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靠性高的储能系统及储能集装箱

    公开(公告)号:CN210607398U

    公开(公告)日:2020-05-22

    申请号:CN201922014057.8

    申请日:2019-11-2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靠性高的储能系统及储能集装箱。储能系统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部形成设备腔和至少两个电池腔,至少一个所述电池腔处于所述设备腔的第一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靠性高的储能系统及储能集装箱,将电气设备与电池簇分别设置在设备腔和电池腔内,有效降低安全风险从而避免牵连起火的风险,并且在尺寸相对于整个箱体而言进行减小的电池舱内,采用前后通风的方式,室内机能够对电池簇进行精准散热,有效避免凝露导致电池接线短路,再者电池簇对称排布于设备舱的两端,电气接线距离对称缩短,电池系统功率线、采样线的线损降低,采集精度和通信稳定性提高,标准一致化的线束设计,使制造加工成本降低。(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电池组
    22.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9963188U

    公开(公告)日:2020-01-17

    申请号:CN201921251993.4

    申请日:2019-08-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组,其包括:壳体,其上设有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至少两个电池模块,设于所述壳体内,且沿所述第一风口至所述第二风口的方向依次设置;以及风扇,设于相邻两个电池模块之间;所述风扇被配置为在工作状态下,使所述第一风口和所述第二风口之一进风,所述第一风口和所述第二风口另一出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组,其内风扇在转动过程中,对于其一侧的电池模块是抽风,对于其另一侧的电池模块是吹风,可带动空气迅速流动,缩短风道,迅速带走电池组内部的热量,散热均匀。(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可靠性高的电池模组及电池pack

    公开(公告)号:CN210805833U

    公开(公告)日:2020-06-19

    申请号:CN201921928462.4

    申请日:2019-11-0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靠性高的电池模组及电池pack,电池模组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多个卡槽。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靠性高的电池模组及电池pack,电池与电池之间形成具有散热和膨胀功能的间距,并且同一电池模组上的铝牌均采用焊接的方式进行定位安装,从而减少电池模组的结构复杂度并增加成组效率,降低单一模组重量,实现电池模组与箱体之间的固定连接,便于电池模组的安装和拆卸,采用阻燃性塑料箱体,保证安装性和整体强度的同时降低电池pack箱整体的质量,同时将接线端子设置在箱体的一端,利用安装端子空间安装散热风扇,提高空间利用率,增加箱体的散热效率,增加了电池pack在发热量大的应用场景中的可靠性,并使pack可以用于调频和调峰。(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电池和电池组
    24.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0167429U

    公开(公告)日:2020-03-20

    申请号:CN201921583742.6

    申请日:2019-09-2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和电池组,电池包括:电池本体(1),包括多个电芯(12);两个第一接线端子(2),均设置在电池本体(1)的一端并均与多个电芯(12)连接,两个第一接线端子(2)均为正极接线端子或均为负极接线端子;以及电池本体(1)的设有第一接线端子(2)的端面的形状为矩形,两个第一接线端子(2)在矩形的中心的周向上间隔的角度为150°至210°。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改善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电池的方位发生变化后接线端子的位置也发生变化而导致的操作人员容易混淆的问题,有利于降低操作人员发生接线错误的概率,也有利于提高操作人员的工作效率。(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电池包及电池包散热结构
    25.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0074100U

    公开(公告)日:2020-02-14

    申请号:CN201921350664.5

    申请日:2019-08-2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包及电池包散热结构,电池包散热结构包括:内框,具有至少两个电池模组收容腔,每个电池模组收容腔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外壳,间隔套设于内框外,外壳与内框之间形成安装空间;至少两个送风模组,分别对应至少两个电池模组收容腔设于安装空间内;每个送风模组具有连通每个电池模组收容腔中进风口、和/或出风口的导风空间,每个导风空间与对应电池模组收容腔连通形成独立散热风道。如此,各个独立散热风道内的散热气流流经各自对应的电池模组,一个独立散热风道内的气流不会流入另一独立散热风道影响散热风速,不会使多个电池模组周围的风量及风速不均,以达到均匀散热的目的。

