-7表达抑制剂在制备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还提供含有miR-7表达抑制剂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药物。在B细胞中抑制表达miR-7后,PTEN的mRNA水平上调,并且发现B细胞增殖功能减弱,表明miR-7表达抑制剂可通过调控PTEN基因的表达来影响B细胞的增殖功能,从而起到治疗SLE的作用。同时,miR-7也通过抑制其靶基因CD200R1参与SLE发病,因此抑制miR-7的表达可以起到治疗SLE的目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