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围压状态下软土层滑坡灾害模拟试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198209B

    公开(公告)日:2018-07-06

    申请号:CN201610458903.3

    申请日:2016-06-22

    Inventor: 李晓军 李洁梁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围压状态下软土层滑坡灾害模拟试验方法,包括步骤:一、取样;二、滑坡灾害模拟试验:201、土样及加压装置夹持与土样内加水;202、剪切试验;203、固化液滴入;204、土样底部平切;205、土样支顶;206、土样顶部平切;207、剪切缝内土体试样取出;208、剪切缝内土体试样后续加工;209、电镜扫描;210、利用下一个待测试面进行模拟试验;211、N‑2次重复步骤210,完成模拟试验过程;三、剪切模拟试验结果排序。本发明设计合理且操作简便、使用效果好,能简便、快速获取被测试滑坡上不同深度处的剪切强度和剪切位置处的微观结构,以便对围压状态下滑坡上剪切带的扩展过程进行真实模拟。

    一种软土层滑坡灾害模拟试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954497A

    公开(公告)日:2016-09-21

    申请号:CN201610458905.2

    申请日:2016-06-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3/24 G01N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软土层滑坡灾害模拟试验方法,包括步骤:一、取样;二、滑坡灾害模拟试验:由上至下利用被测试土样的N个待测试面对待测试滑坡的滑坡灾害进行模拟试验,过程如下:201、取样环刀及土样夹持与土样内加水;202、剪切试验;203、固化液滴入;204、土样底部平切;205、土样支顶;206、土样顶部平切;207、剪切缝内土体试样取出;208、剪切缝内土体试样后续加工;209、电镜扫描;210、利用下一个待测试面进行模拟试验;211、N‑2次重复步骤210,完成模拟试验过程;三、剪切模拟试验结果排序。本发明方法简单、设计合理且使用效果好,能对滑坡上剪切带的扩展过程进行有效、真实模拟。

    一种路面材料拉剪强度及拉剪疲劳测试方法和其测试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830016B

    公开(公告)日:2014-10-08

    申请号:CN201210308856.6

    申请日:2012-08-27

    Inventor: 李晓军 王晓华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路面材料拉剪强度及拉剪疲劳测试方法和其测试装置,其测试方法如下:一、测试准备;二、拉剪强度及拉剪疲劳测试:水平拉力加载机构通过模具一对被测试件施加水平拉力,竖向推力加载机构通过模具二由下至上对被测试件施加一次竖向推力或多次重复施加竖向推力并使试件产生拉剪应力破坏;其测试装置包括测试模具、水平拉力加载机构、竖向推力加载机构和位移检测单元;测试模具包括只能在水平方向上左右移动的模具一和只能在竖直方向上上下移动的模具二。本发明方法简便、装置结构简单、加工制作及拆装方便、使用操作方便且使用效果好、测试结果准确,通过简单模具能简便实现水平拉力与竖向推力同步加载,使试件内部产生拉剪破坏。

    一种土体微观结构分析用制样及图像获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048980A

    公开(公告)日:2014-09-17

    申请号:CN201410309689.6

    申请日:2014-06-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土体微观结构分析用制样及图像获取方法,包括步骤:一、试样制备,过程如下:101.取样:密封材料涂抹和土样切取;102.土样干燥;103.土样浸泡;104.土样养护;105.土样取出;106.土样后续加工:对土样进行切割、磨平和抛光处理,获得土样观测面;二、电镜扫描:采用扫描电镜且分多个区域,对土样观测面进行扫描,获得多幅电镜扫描图像;三、图像拼接:对多幅电镜扫描图像进行拼接,获得土样观测面的整幅电镜扫描图像。本发明方法步骤简单、实现方便且投入成本较低、所用时间短、使用效果好,所制备试样能真实反映土体实际结构,能简便、快速且准确对土体微观结构进行分析。

    一种复合地基柔性桩帽
    2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074889A

    公开(公告)日:2013-05-01

    申请号:CN201310030674.1

    申请日:2013-01-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地基柔性桩帽,包括布设在加固桩桩顶上的水平底座、沿圆周方向布设在水平底座上方的多根斜向受力杆和布设在多根斜向受力杆上的圆形套箍,多根斜向受力杆通过圆形套箍紧固连接为一体,多根斜向受力杆的底部均固定在水平底座上,多根斜向受力杆均由下至上逐渐向外倾斜;多根斜向受力杆的数量不少于3根;多根斜向受力杆的底端均布设在直径为d的同一圆周上,水平底座布设在加固桩的桩顶正上方;水平底座、多根斜向受力杆和多个圆形套箍组成一个组合式桩帽。本发明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工程造价低且加工制作及施工方便、使用效果好,能有效解决现有桩网复合地基存在的桩体部分与桩间土部分的变形不协调问题。

