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358194A
公开(公告)日:2021-02-12
申请号:CN202011275352.X
申请日:2020-11-16
Applicant: 凯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凯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蚌埠华益分公司
IPC: C03C15/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极薄玻璃刻蚀减薄装置及方法,包括:若干玻璃夹持架,若干所述玻璃夹持架包括两端设置的夹持盘,两侧所述夹持盘的瀑布流挡板槽内通过挡流板相连接;统一操动机构,若干所述活动轴均活动插设在同一根牵拉连杆上;减薄刻蚀箱,若干所述玻璃夹持架两端通过密封轴承活动安装在减薄刻蚀箱两侧;瀑布流喷淋板,所述瀑布流喷淋板底部阵列式安装有若干喷淋头,本发明通过若干玻璃夹持架的夹持,能够进行直立式浸泡刻蚀和瀑布流式刻蚀法,通过在待检测玻璃两侧安装挡流板,使得待刻蚀玻璃两侧与挡流板形成的缝隙处,克服了瀑布流法无法进行双侧刻蚀的缺陷,大大提高了刻蚀的质量,提高了装置的使用范围。
-
公开(公告)号:CN112266150A
公开(公告)日:2021-01-26
申请号:CN202011140691.7
申请日:2020-10-22
Applicant: 凯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中建材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C03B5/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玻璃制造过程的节能控制系统与方法,涉及医用玻璃制造领域,包括:至少一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医用玻璃制品的制造过程中的生产参数并输出;控制模块,分别连接采集模块和至少一玻璃生产设备,用于在医用玻璃制品的制造过程中根据生产参数动态调整玻璃生产设备的工作状态。本技术方案对医用玻璃制品制造过程中的生成参数进行采集并根据生产参数动态调整玻璃生产设备的工作状态,进而降低玻璃生产设备的能耗,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对医用玻璃制品制造过程中各类风机的进风量进行控制,进而控制医用玻璃制品内外直径大小和壁厚,降低医用玻璃制品的微缺陷,提高产品的良品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164214A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310972576.3
申请日:2023-08-03
Applicant: 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凯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蚌埠中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世代显示玻璃生产工艺,该工艺中通过差异化控制分部加热熔窑各部分的加热温度,实现熔窑中热力场的可控分布,通过分部加热熔窑与分级排泡澄清装置相结合,实现两个工艺步骤产生协同作用,保证了较低残留微气泡率与低能耗,提高玻璃熔体流速和流量,加大产量;采用不同区域锡蒸汽和锡槽废气的差异化排出的锡槽装置,实现锡槽进气与排气的精准控制、温度场的精准控制;本发明对显示玻璃基板生产工艺的多个工序进行组合创新研究,形成了资源充分利用、优势协同互补、产线有机统一的显示玻璃基板生产工艺。
-
公开(公告)号:CN115100143A
公开(公告)日:2022-09-23
申请号:CN202210720848.6
申请日:2022-06-23
Applicant: 凯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扬州中科半导体照明有限公司
IPC: G06T7/00 , G06T5/40 , G06V10/76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材料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背光模组瑕疵的检测方法;该方法是一种利用光学手段,具体是利用可见光手段采集可见光图像以此检测或分析材料的方法,对背光模组进行检测,具体为:采集背光模组在不同拍摄角度下的发光图像,得到发光图像的灰度图像;基于灰度图像,计算各像素点属于各类别的模糊分类结果;然后计算不同间距下所有点对中的两像素点对各类别的统计贡献;根据统计贡献,计算各类别的分布稳定系数;进而得到所有像素点对各类别的剔除影响;基于剔除影响,判断对应像素点是否为瑕疵点。本发明利用背光模组能够自发光的物理性质,获取背光模组的发光图像,通过发光图像检测背光模组的瑕疵,能够准确检测到背光模组的瑕疵。
-
公开(公告)号:CN114213029A
公开(公告)日:2022-03-22
申请号:CN202111600665.2
申请日:2021-12-24
Applicant: 凯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凯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中建材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C03C1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柔性玻璃化学减薄自动化生产工艺,包括,S1、将工件在第一减薄室进行化学减薄;S2、将在第一减薄室减薄后的工件上下翻转180°;S3、将翻转后的工件在第二减薄室进行化学减薄;S4、将在第二减薄室减薄后的工件在第三减薄室进行化学减薄;所述工件包括待减薄玻璃。本发明所述工艺能够在提高生产效率、保证较高成品率的同时,使得到的柔性玻璃厚度均匀性较好,保证产品的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9930149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510139444.1
