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环箍钢套板的预制装配式柱柱连接节点

    公开(公告)号:CN113737945A

    公开(公告)日:2021-12-03

    申请号:CN202111092446.8

    申请日:2021-09-17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有环箍钢套板的预制装配式柱柱连接节点,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目前预制混凝土框架柱‑柱连接节点主要有钢筋套筒灌浆连接和端板螺栓连接,两者都有显著的缺陷;其技术方案为:一种带有环箍钢套板的预制装配式柱柱连接节点,包括预制上柱和预制下柱,预制上柱的底部连接有第一凸形连接块,预制下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凸形连接块,第一凸形连接块和第二凸形连接块设有用于第一凸形连接块和第二凸形连接块连接的连接结构。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构造较为简单,能兼顾安全与成本控制,第一凸形连接块和第二凸形连接块的“凸”型截面构造方便施工现场进行调平,也方便了后浇混凝土带的施工。

    一种变摩擦滑移隔震支座
    3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424547B

    公开(公告)日:2021-11-19

    申请号:CN201910556431.9

    申请日:2019-06-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变摩擦滑移隔震支座,涉及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结构隔震的支座。本发明设于需要隔震的建筑结构与基础之间,一下连接板,固定在基础上;一滑动板,具有水平的上平面并固定在下连接板上;一环状挡环,围在并固定在滑动板的上平面的四周边沿上;一柔性支撑,其底部固定有滑块并位于滑动板上平面的中心内、顶部固定有支座的上连接板;一上连接板,其顶面固定在建筑结构底部、底面与柔性支撑的支座上连接板顶面固定连接;滑块为聚四氟乙烯滑块或其它材料滑块。本发明在中小震时,可发挥普通隔震支座的隔震效果;大震时,支座可滑移实现隔震、减震效果,同时滑移摩擦可耗散地震能量,避免支座过度形变甚至毁坏。

    基于区域定位与群体智能搜索算法的快速视盘定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927242A

    公开(公告)日:2021-06-08

    申请号:CN202110312819.1

    申请日:2021-03-24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区域定位与群体智能搜索算法的快速视盘定位方法。本发明方法的主要步骤包括:眼底图像预处理,利用形态学变换提取主血管图像,沿垂直方向将眼底图像的ROI区域划分为等面积的三个区域,根据主血管的区域平均厚度和血管分散程度等形态特征在这三个区域中确定一个视盘候选区域;根据主血管的数量和位置特征对视盘候选区域内的主血管进行血管补全;在视盘候选区域内采用群体智能搜索算法确定视盘的中心位置。本发明实现视网膜眼底图像的视盘自动定位,有效地提高视盘定位的准确度和速度,并对具有不同尺寸、不同图像质量的眼底图像均有很好的鲁棒性。

    一种分离式预制组合隔震结构
    3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796431A

    公开(公告)日:2021-05-14

    申请号:CN202110096928.4

    申请日:2021-01-25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离式预制组合隔震结构,包括:上承台,设置在基础结构上;滑移承载元件,通过下摩擦板可滑动设置在所述上承台上,所述滑移承载元件的顶部通过上摩擦板与所述下承台可滑动连接,所述下承台与上部结构连接;以及弹性元件,通过下摩擦板设置在所述上承台上,所述弹性元件的顶部通过上摩擦板与所述下承台连接,所述弹性元件分布在所述滑移承载元件的周围。本发明的一种分离式预制组合隔震结构,所述滑移承载元件与所述弹性元件采用组合成隔震结构,大大简化设计隔震层的时间,适用于普通建筑结构、装配式建筑结构的地震和振动保护。

    一种三维减振支座
    3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112305A

    公开(公告)日:2020-12-22

    申请号:CN202011025171.1

    申请日:2020-09-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维减振支座,包括:上连封板;水平隔震支座,其包括上弹性座与上支撑板,上弹性座连接于上连封板的底侧,上支撑板在上弹性座内沿竖直方向间隔排列设置有若干个;中连封板,其连接于上弹性座的底侧;竖向隔震支座,其包括下弹性座与下支撑板,下弹性座连接于中连封板的底侧,下支撑板在下弹性座内沿竖直方向间隔排列设置有若干个;下连封板,其连接于下弹性座的底侧;限位柱,其连接于中连封板与下连封板之间,限位柱可限制中连封板与下连封板之间的相对水平位移,本发明可有效降低地铁运动带来的振动,又具有良好的抗地震能力,整体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一种抗摇摆斜向三维隔震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1962700A