    一种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再生剂

    公开(公告)号:CN101629009A

    公开(公告)日:2010-01-20

    申请号:CN200910020885.0

    申请日:2009-01-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环保型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再生剂配方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1.再生剂由甲、乙两组分组成,甲组份重量比,水性环氧乳液:20~80;水:1~200;硅微粉:1~15;滑石粉:0.5~8。乙组份为水性环氧固化剂与芳香族活性剂组成,其中水性环氧固化剂重量比例为甲组分中水性环氧乳液的80%,芳香族活性剂重量比例为固化剂用量的70%。2.使用时,甲类组分和乙类组分共混后,主要用于沥青路面裂缝填补和表面超薄层喷涂养护。较之现有技术,本发明优势在于的采用稀释剂是水,再生剂挥发性有机溶剂含量低,环保性能好。

    一种改性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386707A

    公开(公告)日:2009-03-18

    申请号:CN200810232201.9

    申请日:2008-11-10

    Inventor: 李晓军 王晓华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性沥青及其制备的方法,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提高普通道路石油沥青的高温性能,降低改性沥青成本,简化改性沥青工艺的道路用改性沥青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所述的改性沥青,由沥青、高温煤沥青粉组成。其中高温煤沥青粉含量为沥青重量的2%-25%。本发明所述的改性沥青,所采用的沥青为各种石油沥青。本发明所述的改性沥青,所采用的高温煤沥青粉为煤焦油在400℃以上加工提取馏分后的残留物,经粉碎法制得,其软化点:不小于120℃,结焦值:不小于60%,灰份:大于0.3%,粒度为200-300目。本发明所述的改性沥青的制备方法如下:先将沥青加热到110-180℃,至完全流动,然后把高温煤沥青粉直接加入到沥青中,混合30-120分钟,全部混合均匀后即可。本发明通过使用高温煤沥青粉加入到沥青的混合物中,提高了普通道路石油沥青的高温性能,和现有技术相比,避免了热塑性橡胶或热塑性树脂等昂贵改性剂的使用,降低道路用改性沥青的使用成本,同时改性工艺简单,避免了专用改性沥青设备(如胶体磨、高速剪切机)的使用,有利于施工的开展。

    一种高速公路桩墙式复合路基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636266B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010642960.3

    申请日:2020-07-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速公路桩墙式复合路基及其施工方法,该路基包括多层加固层,多层加固层的顶部铺筑有硬壳层;多层加固层中相对应的加固土层构成多个相间隔的加固桩墙结构,相邻两个加固桩墙结构之间构成混合土桩墙结构;该施工方法包括步骤:一、确定高速公路桩墙式复合路基的基础参数;二、铺筑加固层;三、形成多层加固层;四、铺筑硬壳层。本发明分层铺筑的加固层中相对应的加固土层构成多个相间隔的加固桩墙结构,加固桩墙结构和混合土桩墙结构相互夹持,结构稳定,车辆轮载通过硬壳层传递至加固桩墙结构中,又通过加固桩墙结构传递至岩土体中,避免了路基填筑带来的大面积放坡所导致的土地占用问题,大大缩减成本和占地面积,构建效果好。

    一种超细土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996970A

    公开(公告)日:2018-12-14

    申请号:CN201811111049.9

    申请日:2018-09-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细土混凝土,主要由土、水泥、粉煤灰、硅灰、混凝土再生剂、含铁聚丙烯纤维和水配制而成,所述土为研磨至90%以上粒径小于1mm的超细土;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超细土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将原料混合均匀后与混凝土再生剂溶液搅拌均匀,然后灌入模具中,依次经插捣和振捣,再静置脱模后养生。本发明利用研磨使土体中的单个矿物颗粒或团粒暴露出来并在水泥水化反应放热的条件下参加活性反应形成凝胶体,使混凝土中的其它成分牢固地胶结在一起,从而大大提高了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同时降低混凝土的原料成本,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破坏;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简单,对设备要求不高,易于实现,适宜工业化生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