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850957A
公开(公告)日:2019-06-07
申请号:CN201811551140.2
申请日:2018-12-18
Applicant: 中科廊坊过程工程研究院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富锂锰基材料、其制备方法以及应用,所述富锂锰基材料包括三元材料以及包覆在三元材料表面的锂磷氧氮离子导体层,所述锂磷氧氮离子导体层的厚度为0.1-10nm;通过在三元材料表面酸处理并包覆锂磷氧氮离子导体层,降低材料表面残碱量的同时有效降低材料中Li+/Ni2+混排;锂磷氧氮不仅具有高离子电导率,其化学稳定和机械强度也很高,可以有效抑制正极材料与有机电解液间的反应,从而使制备的富锂锰基材料具有较好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制备方法简单,原料易得,价格低廉,易于实现,有望应用于工业化生产;将该富锂锰基材料应用到电池中可以增加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9698342A
公开(公告)日:2019-04-30
申请号:CN201811630221.1
申请日:2018-12-28
Applicant: 中科廊坊过程工程研究院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金属氧化物-有序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方法为:将阳极氧化铝模板浸渍在含碳聚合物溶液中,固液分离后对模板依次进行清洗、干燥和热处理,得到含有模板的有序碳纳米管;将含有金属M元素的溶胶滴加到含有模板的有序碳纳米管中进行陈化处理,陈化处理结束后利用碱性溶液除去所得产物中的模板,然后在一定温度下进行热处理,得到金属氧化物-有序碳纳米管复合材料。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实现了金属氧化物和有序碳纳米管的有效复合,能够获得有序排列的碳纳米管,并且将金属氧化物均匀分布在有序碳纳米管的内表面,使之具有更好的结构稳定性。此外,上述方法操作简便,适用性广,在电化学储能、催化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9659534A
公开(公告)日:2019-04-19
申请号:CN201811550316.2
申请日:2018-12-18
Applicant: 中科廊坊过程工程研究院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所述正极材料包括基体材料和设置于所述基体材料表面的碳量子点和氧化物量子点。所述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碳源、金属盐和溶剂混合,得到混合溶液;(2)在所述混合溶液中加入基体材料,得到前驱体溶液;(3)将所述前驱体溶液进行微波处理,得到正极材料。本发明采用碳量子点和氧化物量子点对基体材料表面进行修饰,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全覆盖包覆,本发明的包覆量较少,对基体材料的比容量影响较小,且成本较低。
-
公开(公告)号:CN109659531A
公开(公告)日:2019-04-19
申请号:CN201811545074.8
申请日:2018-12-17
Applicant: 中科廊坊过程工程研究院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IPC: H01M4/36 , H01M4/485 , H01M4/525 , H01M4/62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镍钴铝酸锂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复合正极材料为高镍正极材料和金属钴单质以及碳纳米管的复合材料,其中所述高镍正极材料为LiNi1-x-yCoxAlyO2,其中1-x-y>0.5,0
-
公开(公告)号:CN109638281A
公开(公告)日:2019-04-16
申请号:CN201811555444.6
申请日:2018-12-18
Applicant: 中科廊坊过程工程研究院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IPC: H01M4/58 , H01M4/46 , H01M10/05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5825 , H01M4/466 , H01M10/05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掺杂型锰酸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材料的化学式为MgxMnyM2‑yO4,其中,0.9≤x≤1,1.8≤y
-
公开(公告)号:CN109638262A
公开(公告)日:2019-04-16
申请号:CN201811556741.2
申请日:2018-12-19
