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903061A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311771538.8
申请日:2023-12-21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IPC: C07D233/94 , A61K31/4164 , C07C49/825 , C07C45/81 , A61P3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甲硝唑共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共晶的结构式如式I所示:#imgabs0#该甲硝唑共晶具有更快的溶出速率及更高的表观溶解度,提高其达峰浓度,并在短时间能达到较高的血药浓度,实现对感染症状的快速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6041162B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211336755.X
申请日:2022-10-28
Applicant: 江苏扬农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从丙烯醛水合制3‑羟基丙醛的产物体系中分离回收丙烯醛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S1,将丙烯醛水合制3‑羟基丙醛的产物体系在回收精馏塔中进行第一精馏,得到第一塔顶气相和第一塔底液相;步骤S2,第一塔顶气相冷凝后得到第一冷凝液,一部分的第一冷凝液进入脱轻精馏塔中进行第二精馏,得到第二塔顶气相和第二塔底液相;步骤S3,一部分的第二塔底液相进入脱重精馏塔中进行第三精馏,得到第三塔顶气相和第三塔底液相;第三塔顶气相冷凝后得到第三冷凝液,一部分的第三冷凝液回流入脱重精馏塔,剩余部分的第三冷凝液作为丙烯醛进行储存,以上方法可极大地提高丙烯醛的纯度和回收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626871B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211124292.0
申请日:2022-09-15
Applicant: 福州康嘉欣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IPC: C07C49/255 , C07C45/81 , C07C45/78 , C07C45/79 , A61K31/12 , A61K36/9066 , A61K36/45 , A61K36/484 , A61K36/481 , A61P29/00 , A61P39/06 , B01D61/14 , B01D61/18 , B01D61/20 , B01D65/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食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姜黄素及其提取方法和天然抗炎组合物。本发明姜黄素的提取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将经过热风干燥至含量小于10%的姜黄粉末加入其10~15倍的水,煎煮10~20分钟后,加入中性蛋白酶酶解10~15min,过滤得到酶解液;将酶解液依次加入淀粉和大豆油吸附,离心处理取沉淀物;沉淀物加入淀粉酶酶解1~3min后,经过乙醇醇提制并经过去乙醇处理后得到的提取液,加入姜黄质量1%~3%的大豆分离蛋白100℃加热3min~6min后,经过干燥至水分含量小于10%制得姜黄粉。本发明的提取方法简单,成本低,提取率高,其与姜蔓越莓粉等的组合物具有良好的抗氧化和抗炎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0734366B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1911031962.2
申请日:2019-10-28
Applicant: 上海天汉环境资源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水丁酮的分离提纯系统及方法,含水丁酮的分离提纯系统包括:蒸发釜,所述蒸发釜内设有含水丁酮,所述蒸发釜上设有第一进气口、第一出气口和进料口,正庚烷可通过进料口投入到蒸发釜内;精馏塔,所述精馏塔上设有第二进气口、第三进料口、第二出气口和第三出气口,所述第二进气口与第一出气口连通,所述第二出气口与第一进气口连通;冷凝器,所述冷凝器与第三出气口连通;回流罐,所述回流罐与冷凝器连接,所述回流罐还与第三进料口连通,分离提纯方法包括:采用正庚烷对含水丁酮进行提纯,将含水丁酮内面的水液排出。本发明大大提高了含水丁酮的脱水效率,并且使用非常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113444044B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110894498.0
申请日:2021-08-05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C07D231/12 , C07C49/707 , C07C45/61 , C07C45/81
Abstract: 生高、低介电态的转变,该材料在开关、驱动、传本发明公开了基于方酸的介电转变材料及 感等方面具有应用前景。其制备方法,属于材料技术领域,介电转变材料为方酸和吡唑合成的有机盐,化学式为C7H6N2O4,分子结构为: 基于方酸的介电转变材料的晶体结晶于三斜晶系,空间群,方酸和吡唑均为平面型分子,方酸阴离子通过N‑H…O氢键和两个吡唑相连,延展成一维平面带状结构,在空间中形成层状堆叠结构。介电转变材料的制备方法,将方酸和吡唑按照摩尔比1:1分别溶于去离子水中,将吡唑水溶液缓慢滴加到方酸水溶液中,持续搅拌至溶液澄清,
