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间环境下的电磁脉冲复合效应试验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0988521A

    公开(公告)日:2020-04-10

    申请号:CN201911109124.2

    申请日:2019-11-13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空间环境下的电磁脉冲复合效应试验方法及系统,用于准确获取空间环境下目标的高功率电磁脉冲复合效应阈值。通过空间环境模拟手段(具备空间粒子环境模拟、空间高低温环境模拟、空间真空环境模拟等环境能力)作用于对象,使其处于空间环境条件下;同时以辐照或注入的方式,加载高功率电磁脉冲信号(可以是窄带高功率微波HPM、超宽带电磁脉冲UWB、宽带电磁脉冲wideband、雷电电磁脉冲LEMP、核电磁脉冲NEMP、静电放电ESD其中的一种,或是多种的复合);最终,通过检测设备对试验对象进行在线监测,获取空间环境下的高功率电磁脉冲复合效应阈值,进而准确获取阈值数据及规律。

    基于星载应用系统微波源的电推进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0821770A

    公开(公告)日:2020-02-21

    申请号:CN201910808861.5

    申请日:2019-08-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星载应用系统微波源的电推进系统,包括:控制模块用于获取总控系统发送的应用系统工作指令或电推进单元工作指令,并在接收到应用系统工作指令时先控制开关模块导通功率放大模块和卫星天线,然后控制功率放大模块将星载应用系统微波源发送的微波信号按第一倍数放大得到第一微波信号,在接收到电推进单元工作指令时控制开关模块导通功率放大模块和电推进单元控制,然后控制功率放大模块将星载应用系统微波源发送的微波信号按第二倍数放大得到第二微波信号,以使电推进单元利用第二微波信号产生推力。本发明通过使用应用系统的微波源作为电推进系统的输入之一,能够减小推进系统重量,提高卫星有效载荷占比。

    一种复合推力器负载自适应电源系统及供电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768564A

    公开(公告)日:2020-02-07

    申请号:CN201910615688.7

    申请日:2019-07-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推力器负载自适应电源系统及供电方法,属于电源技术领域。一种复合推力器负载自适应电源系统,包括电离模块、控制模块和等离子体加速模块,既能输出推力器工质气体电离所需的高电压,又能输出等离子体加速所需的大电流;所述电离模块通过脉冲变压器耦合输出,脉冲变压器次级线圈低电位端与推力器阴极连接,高电位端与所述等离子体加速模块的储能电容器串联后与推力器阳极连接并接大地;两个模块的输出根据负载变化自动切换,并且通过脉冲变压器次级线圈实现了低压等离子体加速模块与电离模块之间的可靠隔离。

    一种热阴极脉冲高压电子枪的电源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7482948B

    公开(公告)日:2019-08-09

    申请号:CN201710627112.3

    申请日:2017-07-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热阴极脉冲高压电子枪的电源系统,包括充电电源,充电隔离电阻,灯丝电源供电网络,MarX脉冲发生器,灯丝电源,充电电源通过充电隔离电阻给灯丝电源供电网络中电容、MarX脉冲发生器中电容充电;灯丝电源供电网络为灯丝电源供电,灯丝电源为电子枪加热灯丝供电,MarX脉冲发生器的脉冲高压端接电子枪阴极,接地端连接电子枪阳极。本发明电源系统的脉冲高压部分采用MarX脉冲发生器结构,全部使用固态器件,并采用模块化设计,每个模块包含多级MarX电路单元,多个模块之间串联以达到总级数要求,储能级数方便调节,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一种可重复利用工质的气动抛射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552667A

