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逆热致变色定形相变功能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852384B

    公开(公告)日:2022-03-25

    申请号:CN202110033136.2

    申请日:2021-01-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逆热致变色定形相变功能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材料包括变色体系和定形体系。变色体系以结晶紫内酯为发色剂,4‑十二烷基酚为显色剂,烷烃类相变材料作为溶剂;定形体系为氢化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烯烃嵌段共聚物两种热塑性弹性体。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相变材料的制备方法。该可逆热致变色定形相变功能材料相变焓值高,变色温度18‑65℃可调,变色效果明显,多次循环热稳定性强,100℃以下无泄漏;原料廉价易得,制备方法简单,制备过程环保无毒,柔性基体相变材料具备变色能力,拓宽功能相变材料的应用范围;在储热控温、示温变色、热量交换等领域有较好应用前景。

    采用双冷冷凝器热管式光伏光热模块的特朗伯墙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12034083U

    公开(公告)日:2020-11-27

    申请号:CN202020453771.7

    申请日:2020-03-3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采用双冷冷凝器热管式光伏光热模块的特朗伯墙系统,包括太阳能光伏光热模块、太阳能蓄电池、太阳能逆控一体机、水泵、双冷冷凝器、储热水箱、风扇和特朗伯墙。本系统可实现发电、制热水以及采暖等多种功能,在非采暖季,太阳能光伏光热模块与双冷冷凝器、水泵以及室外的储热水箱相结合,实现制热水功能;在采暖季,太阳能光伏光热模块与双冷冷凝器、风扇以及特朗伯墙结合,以强迫风冷换热形式增强热管和特朗伯墙传热速率,提高太阳能光伏光热模块光电光热综合效率。除了季节性的实现制热水、采暖功能外,本系统同时可实现全年供电。本实用新型易加工、易与建筑结合,可根据不同季节光照特点,实现多功能输出满足建筑不同需求。(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多功能双冷冷凝器热管光伏光热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11782035U

    公开(公告)日:2020-10-27

    申请号:CN202020449714.1

    申请日:2020-03-3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双冷冷凝器热管光伏光热系统,其组成包括:太阳能光伏光热模块、翅片微通道板芯、双冷冷凝器、水泵、储热水箱、太阳能蓄电池以及太阳能逆控一体机。本实用新型结构可实现发电、供热水和供冷功能。白天运行时,太阳能光伏光热模块、双冷冷凝器、水泵以及储热水箱联合运行,通过强迫水冷换热模式实现供热水功能;夜间运行时,翅片微通道板芯、双冷冷凝器联合运行,通过强迫风冷换热模式实现供冷功能。本实用新型具有多功能、易与建筑相结合、运行模式简单等优点。(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建筑燃气炉热回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21548743U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322833286.9

    申请日:2023-10-2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建筑燃气炉热回收系统,属于建筑热回收技术领域,解决了燃气炉烟气余热回收困难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包括燃气炉、绝热管和水箱;所述燃气炉为多个,多个所述燃气炉由上而下依次间隔设在建筑外墙内;所述水箱设在建筑外墙上,所述水箱上设有用于对水箱进行加热的加热管;所述绝热管设在建筑外墙外侧,其顶部与加热管连通;所述燃气炉和绝热管之间设有管体和连通管,所述管体与燃气炉的出气口连通,所述管体的外壳内部设有冷媒工质,且所述连通管的一端与管体的外壳内部连通,另一端和绝热管连通。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利用多个蒸发段分别回收不同用户的燃气炉余热,减少了资源浪费。

    一种真空管道交通系统降温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4295921U

    公开(公告)日:2021-09-28

    申请号:CN202023338284.5

    申请日:2020-12-3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真空管道交通系统降温装置,涉及隧道技术领域,包括:套设在真空行车管道连接处的散热管。散热管包括弯头部分和直管部分,弯头部分的形状与真空行车管道形状相匹配,直管部分呈“冂”字形,弯头部分的两端与直管部分的两端密封连接,散热管内部为真空状态,散热管内部设置有用于吸收真空行车管道壁面的传热工质,该散热管将管道壁面及连接部件多余热量吸收‑转换‑传输‑释放‑传递。整个装置结构简单,整体传热效率高,适应性强、稳定性高,能耗低;响应速度快,有利于管道热量释放,维护行车管道的热环境,保障真空管道交通系统的安全运行。

