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化的直径可调的内筋旋压芯模及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768445A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411168538.3

    申请日:2024-08-23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块化的直径可调的内筋旋压芯模及使用方法,涉及旋压装置技术领域,包括导轨、中心柱、芯模主体和伸缩机构;所述芯模主体包括多个模块体,每个模块体通过伸缩机构与中心柱连接,所述中心柱设置在芯模主体中心位置,所述中心柱上下两端分别连接圆盘导轨;导轨为芯模主体径向伸缩提供平稳的移动路径,同时也能限制芯模主体的轴向运动,伸缩机构可以调节芯模主体的直径;本发明有灵活性和可调性的优点,模块化设计允许芯模的不同部件可以单独设计和更换,以适应不同形状和尺寸的筒形件加工需求。

    MPC稳定控制的电动汽车反力式制动检测台及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629657B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311603900.0

    申请日:2023-11-28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一种MPC稳定控制的电动汽车反力式制动检测台,包括左前车轮制动力测试结构单元、右前车轮制动力测试结构单元、左后车轮制动力测试结构单元、右后车轮制动力测试结构单元、轴距调节装置和指示控制柜系统;左前车轮制动力测试结构单元与右前车轮制动力测试结构单元均包括第一驱动装置、第一滚筒组、第一举升装置、转向装置、框架和第一控制与检测装置;左后车轮制动力测试结构单元与右后车轮制动力测试结构单元均包括第二驱动装置、第二滚筒组、第二举升装置、防溜出安全阻挡装置、固定底架、锁止机构和第二控制与检测装置。本发明能够准确地计算估计出电动汽车制动过程的制动能量回馈,同时解决电动汽车在检测过程中容易脱离检测台架的问题。

    一种基于电致塑性和冲击式的筒体加强筋的成形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13878019B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111205667.1

    申请日:2021-10-15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致塑性和冲击式的筒体加强筋的成形工艺,属于筒体加工领域。本发明的基于电致塑性和冲击式的筒体加强筋的成形工艺,通过冲击电致塑性的材料一次性成形了筒体的加强筋,该工艺具有适于钛合金等难加工材料、效率高、使用范围广、无焊缝质量好、节约材料和能量、生产成本低的优点。本发明使用偏心冲压的原理,工作载荷小、适用范围广,可对筒的内外筋进行加工。本发明使用电致塑性去成型解决了钛合金、高强钢等材料冷加工时材料塑性低、延展性差,难以加工的问题,同时克服了钛合金、高强钢高温加工存在的工件精度差、微观组织难以控制的缺点。

    MPC稳定控制的电动汽车反力式制动检测台及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629657A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311603900.0

    申请日:2023-11-28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一种MPC稳定控制的电动汽车反力式制动检测台,包括左前车轮制动力测试结构单元、右前车轮制动力测试结构单元、左后车轮制动力测试结构单元、右后车轮制动力测试结构单元、轴距调节装置和指示控制柜系统;左前车轮制动力测试结构单元与右前车轮制动力测试结构单元均包括第一驱动装置、第一滚筒组、第一举升装置、转向装置、框架和第一控制与检测装置;左后车轮制动力测试结构单元与右后车轮制动力测试结构单元均包括第二驱动装置、第二滚筒组、第二举升装置、防溜出安全阻挡装置、固定底架、锁止机构和第二控制与检测装置。本发明能够准确地计算估计出电动汽车制动过程的制动能量回馈,同时解决电动汽车在检测过程中容易脱离检测台架的问题。

    一种基于电致塑性和冲击式的筒体加强筋的成形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13878019A

    公开(公告)日:2022-01-04

    申请号:CN202111205667.1

    申请日:2021-10-15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致塑性和冲击式的筒体加强筋的成形工艺,属于筒体加工领域。本发明的基于电致塑性和冲击式的筒体加强筋的成形工艺,通过冲击电致塑性的材料一次性成形了筒体的加强筋,该工艺具有适于钛合金等难加工材料、效率高、使用范围广、无焊缝质量好、节约材料和能量、生产成本低的优点。本发明使用偏心冲压的原理,工作载荷小、适用范围广,可对筒的内外筋进行加工。本发明使用电致塑性去成型解决了钛合金、高强钢等材料冷加工时材料塑性低、延展性差,难以加工的问题,同时克服了钛合金、高强钢高温加工存在的工件精度差、微观组织难以控制的缺点。

