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513539A
公开(公告)日:2017-12-26
申请号:CN201710799697.7
申请日:2017-09-07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50/343 , C12P5/023 , C02F1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胞外聚合物促进厌氧消化产甲烷的方法,属于可再生能源领域。本发明首次提出生物性导电物质的概念,在厌氧消化体系中利用生物性的导电物质促进厌氧消化产甲烷。所选用的生物性导电物质为胞外聚合物,其来源丰富,成本低廉。合适的提取方法能够维持微生物的活性,保证微生物持续分泌胞外聚合物。作为生物性的导电物质,它免除了厌氧消化体系的后续处理工艺,节能环保。以胞外聚合物作为添加物可以起到作为导电物质和能量来源的双重作用。本发明的污泥胞外聚合物作为添加物用于厌氧消化,可以提高厌氧消化产甲烷菌的活性及丰度,缩短厌氧消化产甲烷体系的启动时间,还能提高甲烷产生量,具有较高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8834815A
公开(公告)日:2024-10-25
申请号:CN202411074878.X
申请日:2024-08-07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促进微生物生长代谢的方法及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热释电效应促进微生物生长代谢的方法及应用,包括以下步骤:将电活性微生物与热释电纳米材料结合形成生物杂化体,在温度波动造成变温循环的环境条件下,基于热释电效应的材料会产生极化电子作为电子来源,传递给微生物利用,促进微生物的生长代谢及电子受体的氧化还原。通过利用热释电效应形成自供能的生物杂化体系,能够有效克服寡营养环境中能量来源缺乏的问题,促进黑暗环境中的微生物生长代谢活动,进而获得微生物代谢产物以及对应的环境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18755716A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411074917.6
申请日:2024-08-07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IPC: C12N13/00 , C12N1/20 , C02F3/00 , C02F3/34 , C12R1/01 , C02F101/34 , C02F101/16 , C02F10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磁感应促进微生物代谢的方法及应用,其中一种基于电磁感应促进微生物代谢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得到电活性微生物的菌液;S2.将菌液加入去除电子供体培养基中,再加入导体材料、电子受体,得到培养体系;S3.在变化的磁场作用下,培养体系内形成电活性微生物‑导体杂化体系,驱动电活性微生物生长代谢及对电子受体进行转化。本发明克服了光驱动微生物‑光敏材料杂化体系方法中存在的需要额外添加牺牲试剂、光照产生的活性氧损伤微生物等缺点,本发明的方法相对简单、可操作性强、适用性强,在变化的磁场条件下,可选择地与不同微生物‑导体杂化体系组合使用,便于针对性地促进物质转化及污染物降解,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5939474A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211616175.6
申请日:2022-12-15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光电化学转化领域,特别一种微生物光电化学系统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本发明的微生物光电化学系统包括阳极室和阴极室,所述阳极室中设置有阳极和天然光敏剂,所述阴极室中设置有阴极并接种有微生物与非金属光敏剂结合形成的杂化体,所述阳极室光敏剂和阴极室杂化体沉积于电极上或离散分布于电极室中。本发明的微生物光电化学系统能够实现太阳辐射的全光谱吸收,具有优异的光生电子和空穴产生和利用能力,可应用于水质净化、低分子碳氢化合物合成等领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