    公开(公告)日:2019-04-02

    申请号:CN201811577505.9

    申请日:2018-12-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重复利用工质的抛射装置及方法,装置包括托筒、电磁助推器、缓冲密封件、行程传感器、抛射腔壁、托筒拉杆、导通孔、拉杆堵头、伺服电机a、拉杆架、伺服电机b、补偿压力传感开关、压力补偿孔、储气腔壁、工质补偿腔壁、增压孔、工质气体发生器、小型增压机;利用高压工质气体的势能转化为动能,来推动托筒运动,进而对待抛射载体实现抛射动作,并结合采用电磁助推器在待抛射载体脱离托筒接触面的瞬间,启动电磁助推器,实现对待抛射载体的二次加速。本发明实现了工质气体的重复利用,通过设置电磁助推器,实现了待抛射物的二次加速,减少频繁更换外接气瓶的次数,降低发射过程的时间成本,大大提高发射系统的使用效率。

    一种带电粒子束流消色散装置
    2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485889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535634.7

    申请日:2024-10-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电粒子束流消色散装置,包括设置在Oxz平面内的安装底板,安装底板上沿着z轴由左到右依次设置有一个水平极板单元和一个竖直极板单元;水平极板单元包括一对平行设置的下水平极板和上水平极板,下水平极板和上水平极板之间为第一空间,竖直极板单元包括一对平行设置的前竖直极板和后竖直极板,前竖直极板和后竖直极板之间为第二空间,第一空间在z轴方向的中心轴线与第二空间在z轴方向的中心轴线互相重合。本发明中的装置具有带电粒子束流二维偏转消色散的作用,且消耗的能源较少,不需要永磁铁组采用的复杂结构或电磁铁采用的特别复杂的绕线工艺,同时也无需外加机械动力机构,就可以实现二维空间内带电粒子的偏转扫描。

    一种电子示踪系统
    2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854363A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311752398.X

    申请日:2023-12-19

    Abstract: 一种电子示踪系统,针对长距离电子传输过程中存在的电子轨迹丢失问题。通过搭建短距离真空靶道用于模拟电子在外磁场(地磁场)作用下的真空运动环境,靶道内部的靶面荧光位置通过照相机拍摄并上传至上位机进行分析,从而实现对地磁场作用下电子轨迹的示踪。首先根据加速器出口电子能量计算其运动速度信息;然后利用磁强计测量当地的地磁场信息;随后根据坐标变换原理建立起参考坐标系和以外磁场矢量方向为坐标轴的新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关系;最后在新坐标系下计算外磁场对运动电子的影响,确定终点处靶电子的位置,并进行坐标变换获得参考坐标系下的靶电子位置,根据合适的靶电子位置可以确定真空靶道的长度与直径等关键指标。

    一种基于单光子敏感的运动信息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804270A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311723270.0

    申请日:2023-12-14

    Abstract: 一种基于单光子敏感的运动信息测量方法,在被测弹丸内部放置放射性核素作为测量信号源;沿武器系统身管周向布置偶数个单光子敏感器组成一个探测平面,用于对放射性核素的径向位置进行探测;沿武器系统身管轴向布置若干探测平面,用于对放射性核素的轴向位置进行探测;根据放射性核素穿过不同探测平面的时间推算被测弹丸的前进速度,根据被测弹丸穿过不同探测平面时的时间和放射性核素的径向位置,推算被测弹丸的姿态运动信息。本发明以放射性核素内源式产生伽马射线,凭借皮秒级单光子探测技术,利用光子脉冲信号对弹丸运动参数进行重构,实现对高速弹丸运动信息的非接触式直接测量,既不破坏武器系统的原始状态,又能适应不同的测量需求。

    一种基于扫频模式的自动频率跟踪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040490A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10870100.9

    申请日:2023-07-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扫频模式的自动频率跟踪方法及系统,通过“粗扫+精扫”相结合的方式扫频,首先通过大步进行“粗扫”,“粗扫”是采用相邻频点反射电压求差的方法判断扫频方向,确定一个包含拐点的较小频率范围,在这个频率范围内采用小步进“精扫”,对比每一频点反射电压大小,反射电压最小值对应的频点即为加速管的谐振频点。本发明相较于传统鉴频式自动频率跟踪方法,在保证了扫频精度的基础上,提高了扫频效率,能够快速得出加速管的实际谐振频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