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150012A
公开(公告)日:2019-08-23
申请号:CN201910465205.X
申请日:2019-05-30
Applicant: 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天桥绿化三角梅植株的复壮方法,通过局部断根,并辅增施基肥和中度修剪,可以不用更换花盆就能使衰退的天桥三角梅植株实现复壮。由于三角梅的地上部分只进行中度修剪,树势恢复快,当年秋冬即可形成开花景观,当年开花率100%;通过局部断根、更换基质和增施基肥,可以促发新根,形成新的复壮根系。解决了天桥绿化的三角梅植株在种植槽生长多年后,由于受到种植槽空间的限制盘根严重,导致植株生长受阻,生长势衰退,表现在新芽萌发减少、开花量降低、持续开花时间缩短,严重影响景观效果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9401982A
公开(公告)日:2019-03-01
申请号:CN201811348365.8
申请日:2018-11-13
Applicant: 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高效防治蚧壳虫的爪哇棒束孢。本发明首次研究发现爪哇棒束孢对埃及吹绵蚧和扶桑绵粉蚧等蚧壳虫类昆虫具有很好的致病防治效果,并筛选了一株高致病力的爪哇棒束孢菌株IJID003,可作为一种对蚧壳虫具有高致病力的活体生物农药,在蚧壳虫类昆虫的生物防治方面具有很好的广阔应用前景。而且爪哇棒束孢是一种昆虫病原真菌,其分生孢子悬浮液可直接作用于虫体,较目前的化学防治药剂相比,具有高效、绿色、对环境友好、环保、持效性强和不易产生抗药性的优点,对环境无污染、无残留,在被开发为生防制剂用于蚧壳虫类昆虫的生物防治上,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6478266A
公开(公告)日:2017-03-08
申请号:CN201610918075.7
申请日:2016-10-21
Applicant: 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 , 华南农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5B17/00 , A01N63/00 , A01N63/04 , C05G3/00 , C05C9/00 , C05D9/00 , C05F11/00 , C05F11/04 , C05F11/08 , A01N2300/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植物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病型栽培基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防病型栽培基质由以下重量比的原料制成:堆肥20-40%、泥炭50-70%和珍珠岩5-15%,堆肥由堆肥和复合菌剂制成,复合菌剂占堆肥的重量比为0.1-0.5%;堆肥主要由以下原料制成:农林废弃物、水、氮源和磷源,水占堆肥的重量比为50-60%;复合菌剂主要由以下菌体制成:胶质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绿色木霉、酿酒酵母、假丝酵母和解朊假丝酵母。采用该制备方法制得的防病型栽培基质,不仅具有可再生、成本低廉和环保等优点,而且将其应用于栽培番茄中,能较好的起到防治青枯病的作用,提高番茄育苗的存活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936274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510003213.8
申请日:2025-01-02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 , 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快速鉴别降香黄檀与交趾黄檀苗木的顶空固相微萃取方法,属于植物鉴别技术领域。该方法较好的回避了降香黄檀与交趾黄檀在叶片形态的高度相似性问题,充分利用降香黄檀与交趾黄檀在叶片挥发性成分组成的差异,彻底解决了依靠叶片外观等传统手段难以准确快速鉴别降香黄檀与交趾黄檀苗木的难题。与以往传统的鉴别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取样量少、耗时短,并且准确度高等优点,特别适合一些名木古树的快速、准确鉴别。本发明将为苗木交易、名木古树保护、木材交易、木材经销商、消费者、公安机关、海关和科研机构等提供一种高效可靠的降香黄檀和交趾黄檀苗木快速鉴别方法,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9723396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510239996.X
申请日:2025-03-03
Applicant: 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 , 广州市增城区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所(广州市增城区林业和园林技术推广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植被识别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无人机RGB影像的植被精细分类识别系统,系统包括图像捕捉模块、信号增强模块、图像分析和解释模块、解析度增强模块、专项识别模块、动态调整模块。本发明中,通过精细的图像捕捉与信号增强,显著提高从不同波段的图像数据中提取差异化信息的能力,动态调整图像对比度与边缘增强技术的应用,优化图像的细节可识别度,使植被的生长状态和健康状况的判别更精确,细分识别植物的关键特征,为植被分类提供更详尽的数据支持,有助于更准确的环境监测和资源评估,并基于环境现状,动态调整森林监测评估模型参数,为精准林业实践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优化资源分配和自然环境的保护策略。
-