申请日:2025-02-08
Applicant: 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凯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紫外耐辐照玻璃组合物及制备方法,属于玻璃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摩尔百分比计的原料:SiO2:62.3‑70.6%、Al2O3:8.5‑12.3%、K2O:5.5‑10.6%、Na2O:7.8‑11.3%、BaO:2.4‑4.5%、ZnO:0.2‑0.4%、ZrO2:0.05‑0.15%、CeO2:0.2‑0.6%、SnO2:0.05‑0.15%。制得玻璃组合物,通过组分的设计及组成的优化配比,制备的玻璃具有优异的抗紫外、耐辐照、透明度和均匀性,并且,本发明通过高温熔融、均化澄清、浇铸成型和退火工艺控制,减少了玻璃中的气泡和条纹缺陷,因此,在玻璃技术领域具备重要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8619524B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411091458.2
申请日:2024-08-09
Applicant: 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凯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尺寸半球形玻璃模压成型压机及成型方法,涉及玻璃成型技术领域,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的一侧固定安装有L型支撑板,所述L型支撑板上固定安装有可升降的上模机构;所述机架上滑动连接有下模机构,所述下模机构包括滑动板,所述滑动板上固定安装有中空盘,所述中空盘的内部阵列设置有多根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上螺纹连接有推动套,所述推动套的端部固定安装有滑块,所述滑块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中心弧形板,所述中心弧形板贯穿中空盘,所述中心弧形板上放置有下模。本发明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操作简单,满足大尺寸半球形玻璃成型压制需求,通过该压机可对大尺寸半球形玻璃进行模压成型,实现大尺寸半球形玻璃规模化制造。
-
公开(公告)号:CN119054192A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380034921.7
申请日:2023-03-22
Applicant: 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凯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BIPV模块的新通风结构,包括与建筑物墙体相适配的光伏组件,所述光伏组件的背面通过多个钢柱平行安装于所述建筑物墙体的外立面上,所述光伏组件与建筑物墙体之间形成有通风间隙,所述通风间隙的底部横向插设有用于构成收缩进风口的进气通道,其顶部纵向插设有作为出风口的排气烟囱。本发明以一种简单的方式修改了光伏组件和建筑物墙体之间的风道,这样通风间隙中的自然对流可以被加速到与强制对流的情况类似的高风速水平,但无需任何机械风扇装置,可以在不增加电力消耗的情况下增强BIPV模块的通风冷却;此外,本发明改进的通风结构可以很容易地实现,而无需大量的安装工作,相关的固定成本也远低于单个太阳能电池板的修改。
-
公开(公告)号:CN117164214B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310972576.3
申请日:2023-08-03
Applicant: 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凯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蚌埠中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世代显示玻璃生产工艺,该工艺中通过差异化控制分部加热熔窑各部分的加热温度,实现熔窑中热力场的可控分布,通过分部加热熔窑与分级排泡澄清装置相结合,实现两个工艺步骤产生协同作用,保证了较低残留微气泡率与低能耗,提高玻璃熔体流速和流量,加大产量;采用不同区域锡蒸汽和锡槽废气的差异化排出的锡槽装置,实现锡槽进气与排气的精准控制、温度场的精准控制;本发明对显示玻璃基板生产工艺的多个工序进行组合创新研究,形成了资源充分利用、优势协同互补、产线有机统一的显示玻璃基板生产工艺。
-
公开(公告)号:CN117425967A
公开(公告)日:2024-01-19
申请号:CN202280036810.5
申请日:2022-05-17
Applicant: 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凯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IPC: H01L31/0463 , H01L31/18
Abstract: 一种薄膜光伏组件的层堆栈,该层堆栈由背电极、吸收层、缓冲层、前电极和夹层依次通过真空镀膜的沉积方式自下而上层叠于对应的基材之上;该层堆栈分别由P1、P2和P3结构线分隔;该层堆栈内埋置有导电型金属网格线,所述金属网格线沉积于P2结构线之前或之后的所述缓冲层之上。本发明通过在层堆栈内埋置有导电型金属网格线,金属网格线沉积于P2结构线之前或之后的所述缓冲层之上,从而形成埋置网格,这样可以在不破坏真空的情况下,按工艺顺序沉积前电极和夹层,与标准薄膜光伏组件在前电极的应用相比,此类埋置网格在降低资本支出和运营成本方面显示出巨大的优势。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