    一种紧急避难场所用的相变降温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3119356U

    公开(公告)日:2021-05-04

    申请号:CN202022179678.4

    申请日:2020-09-2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紧急避难场所用的相变降温装置,包括壳体、多块挡板、多个相变单元和散热组件,所述壳体上开设有第一侧开口和第二侧开口,所述第一侧开口和第二侧开口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的末端对称且贯通设置,所述散热组件安装在所述第二侧开口处;任一所述的挡板上固定安装有多个所述的相变单元并互相构成相变合体单元,所述壳体内安装有多个所述的相变合体单元,多个所述的相变合体单元在所述壳体内间隔布置。本实用新型通过合理设置能够经供电设备驱动的散热组件及相变单元来实现降温,保证紧急避难场所环境符合的要求,保证人员生命财产安全。

    一种与地板相结合的热管式光伏光热供暖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15982806U

    公开(公告)日:2022-03-08

    申请号:CN202122604892.4

    申请日:2021-10-2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与地板相结合的热管式光伏光热供暖系统,包括位于靠近光照一侧的光照过热区和远离光照一侧的无光照过冷区,光照过热区的向阳侧设有透明幕墙;光照过热区包括玻璃地板、光伏光热模块、空气层,光伏光热模块包括太阳能电池片、热管、热管蒸发段、热管蒸发段翅片、相变材料;无光照过冷区包括玻璃地板、光伏光热模块、空气层,光伏光热模块包括热管、热管冷凝段、热管冷凝段翅片、相变材料;本实用新型将热管式光伏光热模块与地板相结合,在不改变建筑原有结构的情况下,实现建筑内高低温区域的热量传递,调节室内温度均匀性。可实现发电、采暖功能,有效解决车站等大型透明幕墙采暖房间因光照不均引起的区域性温差。

    热管式光伏光热模块-热泵-相变地板耦合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13656920U

    公开(公告)日:2021-07-09

    申请号:CN202021553544.8

    申请日:2020-07-3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热管式光伏光热模块‑热泵‑相变地板耦合系统,包括热管式光伏光热模块、换热系统、热泵系统、供电系统;在非采暖季,热管式光伏光热模块与水冷换热器联合运行,可为建筑提供热水;同时,热泵系统逆向运行并冷却地板,为建筑提供冷量。在采暖季,白天时,热管式光伏光热模块与地板换热器联合运行,利用太阳能加热地板层,并将多余热量储存于地板换热器内部的相变材料中,夜间时,储存于地板换热器内部的相变材料相变放热为室内供暖,当供暖不足时热泵运行继续为建筑提供热量,本实用新型将热管式光伏光热模块、热泵、相变储能模块与建筑地板相结合,可为建筑提供电能、热水、供冷及供热。

    一种可拆式相变储能装置
    2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2721051U

    公开(公告)日:2021-03-16

    申请号:CN202021476395.X

    申请日:2020-07-2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拆式相变储能装置,包括热管中空管壳、多个中空翅片、重力热管液池和扇形相变单元,多个中空翅片沿热管的中心径向均匀分布,多个中空翅片将热管的内部空间分隔成若干个容置空间单元,扇形相变单元可拆卸安装在容置空间单元内,重力热管液池设于包括热管中空管壳的底部,热管中空管壳和中空翅片的内腔均与所述重力热管液池连通且真空密闭,扇形相变单元内封装有熔点不等的相变材料;扇形相变单元包括壳体和封装盖,封装盖设于壳体的顶部,所述封装盖上设有把手。该相变储能装置可更换所需的不同的相变材料来满足不同条件工况下的需求,能够将外界多余热能实现吸收‑转换‑传输‑储存一体化的过程,提高了系统整体性能。

    一种带中空翅片的套管式重力热管相变储能换热器

    公开(公告)号:CN212721046U

    公开(公告)日:2021-03-16

    申请号:CN202021475502.7

    申请日:2020-07-2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中空翅片的套管式重力热管相变储能换热器,包括热管中空管壳、多个中空翅片和重力热管液池,所述多个中空翅片沿所述热管的中心径向均匀分布,多个所述中空翅片将所述热管的内部空间分隔成若干个容置空间单元,容置空间单元用于安放扇形相变单元,所述热管中空管壳和中空翅片的内腔均与所述重力热管液池连通且真空密闭,所述扇形相变单元内封装有相变储能单元,所述扇形相变单元的顶部设有封装盖。本实用新型的相变储能换热器能将外界多余热能实现吸收‑转换‑传输‑储存‑释放一体化过程,启动速度快,整体传热效率高,不消耗额外能源。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