    连接器
    26.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0201005U

    公开(公告)日:2020-03-27

    申请号:CN201921583258.3

    申请日:2019-09-2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连接器。连接器包括连接器壳体和线束连接端,连接器壳体具有插孔且连接器壳体的端面上设置有锁止件,线束连接端包括插入部和设置于插入部一侧的卡止件,插入部沿第一方向旋转以与插孔螺纹连接,插入部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旋转时卡止件与锁止件抵接。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通过在连接器壳体的端面上设置锁止件并且在线束连接端上设置卡止件,插入部在沿第一方向旋转而与插孔螺纹连接时,卡止件与锁止件抵接从而使得插入部无法沿第二方向旋转从而避免连接器出现松动,与现有技术相比,可靠性更高。(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电池
    27.
    实用新型
    电池 有权

    公开(公告)号:CN210074002U

    公开(公告)日:2020-02-14

    申请号:CN201921369464.4

    申请日:2019-08-2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电池包括:电池单元(1),包括第一电池单元和与第一电池单元并排布置的第二电池单元;垫片(2),包括与第一电池单元的极耳(11)叠置并连接的第一垫片和与第二电池单元的极耳(11)叠置并连接的第二垫片,垫片(2)的背对极耳(11)的表面上设置有卡槽(21);以及连接部件(3),包括分别设置在第一垫片的卡槽(21)中和第二垫片的卡槽(21)中的两个垫片连接部(31),垫片连接部(31)与相应的卡槽(21)相适配,并与相应的垫片(2)连接。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垫片设置有槽,连接部件的垫片连接部卡在槽中,在保证了垫片和连接部件的连接牢固性的同时增加了两者的接触面积,有利于降低电池的电阻。(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电池模组和电池包
    2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9804782U

    公开(公告)日:2019-12-17

    申请号:CN201920922518.9

    申请日:2019-06-1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模组和电池包,其中电池模组包括电芯(10)和阻燃装置(20),电芯(10)包括电芯本体、壳体和泄压装置,电芯本体和泄压装置均设置在壳体内,泄压装置用于在所述电芯(10)发生故障时降低所述壳体内的气压,阻燃装置(20)用于在所述泄压装置发生爆炸时所产生的爆炸冲击下破裂以向所述电芯(10)释放阻燃剂。电池包包括多个电池模组。本实用新型中的阻燃装置可以在泄压装置发生爆炸时通过泄压装置爆炸所产生的爆炸冲击而破裂并向电芯释放阻燃剂,反应迅速,灭火能力强,还可以降低电芯复燃的可能性,有利于实现完全灭火,提高电池模组的安全性能。(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电池芯保护结构及电池
    2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9472002U

    公开(公告)日:2019-10-08

    申请号:CN201821304248.7

    申请日:2018-08-1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池芯保护结构及电池,电池芯保护结构,包括:保护壳,具有容纳电池芯的容纳腔,所述保护壳设置在电池外壳内,所述电池芯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保护壳,并使保护壳具有容纳电池芯的容纳腔,保护壳设置在电池安装壳内,电池芯设置在容纳腔内,从而减小了电池芯放入安装壳后扭曲的可能性,有效防止因电池芯膨胀引起的铝壳表面凹凸不平。(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锂电池电芯及锂电池
    3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8820008U

    公开(公告)日:2019-05-03

    申请号:CN201821791666.3

    申请日:2018-10-3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锂电池电芯及锂电池。所述锂电池电芯包括第一卷芯结构,第一卷芯结构包括对应设置并卷绕的正极片和负极片;第二卷芯结构,第二卷芯结构包括对应设置并卷绕的正极片和负极片;其中,第一卷芯结构中的正极片和负极片采用正极收尾或负极收尾,第二卷芯结构中的正极片和负极片采用正极收尾或采用负极收尾,第一卷芯结构和第二卷芯结构并联设置,且第一卷芯结构中收尾的一侧与第二卷芯结构中收尾的一侧相对设置,进而使得收尾的极片也能够提供容量,避免了极片的浪费,在厚度受限的情况下能够进一步提升了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同时相对设置的第一卷芯结构和第二卷芯结构避免了多余的锂离子游离产生安全隐患。(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