-
公开(公告)号:CN117384021A
公开(公告)日:2024-01-12
申请号:CN202311416944.2
申请日:2023-10-30
Applicant: 桂林医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从莪术中提取5‑脱羟基‑六氢脱甲氧基姜黄素的制备方法和应用,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莪术根茎粉碎,用乙酸乙酯进行浸提,浸提液浓缩后得到残留浸膏,将浸膏硅胶柱色谱分离,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混合溶液梯度洗脱,得到六个组分Fr.I~VI;(2)将组分Fr.Ⅲ采用硅胶柱色谱分离,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混合溶液梯度洗脱,得到5个组分Fr.Ⅲ1~Fr.Ⅲ5;(3)将组分Fr.Ⅲ3采用中压反相硅胶柱层析分离,采用MeOH‑H2O溶液梯度洗脱,得到9个亚组分Fr.Ⅲ3a~Fr.Ⅲ3i;(4)将亚组分Fr.Ⅲ3d经高效液相色谱半制备柱分离,得到所述5‑脱羟基‑六氢脱甲氧基姜黄素。所述5‑脱羟基‑六氢脱甲氧基姜黄素具有良好的抗炎活性,可应用于制备抗炎药物中。
-
公开(公告)号:CN117122950A
公开(公告)日:2023-11-28
申请号:CN202311341795.8
申请日:2023-10-17
Applicant: 梵霖化学科技(广州)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覆盆子酮加工设备及工艺,包括搅拌罐,所述搅拌罐的底部内壁向上凸起呈锥形,且搅拌罐的底部边缘位置连接有排液管,所述搅拌罐的顶部设有罐盖,所述搅拌罐底部内壁的中心处垂直转动连接有中空的套管。本发明通过设有锥形罩,在制备覆盆子酮的过程中,当覆盆子酮在锥形罩的顶部产生结晶后,启动往复丝杆,将锥形罩提升至分离槽位置,随后通过浮板对锥形罩顶面上的结晶进行拨动分离,随后继续提升锥形罩至收集槽位置,从而通过浮板底部的刮条对附着在锥形罩顶面上的杂质进行刮除,进而避免了杂质在后续重结晶的过程中继续溶解在溶液中,提高覆盆子酮结晶的纯度。
-
公开(公告)号:CN112409153B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2011361210.5
申请日:2020-11-27
Applicant: 湖北美林药业有限公司
IPC: C07C49/437 , C07C45/8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樟脑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樟脑化合物为晶体,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测定,其图谱中特征峰在2θ±0.2°为6.9°、8.1°、9.2°、10.2°、11.6°、13.8°、14.3°、15.4°、18.0°、18.8°、21.2°、23.2°、24.3°、25.0°、34.6°显示。本发明制备的樟脑化合物纯度高、引湿性低、溶解性好、稳定性好。
-
公开(公告)号:CN116969819A
公开(公告)日:2023-10-31
申请号:CN202311015127.6
申请日:2023-08-1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C07C45/00 , C07C45/81 , C07C45/79 , C07C45/78 , C07C49/235
Abstract: 一种可见光诱导的1,4‑烯炔化合物分子内炔基迁移并实现未活化烯烃双官能团化的方法,它是要解决现有的未活化烯烃直接选择性官能团化的方法中反应条件苛刻和区域选择性差的技术问题。本方法:室温下,将烯炔化合物、三氟甲基源、光催化剂、碱加入到透明反应器中,密封;然后用氮气置换反应器中的空气,形成氮气气氛,再注入溶剂,混合均匀;将反应器用蓝色LEDs灯光照进行反应;在反应结束后,旋蒸除去溶剂,再经预制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得到烯炔化合物炔基迁移,并实现烯烃双官能团化的产物,该化合物的结构式为#imgabs0#其中X为卤素;它可以用于药物先导化合物的筛选、供生物活性测试或有机方法学机理研究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6874357A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310590782.8
申请日:2023-05-23
Applicant: 北京化工大学
IPC: C07C45/28 , C07C45/80 , C07C45/81 , C07C49/782 , C08F2/48 , C08F120/20 , C08F122/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1,3二苯基丙三酮的制备方法,二苯甲酰甲烷和N‑溴代琥珀酰亚胺,在加入DMSO的条件下发生反应,反应过程中通入N2;反应结束后,萃取,对下层萃取溶液旋转蒸发得到黄色固体,制得1,3二苯基丙三酮。萃取剂为萃取剂A‑萃取剂B体系;所述萃取剂A为氯化钠溶液、硝酸钠溶液、氯化钾溶液、硝酸钾溶液中的任意一种;所述萃取剂B为二氯甲烷、氯仿、乙腈中的任意一种,所述萃取剂A的浓度至少为15wt%。通过特定的萃取剂体系,使得DMSO能够高效除去,大大提高了1,3‑二苯基丙三酮的纯度。同时,本发明还公开了前述方法得到1,3二苯基丙三酮、包含该1,3二苯基丙三酮的光引发体系和光聚合体系。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