Applicant: 中科廊坊过程工程研究院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IPC: H01M4/36 , H01M4/58 , H01M4/62 , H01M10/05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366 , H01M4/5825 , H01M4/624 , H01M4/626 , H01M4/628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磷酸盐系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复合正极材料具有核壳结构,内核为掺杂有金属氧化物的磷酸盐系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外壳为由氮掺杂钛氧化物、复合碳材料和过渡金属氧化物锂正极材料组成的包覆层。本发明通过设计由氮掺杂钛氧化物、复合碳材料和过渡金属氧化物锂正极材料共同组成的包覆层,可以使得磷酸盐系正极材料表面的过渡金属与碳通过X‑C键配位,进而使得碳稳定的包覆于正极材料的表面,这种结构可以修复晶格界面,增强正极材料的循环寿命和循环稳定性,提升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其在8C倍率时的首次放电比容量>152mAh/g,循环1500次后容量保持率>95%。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9638257A
公开(公告)日:2019-04-16
申请号:CN201811550185.8
申请日:2018-12-18
Applicant: 中科廊坊过程工程研究院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IPC: H01M4/36 , H01M4/48 , H01M4/62 , H01M10/05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364 , H01M4/483 , H01M4/625 , H01M10/05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合型五氧化二钒系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碳源分散于去离子水中形成分散液;(2)将钒源和掺杂元素源加入到步骤(1)中分散液中,进行水热反应得到所述复合型五氧化二钒系材料;本发明所提供的制备方法,通过碳源制备分散液以及钒源和掺杂元素源形成复合掺杂,两种技术手段改良了五氧化二钒系材料的导电性以及结构稳定性,并且制备方法工艺简单,反应条件温和,适用于工业化生产且无污染,生产成本低廉,制备得到的复合型五氧化二钒系材料应用于锂镁混合电池时,首次充放电可逆比容量为200~250mAh/g,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9449408A
公开(公告)日:2019-03-08
申请号:CN201811276636.3
申请日:2018-10-30
Applicant: 中科廊坊过程工程研究院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氟化铁-亚氧化钛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复合正极材料为球形结构,包括内核与包覆层,所述内核为氟化铁和亚氧化钛,所述包覆层为碳材料。本发明利用喷雾干燥的方式使亚氧化钛和碳材料共同对氟化铁颗粒改性,形成体相内部点接触式和外部面接触式的复合,得到了内核与包覆层构成的多层级球形结构。在改性材料和特殊结构的共同作用下,本发明得到的氟化铁-亚氧化钛复合正极材料在较高电压下仍能保持较好的循环稳定性和容量保持率,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8483496A
公开(公告)日:2018-09-04
申请号:CN201810245718.5
申请日:2018-03-23
Applicant: 中科廊坊过程工程研究院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IPC: C01G31/02 , H01M4/48 , H01M4/485 , H01M10/0525 , H01M10/054 , B82Y30/00 , B82Y40/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二氧化钒纳米片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将酸性物质滴加到钒源水溶液中,升高温度对滴加酸性物质完毕后的溶液进行搅拌;搅拌完毕后对得到的产物进行陈化处理,得到二氧化钒纳米片状材料粗品;对得到的二氧化钒纳米片状材料粗品进行热处理,得到二氧化钒纳米片状材料。所述制备方法以水作为溶剂,不使用任何模板剂,通过特定的工艺得到具有特殊立方体形貌的二氧化钒纳米材料。该材料尺寸均一、颗粒分布均匀,作为锂镁杂化电池正极材料时,首次充放电可逆比容量高。
-
公开(公告)号:CN113258074B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2110762321.5
申请日:2021-07-0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中科廊坊过程工程研究院
IPC: H01M4/62 , H01M4/58 , H01M10/0525 , B82Y3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FeF3/C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反应原料放置于反应釜内,并向反应釜内填充保护气体,密封;其中,所述反应原料包括铁源和聚四氟乙烯;(2)对密闭后的反应釜进行热处理,所述热处理的温度大于等于400℃,得到纳米FeF3/C复合正极材料;其中,所述铁源选自二茂铁和/或三氯化铁。本发明利用聚四氟乙烯在低温下升华的性质,通过使用密闭反应釜使特定种类的铁源和氟源进行充分反应;所使用聚四氟乙烯可同时提供氟源和裂解获得具有超细纳米颗粒的三氟化铁复合正极材料。本发明提供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具有可逆比容量高、倍率性能优、循环稳定性好的优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