    一种具有双电机的电驱动桥结构及其工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400913A

    公开(公告)日:2021-09-17

    申请号:CN202110886857.8

    申请日:2021-08-03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具有双电机的电驱动桥结构及其工作方法,属于汽车传动系统技术领域。包括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周转轮系、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差速器、驱动半轴和制动器;第一电机定子、第一电机转子、第二电机定子和第二电机转子均设在轴上;周转轮系包括齿圈、行星架、太阳轮和行星轮;第一电机转子与太阳轮固定连接,第二电机转子与齿圈固定连接,齿圈与制动器连接;行星架的一侧与行星轮连接,另一侧与主动齿轮连接,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从动齿轮与差速器连接,差速器与驱动半轴连接。本发明的结构紧凑、灵活性高,安装及维护简单,能够适用于不同的运行工况,有效提高了车辆的续航能力。

    一种无油泵、可调频率及振幅的液压激振器及其调节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939631A

    公开(公告)日:2020-03-31

    申请号:CN201911370890.4

    申请日:2019-12-26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油泵、可调频率及振幅的液压激振器及其调节方法,属于动辅助塑性加工领域。本发明的无油泵、可调频率及振幅的液压激振器,圆锥滚子与共轭端面凸轮相配合将电机的转动转变为激振器活塞杆在缸体内的往复直线运动,缸体内的液压油经阀体作用于液压缸活塞,液压缸活塞的运动频率随着电机转动速度而变化,从而频率得到调节;阀体流量可调,流入液压缸缸体的液压油流量可以调节,从而调节液压缸活塞的振幅;本发明的无油泵、可调频率及振幅的液压激振器的结构紧凑,形式简单,不需要液压泵站和复杂换向系统,可实现激振器振幅和频率的无极调整,能够应用于大负载振动辅助。本发明的调节方法,操作简单。

    一种适用于复杂曲面的封头旋压机

    公开(公告)号:CN119456787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790549.5

    申请日:2024-12-06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复杂曲面的封头旋压机,在旋压设备中,尾顶系统固定在箱体上端,主轴系统位于箱体下端并且和尾顶系统共同对加工胚料进行固定,感应加热器系统位于主轴系统左侧,上旋轮系统和下旋轮系统呈上下对称分布在尾顶系统和主轴系统的右侧。尾顶系统包括液压缸,液压缸采用中部法兰联接的方式联接至床身,液压杆安装在液压缸上,液压杆端部安装尾顶。本发明使用双旋轮代替模具,通过设定旋轮的进给以及对压力和速度的调整来改变加工效果,从而能够加工出多种类的产品,大大提升了旋压机的加工能力。

    一种液氮辅助式低温高压氢气瓶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196519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637617.4

    申请日:2024-11-15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氢气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液氮辅助式低温高压氢气瓶及其使用方法,该装置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内瓶胆集成阀、瓶体、外瓶胆集成阀;瓶体包括外瓶体、内瓶体、内胆瓶口和外胆瓶口,内瓶体设置于外瓶体内部,内瓶体外壁与所述外瓶体内壁分离形成外胆腔,所述内胆瓶口设置在外瓶体一端与内瓶体连通,外胆瓶口设置在外瓶体另一端与外胆腔连通;内瓶胆集成阀与内胆瓶口固定连接,外瓶胆集成阀与外胆瓶口固定连接,内瓶体与外瓶体采用高压深冷的方式存储车载氢气,若发生碰撞,外层的液氮能够稀释高压氢气,解决现有技术中氢气瓶存储氢气压力过大发生爆炸以及保温层和承压层发生功能干扰,氢气瓶无法正常工作。

    一种电动汽车运行安全台架快速检测评估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268793B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311391324.8

    申请日:2023-10-25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专利涉及电动汽车运行安全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动汽车运行安全台架快速检测评估方法及系统,包括以下步骤:S1:试验车辆在试验台架上以默认的制动能量回收模式下进行快速检测试验;S2:采集快速检测试验数据,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S3:利用主成分分析算法提取各运动片段的特征参数;S4:建立运行安全检测模型,利用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结果分析;S5:过实车验证,提出检测合格阈值范围;本发明能够快速实时检测电动汽车驱动‑制动安全性能,及时发现存在的隐患,减少事故发生。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