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线钢顶管管节及顶进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072359B

    公开(公告)日:2014-12-10

    申请号:CN200910199309.7

    申请日:2009-11-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曲线钢顶管管节,其特征在于钢管管节一端的管接头为插口,另一端的管接头为承口,承口和插口端部分别设置有加劲圆环,加劲圆环和钢管之间设置纵向加劲板。两节钢管管节的加劲圆环之间安放楔型垫块,并通过螺栓连接。本发明的管节之间在顶进时为柔性连接,进行曲线顶管,顶进完成后转变为刚性连接。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构造简单,布置紧凑,成本较低的特点,施工时操作较为容易,工期较短。

    一种高密度活性炭沉淀池及其沉淀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2078709A

    公开(公告)日:2011-06-01

    申请号:CN200910199629.2

    申请日:2009-11-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密度活性炭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利用沉淀工艺本身对水中浊度物质和外加活性炭的浓缩分离作用,将富集的污泥和活性炭回流至混合池,获得污泥和活性炭颗粒浓度都很高的混合液,利用两种载体的沉积网捕和吸附作用,强化对浊度物质和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改进了以往在常规处理工艺中投加活性炭利用率低的弊端,赋予了常规沉淀工艺对臭味、色度、有机物较强的去除能力。具有出水水质好,药耗少,污泥含固率高,占地面积小,运行控制灵活和对原水水质适应能力较强的特点。本发明是针对III类及III类以上原水开发的,具有常规处理和深度处理的双重功能,为劣质原水处理工艺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既可单独用于常规处理工艺中,也可在原水水质较差时,与深度处理工艺组合使用。

    曲线钢顶管管节及顶进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072359A

    公开(公告)日:2011-05-25

    申请号:CN200910199309.7

    申请日:2009-11-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曲线钢顶管管节,其特征在于钢管管节一端的管接头为插口,另一端的管接头为承口,承口和插口端部分别设置有加劲圆环,加劲圆环和钢管之间设置纵向加劲板。两节钢管管节的加劲圆环之间安放楔型垫块,并通过螺栓连接。本发明的管节之间在顶进时为柔性连接,进行曲线顶管,顶进完成后转变为刚性连接。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构造简单,布置紧凑,成本较低的特点,施工时操作较为容易,工期较短。

    一种炭砂双拼滤池
    36.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4528568U

    公开(公告)日:2021-10-29

    申请号:CN202022468627.3

    申请日:2020-10-3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炭砂双拼滤池,池体内设有炭池和砂池,炭池上部设有若干个集水槽,炭池与砂池之间设有隔墙,隔墙上设有与集水槽位置对应的隔墙开孔,砂池中部设有贯穿的砂池的中央渠,砂池的两侧壁分别设有V型槽;炭池的一侧设有进水总渠,砂池的一侧设有砂池排水管。使用时,这种炭砂双拼滤池将上向流活性炭吸附池和砂滤池组合在一个池子中,结构简单,管路少,水损小,总体占地面积小,同时,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炭池是不带中央渠的,池内均为过滤面积,对于相同规模的水处理系统来说,所需设置炭砂双拼滤池的个数少,结构紧凑,施工进度快。

    高有机物和金属微污染原水组合强化处理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2011816U

    公开(公告)日:2011-10-19

    申请号:CN201120065360.1

    申请日:2011-03-1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有机物和金属微污染原水组合强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沉淀池的输出端与曝气池的输入端连接,曝气池的输出端与生物滤池的输入端连接,生物滤池的输出端与臭氧接触池的输入端连接,臭氧接触池的输出端与上向流活性炭吸附池的输入端连接,上向流活性炭吸附池的输出端与砂滤池的输入端连接,砂滤池的输出端与清水池的输入端连接,清水池的输出端通过送水泵房连接至配水管网。本实用新型将曝气池和生物滤池设于絮凝平流沉淀池或高效沉淀池后,提供生物处理所需溶解氧并减少污泥沉积对生物滤池运行的影响。该组合工艺的优点在于可以节约用地,优化流程,充分利用地形和地热资源,简化生产管理,并对确保出水水质有明显的优势。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