公开(公告)号:CN119701729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510222066.3
申请日:2025-02-27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 , 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 , 潮州市香林沉香种植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混合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沉香精油萃取用混合设备,包括混合罐,所述混合罐底部呈锥形,所述混合罐前后两侧均安装有电控伸缩杆,两个所述电控伸缩杆的输出轴共同连接有条形杆,所述条形杆中部转动安装有升降轴,所述升降轴设有转动组件;本发明通过电控伸缩杆和转动组件的配合,能够带动四个弧形壳在混合罐内上下及旋转运动,实现原料的全方位混合,确保混合均匀,四个弧形壳在混合过程中可以形成不同的形态,增加与原料的接触面积,提高混合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631796A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510001752.8
申请日:2025-01-02
Applicant: 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 , 韶关市国有韶关林场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西南桦用材林培育领域,尤其是一种西南桦幼林期溃疡病的综合防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种植区小环境调控与阻隔,通过间伐构建降低病害发生的林分小环境,提高林分的病害预防能力;合理控制块状间伐区的距离,阻断或降低病害传播途径与扩散速度;(2)气候变化监测与病害预警,通过分析病害发生与降水和温度环境因子关系,摸清病害发生规律,提出预警策略。本发明提高林分的病害预防能力,摸清病害发生规律,并选择适宜的化学防治时间,通过不同药剂组合配置,掌握化学防治方法,合理增施叶面肥,促进受害林木的生长势快速恢复,降低病害影响,是人工林培育领域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影响的重要技术。
-
公开(公告)号:CN119452935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966248.3
申请日:2024-12-30
Applicant: 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 , 韶关市国有韶关林场
IPC: A01G7/0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珍贵树种格木用材林培育领域,尤其是一种格木无节材培育技术。针对现有的格木人工林早期分枝多、主干不明显、出材率低,主要出材区段木材节子多、质量差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以下步骤:(1)前期造林接的环境调控,S1、环境控制:均匀间伐与异龄混交、块状间伐与异龄混交;S2、伴生树种选择:与速生树种同龄混交;(2)幼林期抚育管理阶段,S3、造林与抚育管理:造林后前3年是造林抚育管理期,主要技术包括造林密度、抚育、施肥和抹芽修枝;本发明可以提高格木人工林早期的主干形成,抑制节子数量,降低成本,提高木材产量和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8746652B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10777200.1
申请日:2024-06-17
Applicant: 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绿叶三角梅属植物耐涝性的评价鉴定方法,涉及植物栽培育种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绿叶三角梅属植物耐涝性的评价鉴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绿叶三角梅进行盆栽淹水处理;S2、将S1淹水处理后的绿叶三角梅扦插苗进行外观形态测试;S3、根据叶色变化、成熟叶形态变化、嫩梢形态变化、茎色变化、落叶率的评分标准计算得分后,代入耐涝值计算公式F(X)中,得耐涝值,获得绿叶三角梅属植物的耐涝等级。本发明针对目前耐涝树种极度缺乏现状,首次对绿叶三角梅属植物的耐涝性进行系统研究,为以后绿叶三角梅种质资源耐涝性评价、耐涝机理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8628923B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411111005.1
申请日:2024-08-14
Applicant: 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
IPC: G06V20/10 , G06V10/54 , G06V10/764 , G01N33/00 , G01N21/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树木保护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图像识别树龄鉴定系统及鉴定方法,系统包括图像纹理分析识别模块、环境影响因素分析模块、光谱特征提取分析模块、树木类型分析辨别模块、气候特征影响分析模块、树龄预测模型构建模块。本发明中,通过对年轮图像数据进行分析并识别纹理特征,提高树木年龄估算的可靠性,结合环境因素对年轮形状的影响,提升预测的适应性和准确性,提高采集和分析树木的光谱响应,提高对树种分类的能力,结合光谱向量特征分析,有效区分多种树种,通过评估气候条件对年轮宽度和密度的影响,增强模型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结合地理和气候因素构建的树龄动态预测模型,提高了树龄估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