    公开(公告)日:2020-11-20

    申请号:CN202010772507.4

    申请日:2020-08-04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摇摆斜向三维隔震系统,包括上盖板、连接框架、抗摆组件以及第一斜向三维隔震支座;上盖板设置于连接框架的上方,连接框架与上盖板之间设置有若干第一橡胶叠层支座;连接框架设置于抗摆组件以及第一斜向三维隔震支座的上方;抗摆组件的数量为至少四个,至少四个抗摆组件呈阵列分布,抗摆组件设置于连接框架下方并且为连接框架提供竖直方向的隔震。至少四个抗摆组件分别设置于连接框架的下方的周边角落,能为连接框架提供抗摇摆能力,使用四个(或者更多)抗摆组件分别设置于连接框架的四个角落能明显提高抗震系统整体的抗摇摆能力,并且多个抗摆组件的设计能有效的增强连接框架以及上盖板的抗摇摆性能。

    一种高效耗能减震工程结构体系

    公开(公告)号:CN111827502A

    公开(公告)日:2020-10-27

    申请号:CN202010499095.1

    申请日:2020-06-04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耗能减震工程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工程结构体系的楼面梁上,设有阻尼器(2);所述的阻尼器通过柔性连接器(1)柔性连接在相对所述楼面梁产生相对水平位移且跨层的在上楼面梁或在下楼面梁上;或是:在所述工程结构体系的基础上,设有阻尼器;所述的阻尼器通过柔性连接器柔性连接在相对所述基础产生相对水平位移且跨层的在上楼面梁上。本发明在楼面梁上固定连接件(3),柔性连接近端与连接件连接,远端与阻尼器连接,阻尼器自由选择。通过阻尼器跨层连接大位移的楼层,使阻尼器在层间位移较小情况下,放大其阻尼力,提高耗能效果。

    一种变摩擦滑移隔震支座
    3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424547A

    公开(公告)日:2019-11-08

    申请号:CN201910556431.9

    申请日:2019-06-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变摩擦滑移隔震支座,涉及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结构隔震的支座。本发明设于需要隔震的建筑结构与基础之间,一下连接板,固定在基础上;一滑动板,具有水平的上平面并固定在下连接板上;一环状挡环,围在并固定在滑动板的上平面的四周边沿上;一柔性支撑,其底部固定有滑块并位于滑动板上平面的中心内、顶部固定有支座的上连接板;一上连接板,其顶面固定在建筑结构底部、底面与柔性支撑的支座上连接板顶面固定连接;滑块为聚四氟乙烯滑块或其它材料滑块。本发明在中小震时,可发挥普通隔震支座的隔震效果;大震时,支座可滑移实现隔震、减震效果,同时滑移摩擦可耗散地震能量,避免支座过度形变甚至毁坏。

    一种可降解锑纳米结构、制备方法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9966490A

    公开(公告)日:2019-07-05

    申请号:CN201910221673.2

    申请日:2019-03-22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降解锑纳米结构,其是在可降解的锑纳米粒子表面负载抗癌药物盐酸阿霉素;其锑纳米粒子具有电负性,与带正电荷的盐酸阿霉素进行静电作用,并且在形成的纳米结构的表面经有机配体的进一步改性后,其具有良好的水溶性;且该纳米结构整体在设定的激光辐射下可降解。本发明还公开了该结构的制备方法,其采用直接还原法,使纳米粒子负载盐酸阿霉素抗癌药物。其可应用于化疗和光热理疗的。本发明提供的纳米结构形貌均匀,尺寸均一,生物相容性好,具有高药物负载率和光热转换效率,且具有可降解的特性。该纳米结构可作为制剂,广泛应用于化疗和光热理疗,其协同作用可大幅提高治疗效率。

    一种低冰镍硫酸化焙烧-水浸提取钴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967889A

    公开(公告)日:2017-07-21

    申请号:CN201710147783.X

    申请日:2017-03-14

    Applicant: 上海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10/234 C22B23/0407 C22B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冰镍硫酸化焙烧-水浸提取钴的方法,其步骤:(1).将低冰镍和硫酸铵进行研磨过筛至200目~400目,然后将低冰镍与硫酸铵按照质量比为1:(2~10)的比例的混合均匀;(2).将混合物料平铺于坩埚,置于卧式炉中以20~40 mL/min的流量通入空气焙烧,焙烧时间为1~3 h,焙烧温度为400~600 oC,焙砂取出冷却至室温,再研磨至成颗粒粉体,即得到焙烧后的焙砂;(3).将焙砂浸入去离子水中进行浸出反应,反应后,钴以可溶性硫酸钴的形式浸出进入水溶液中,再经过滤,得到含钴浸出液,其中,含钴浸出液中的钴浸出率为59~95%。该方法能在较低的反应温度下提取钴,钴的回收率高,同时降低了焙烧温度,减少能源消耗。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