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通道扁管、微通道换热器和空调器

    公开(公告)号:CN113720190B

    公开(公告)日:2022-12-06

    申请号:CN202111044685.6

    申请日:2021-09-07

    Inventor: 李丽霞 宋美琪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微通道扁管、微通道换热器和空调器,微通道扁管包括蜂巢状的微孔通道,微孔通道包括:第一微孔单元,第一微孔单元包括多个第一微孔,第一微孔均沿着第一方向延伸,第一微孔的横截面呈正六边形;第二微孔单元,第二微孔单元包括多个沿着第二方向间隔布置的第二微孔;第三微孔单元,第三微孔单元包括多个沿着第二方向间隔布置的第三微孔;第二微孔和第三微孔的横截面均呈等腰梯形,第二微孔和第三微孔均沿着第一方向延伸,第二微孔单元和第三微孔单元分别设置在第一微孔单元在微通道扁管的厚度方向上相对的两侧。该微通道扁管能够保证强度的同时显著提高换热效率。

    旋流扰动装置及换热管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2944959B

    公开(公告)日:2022-05-24

    申请号:CN202110256879.6

    申请日:2021-03-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旋流扰动装置及换热管结构,旋流扰动装置用于安装在换热管结构内,换热管结构包括第一管和穿设在第一管内的第二管;第一管与第二管之间形成环形流路供第一流体流动;第二管供第二流体流动;第一流体与第二流体的温度不同;旋流扰动装置包括相对固定的第一旋流组件和第二旋流组件;第一旋流组件穿设在第一管内且套设在第二旋流组件外,第二旋流组件套设在第二管外与第二管可拆卸地连接;第一旋流组件外为第一外螺纹,第二旋流组件外为第二外螺纹,将环形流路分隔为位于第一外螺纹和第一旋流组件之间的第一螺旋流道和位于第二外螺纹和第二旋流组件之间的第二螺旋流道,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具有旋流器的换热管中流动压降过大的问题。

    换热管组件、换热器及空调器

    公开(公告)号:CN112902299B

    公开(公告)日:2022-04-08

    申请号:CN202110156656.2

    申请日:2021-02-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换热管组件、换热器及空调器,换热管组件适用于空调器,其包括首尾依次串联且沿空调器的风机的叶轮的径向方向依次布置的多个换热管组;各个换热管组均包括首尾依次串联的多个换热管层,多个换热管层沿叶轮的径向方向间隔布置;各个换热管层均包括首尾依次串联的多个换热管结构,多个换热管结构环绕叶轮的轴线间隔布置;各个换热管组中的换热管结构的管径相同;沿叶轮的径向且远离其轴线的方向,多个换热管组中的换热管结构的管径逐渐减小;或者沿叶轮的径向且远离其轴线的方向,多个换热管组中的换热管结构的管径逐渐增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换热器因无法很好地适应制冷剂的相变状态而导致制冷剂流动时压力阻力损失较大的问题。

    一种环保混合制冷工质、制冷剂及制冷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181664A

    公开(公告)日:2022-03-15

    申请号:CN202111503899.5

    申请日:2021-12-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环保混合制冷工质、制冷剂及制冷系统。以质量百分比计,环保混合制冷工质包括:氟乙烷48~84%;三氟甲基甲基醚1~50%;二甲醚1~30%。本申请环保混合制冷工质通过上述各组分的协同作用,使得该制冷工质具有较低的GWP值,同时,上述制冷工质具备良好的热力学性能,应用在空调制冷设备中,具有良好的制冷循环性能。采用上述制冷工质进行制冷能够获得优于R134a的容积制冷量和能效,可以解决现有制冷剂(R134a)存在GWP值偏高、循环性能不足的问题。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其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4061094A

