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356493A
公开(公告)日:2017-01-25
申请号:CN201610561723.8
申请日:2016-07-15
Applicant: 三星SDI株式会社
Abstract: 提供一种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通过使用包括第一突出尖部的第一焊头将电极组件的第一电极板和第一电极接线片超声焊接到彼此;通过使用包括第二突出尖部的第二焊头将电极组件的第二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接线片超声焊接到彼此,第二突出尖部的设置方向不同于第一突出尖部的设置方向;以及通过在第一电极板与第二电极板之间布置隔板来准备电极组件。
-
公开(公告)号:CN102956877B
公开(公告)日:2016-05-18
申请号:CN201210290864.2
申请日:2012-08-15
Applicant: 三星SDI株式会社
IPC: H01M4/48 , H01M4/1391 , H01M4/62 , H01M10/05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95 , C01B33/146 , C01B33/152 , C01B33/157 , C01B33/158 , H01M4/134 , H01M4/386 , H01M10/0525 , Y10T29/49115
Abstract: 一种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负极活性物质、包括所述负极活性物质的负极、制造所述负极的方法和包括所述负极的可再充电锂电池,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包括第一硅氧化物(SiOx)和粒径不同于所述第一硅氧化物(SiOx)的第二硅氧化物(SiOx)。在此,所述第一硅氧化物(SiOx)相对于所述第二硅氧化物(SiOx)的粒径分布峰面积比在3至8的范围内。
-
公开(公告)号:CN103594677A
公开(公告)日:2014-02-19
申请号:CN201310318395.5
申请日:2013-07-26
Applicant: 三星SDI株式会社
IPC: H01M4/13 , H01M4/38 , H01M10/05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3 , H01M4/0471 , H01M4/131 , H01M4/364 , H01M4/366 , H01M4/485 , H01M4/587 , H01M10/0525
Abstract: 在一个方面中,提供可再充电锂电池用负极活性物质、及包括其的负极和可再充电锂电池,所述可再充电锂电池用负极活性物质包括基于硅的活性物质,所述基于硅的活性物质包括:核,所述核包括碳和SiOx颗粒(0.5≤x≤1.5);和围绕所述核的包覆层。
-
公开(公告)号:CN102969528A
公开(公告)日:2013-03-13
申请号:CN201210312585.1
申请日:2012-08-29
Applicant: 三星SDI株式会社
IPC: H01M10/0525 , H01M4/13 , H01M10/4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625 , H01M4/483 , H01M10/0525 , H01M10/446 , Y02E60/122
Abstract: 锂二次电池包括正极、负极和电解质。负极包括集流体、在集流体上并且包含由SiOx(0.95
-
公开(公告)号:CN101188296B
公开(公告)日:2011-12-28
申请号:CN200710192826.2
申请日:2007-11-20
Applicant: 三星SDI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25 , H01M4/485 , H01M4/505 , H01M4/525
Abstract: 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负极活性材料包括由下式1表示的化合物,其中在式1中,0.01≤x≤0.5,0≤y≤0.3,-0.2≤z≤0.2,和M是选自V、Cr、Mn、Fe、Co、Ni、Cu、Zn、Zr、Nb、Mo、W、Ag、Sn、Ge、Si、Al及其组合的元素。该负极活性材料具有高容量和优异的循环寿命特性,特别是可提供在高速率充电和放电下具有高容量的可再充电锂电池。Li1+xTi1-x-yMyO2+z (1)
-
公开(公告)号:CN100487960C
公开(公告)日:2009-05-13
申请号:CN200410098125.9
申请日:2004-08-20
Applicant: 三星SDI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485 , H01M4/131 , H01M4/136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4/581 , H01M4/582 , H01M4/5825 , H01M10/0525 , H01M10/0566 , H01M2004/021
Abstract: 一种用于非水电解液电池的负极活性物质,该负极活性物质包括下面式1所示的化合物,式中0.1≤x≤2.5,0<y≤0.5,0.5≤z≤1.5,0≤d≤0.5,M为选自Al、Cr、Mo、Ti、W和Zr中的至少一种。LixMyVzO2+d(1)
-
公开(公告)号:CN100433423C
公开(公告)日:2008-11-12
申请号:CN200510064962.4
申请日:2005-04-12
Applicant: 三星SDI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的锂二次电池的负极包括负极活性物质,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包括以初级结构聚集的片状碳粉颗粒,在该初级结构中,所述片状颗粒沿平面方向取向并层叠。然后,细碳粉颗粒在初级结构的表面上聚集成次级结构,使所得颗粒包括形成于表面上的细微孔。
-
公开(公告)号:CN101286561A
公开(公告)日:2008-10-15
申请号:CN200710300121.8
申请日:2007-12-17
Applicant: 三星SDI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485 , C01G31/006 , C01G37/006 , C01G39/006 , C01G41/006 , C01G45/1228 , C01G49/009 , C01G51/50 , C01P2002/52 , C01P2002/54 , C01P2002/74 , C01P2006/40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4/5825 , H01M10/05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用于可充电锂电池的负极活性材料、其制造方法和包含该负极活性材料的可充电锂电池。负极活性材料包括由式Li1+xV1-x-yMyO2+z表示的化合物。在一个实施例中,该化合物具有范围从大约50nm至大约30μm的平均颗粒尺寸。在另一实施例中,当使用CuKα X射线进行测量时,负极活性材料的(003)面衍射强度与(104)面衍射强度之比的范围为从大约1∶0.01至大约1。根据另一实施例,在以0.5C进行五次充电/放电循环之后,负极活性材料的比表面积增加到小于在五次充电/放电循环之前的比表面积的大约20倍。该负极活性材料可以提高电池容量和循环寿命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01188296A
公开(公告)日:2008-05-28
申请号:CN200710192826.2
申请日:2007-11-20
Applicant: 三星SDI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25 , H01M4/485 , H01M4/505 , H01M4/525
Abstract: 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负极活性材料包括由下式1表示的化合物,其中在式1中,0.01≤x≤0.5,0≤y≤0.3,-0.2≤z≤0.2,和M是选自V、Cr、Mn、Fe、Co、Ni、Cu、Zn、Zr、Nb、Mo、W、Ag、Sn、Ge、Si、Al及其组合的元素。该负极活性材料具有高容量和优异的循环寿命特性,特别是可提供在高速率充电和放电下具有高容量的可再充电锂电池。Li1+xTi1-x-yMyO2+z(1)。
-
公开(公告)号:CN100361328C
公开(公告)日:2008-01-09
申请号:CN200510051872.1
申请日:2005-01-26
Applicant: 三星SDI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5825 , C01G1/00 , C01G31/006 , C01G39/006 , C01P2002/72 , C01P2002/82 , C01P2004/03 , C01P2006/40 , H01M4/13 , H01M4/131 , H01M4/133 , H01M4/136 , H01M4/139 , H01M4/366 , H01M4/485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4/587 , H01M4/625 , H01M10/0525 , H01M2004/027 , H01M2300/0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锂二次电池的负极活性物质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包含该负极活性物质的锂二次电池,该负极活性物质包括金属氧化物基核芯材料和布置在核芯材料表面的碳材料。根据本发明,锂二次电池的负极活性物质是通过用碳材料涂布具有良好单位体积能量密度的核芯材料而制备的,由此提高锂二次电池在高速率下的循环寿命和充-放电特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