    公开(公告)日:2022-02-18

    申请号:CN202111365090.0

    申请日:2021-11-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其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该方法包括:响应于湿度调节指令,获取目标空调器的当前运行模式;在当前运行模式表示目标空调器处于除湿模式时,控制目标空调器按照第一控制参数运行;在目标空调器按照第一控制参数运行的过程中,获取目标空间的实际湿度值,其中,目标空间为目标空调器所在空间;在实际湿度值与目标湿度值之间的湿度差值小于湿度阈值的情况下,获取第二控制参数,并控制目标空调器按照第二控制参数运行,直到目标空间的实际环境参数达到目标环境参数。本发明解决了针对相关技术中空调器在对环境除湿后影响温度等其他参数导致用户体验较差的技术问题。

    一种新风装置及具有其的新风空调

    公开(公告)号:CN117704510A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310528256.9

    申请日:2023-05-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风装置及具有其的新风空调,新风装置包括基座和增香组件,基座形成有新风风道;增香组件包括增香盒,增香盒设置在新风风道内且包括第一盒体和第二盒体,第一盒体形成有增香腔,增香腔包括储料区和扩散区,储料区存储有增香料,第二盒体可活动地围设在扩散区的侧壁处;第二盒体处于第一工作位时,第二增香孔与第一增香孔不连通,扩散区内的增香气不能与新风混合;第二盒体处于第二工作位时,第二增香孔与第一增香孔连通,扩散区内的增香气与新风混合;对新风进行增香处理,提高进入室内的新风质量,扩大了新风装置的功能,解决现有的新风装置提供的室外新风质量差和异味大的问题;增香组件的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适用范围广。

    一种热交换组件、新风装置及新风空调

    公开(公告)号:CN117704494A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310528323.7

    申请日:2023-05-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交换组件、新风装置及新风空调,其中热交换组件,包括第一热交换件和第二热交换件;第一热交换件形成有第一换热道和第二换热道,第二热交换件形成有第三换热道和第四换热道;第一热交换件与第二热交换件并排设置,第二换热道与第四换热道连通且形成S型流道;第一流体可流经第一换热道和第三换热道并与流经S型流道的第二流体完成热交换;延长了第二流体的流路和第一流体与第二流体的热交换时间,提高了热交换效率和能量利用率;热交换组件应用于新风装置时,提高了室内浊风与室外新风的热交换效率,延长了室内浊风与室外新风的热交换时长,充分利用了室内浊风的能量,避免能量的浪费。

    一种空调器温湿度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公开(公告)号:CN114484805B

    公开(公告)日:2023-03-24

    申请号:CN202210176959.5

    申请日:2022-02-2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空调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器温湿度控制方法及空调器,控制方法包括:制冷模式下获取室内环境的实时温度、实时湿度,以及用户设定温度和用户设定湿度;根据实时温度和用户设定温度计算温差ΔT,判断温差ΔT是否处于设定温差范围;当温差ΔT处于设定温差范围时,控制空调器进入温湿度联动控制模式;温湿度联动控制模式中,根据温差ΔT、以及单位温度变化时间tT来确定是否进入湿度调控;当空调器进入湿度调控后,根据实时湿度和用户设定湿度计算湿度差ΔR,并根据湿度差ΔR、单位湿度变化时间tR以及内管温T管来确定空调器的控制策略。本发明的控制方法对温度和湿度进行精准控制,使其在设定范围内小范围波动,提高环境舒适性。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419965A

    公开(公告)日:2022-12-02

    申请号:CN202211117776.2

    申请日:2022-09-14

    Inventor: 李丽霞 宋美琪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及装置,其中,空调器包括:室外换热模组,包括多个室外换热器,用于对室内进行热量交换;压缩机,与室外换热模组连接,用于在任一室外换热器达到化霜条件的情况下由制热模式切换为化霜模式,并在处于化霜模式时输出高温冷媒;化霜续热模组,与室外换热模组和压缩机连接,用于接收高温冷媒,并将高温冷媒交替输送至多个室外换热器,以对多个室外换热器进行交替化霜,以及将每一次交替化霜后的高温冷媒回流至室内,以在化霜模式下继续对室内供热。通过控制室外换热器进行交替化霜,室内换热器持续制热来保证化霜的同时不耽误制热,解决了在对室外化霜的过程中无法继续对室内制热的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