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近β钛合金低倍粗晶组织分布的预测与调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283900A

    公开(公告)日:2022-04-05

    申请号:CN202111529264.2

    申请日:2021-12-14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针对近β钛合金低倍粗晶组织分布的预测与调控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S1、在不同工艺条件下对材料进行组织测定;S2、通过统计分析不同变形工艺下的热压缩试样心部的低倍组织,得到不同条件参数下低倍粗晶产生所具有的规律性;S3、建立低倍粗晶的量化预测模型;S4、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实现近β钛合金低倍粗晶分布的可视化预测;S5、低倍粗晶的调控。本发明可以有效地预测近β钛合金低倍粗晶出现时的变形温度、应变量和应变速率,解决实际生产中低倍粗晶不可控的难题,进而可根据该方法制定更合理的变形工艺来避免低倍粗晶,使得锻件组织、性能更均匀和更稳定。

    一种评估多种变形条件对TRIP/TWIP板材性能影响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243675A

    公开(公告)日:2019-09-17

    申请号:CN201910386603.2

    申请日:2019-05-10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评估多种变形条件对TRIP/TWIP板材性能影响的方法,属于材料深加工过程中材料力学性能控制技术领域。本发明将待评估的具TRIP/TWIP效应的板材沿任意多个与轧制方向呈任意角度的方向分别按照国家标准切制成标准拉伸试样;在拉伸试验机上分别进行多种变形条件下的拉伸变形正交实验;获得材料在不同变形条件下一系列的力学性能指标;针对不同变形条件下的某一力学性能指标,通过差值计算建立性能指标无量纲矩阵,从而进一步生成分别以不同变形条件为横或纵坐标的力能指标等值线图;根据该等值线图,实现多种变形条件对某一力学性能指标的综合表征与评估。本发明提出的方法弥补以往通过反复“试错”来选择冲压工艺参数的不足,更具适用性。

    相变诱导塑性钢马氏体相变强度增量表征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0220784A

    公开(公告)日:2019-09-10

    申请号:CN201910583702.X

    申请日:2019-07-01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相变诱导塑性钢马氏体相变强度增量表征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在室温下对相变诱导塑性钢分别进行不同变形量的拉伸,得到马氏体含量-拉伸变形量曲线;在第二预设温度下对相变诱导塑性钢进行不同变形量的预变形;第二预设温度为大于或等于临界变形温度的温度值;在室温下对各预变形后的相变诱导塑性钢分别进行二次拉伸,得到二次拉伸工程应力应变曲线;确定各二次拉伸工程应力应变曲线对应的后继屈服应力;确定马氏体相变致强度增量;由马氏体相变致强度增量和马氏体含量-拉伸变形量曲线,建立强度增量预测模型,以实现对马氏体相变致强度增量的量化表征。本发明解决了相变诱导塑性效应致强度增量的量化表征问题。

    一种节约型双相不锈钢中TRIP效应致塑性增量的表征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018046A

    公开(公告)日:2019-07-16

    申请号:CN201910165279.1

    申请日:2019-03-05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节约型双相不锈钢中TRIP效应致塑性增量的表征方法,包括:利用高温拉伸试验获取试验钢的Md值;将拉伸试件加热到Md温度以上,消除TRIP效应对试验钢力学性能的影响,所得数据与常温拉伸数据对比,得出TRIP效应对试验钢均匀延伸率的具体影响数值;通过XRD物相分析得出室温拉伸试样拉断后的马氏体转变量;建立马氏体转变量与TRIP致塑性增量的关系;采用不通过固溶温度的试验钢材料对预测模型进行验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实验方法计算TRIP效应导致的塑性增量的途径,并建立了利用马氏体转变量计算TRIP致塑性增量的预测模型,对更有效地利用Trip效应进行新产品的研发有重要意义。

    一种含内置夹杂物的金属试样3D打印成形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598449B

    公开(公告)日:2017-12-15

    申请号:CN201610015151.3

    申请日:2016-01-08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含内置夹杂物的金属试样3D打印成形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金属试样的三维模型建模并得到其层片轮廓数据;利用激光熔覆成形方法借助高能激光束在金属板上形成熔池;以金属试样的粉末作为基体材料,通过送粉装置和粉末喷嘴输送到熔池里熔化,打印出当前层,并逐层熔覆至夹杂物所在指定位置;将已知形貌与成分的夹杂物固定在指定位置,继续进行逐层熔覆成形至金属试样所要求的高度。本发明采用激光熔覆成形技术,将已知形貌的夹杂物在熔覆中放入金属基体内。本发明的方法不仅能够制备出各种复杂形状的金属试样,同时确保在不破坏金属基体连续性前提下,准确定位夹杂物的具体位置与原始形貌,提高了对金属中夹杂物研究的精度与准确性。

    用于复相材料界面损伤模型的建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705058B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111071466.7

    申请日:2021-09-14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复相材料界面损伤模型的建模方法,具体实施步骤包括:S1、获取复相材料的三维泰森多边形代表体元模型;S2、提取步骤S1获得的晶粒集合的节点信息;S3、获取晶粒集合的单元面;S4、获取晶粒集合间的界面信息;S5、判断界面所属的晶粒集合;S6、根据步骤S5建立的界面所属的晶粒信息,利用倍数因子建立新的节点编号;S7、根据建立的新节点以及节点连接时的对应关系,建立零厚度的界面单元;S8、建立复相材料相组织集合模型;S9、对复相材料相组织集合模型进行晶界单元与相界单元的分类。本发明建立的复相材料模型中对相界和晶界做出分类,依据两种界面不同的材料性能,赋予不同损伤参数,能够模拟沿相界裂纹和穿相裂纹的演化。

    一种超塑性异构双相不锈钢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701850A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311838675.9

    申请日:2023-12-28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超塑性异构双相不锈钢及其制备方法,包括:(1)过饱和固溶处理:将双相不锈钢放入1250~1350℃的炉中,在该温度下保温10~60分钟,取出油淬;(2)重度冷轧及双相区退火处理:使用冷轧机在常温下对双相不锈钢进行多道次轧制,轧制压下量为70%~90%,之后在1000~1200℃下进行10~30分钟的退火处理,空冷后再对双相不锈钢进行重复冷轧,轧制压下量为70%~90%;然后在1000~1200℃温度下再次退火10~30分钟,空冷后得到具有相尺寸和晶粒尺寸均呈“双峰”分布的奥氏体+细晶铁素体的异构双相不锈钢,本异构双相不锈钢具有优异的超塑性。本发明制备的超塑性异构双相不锈钢的断裂延伸率≥900%。

    制备超塑性异构双相细晶中锰钢的方法及制备的中锰钢

    公开(公告)号:CN116875908A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310871850.8

    申请日:2023-07-17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备超塑性异构双相细晶中锰钢的方法及制备的中锰钢,具体步骤为:按C的含量为0.1~0.3%,Mn的含量为4%~12%,Si的含量小于3%,Al的含量小于4%,其余为Fe元素及杂质配置中锰钢的化学成分进行冶炼并浇铸成铸锭,并将铸锭锻造,空冷至室温后切割得到板材坯;对板材坯依次采用小变形温轧、小变形冷轧和超塑性变形工艺,制备超塑性异构双相细晶中锰钢。中锰钢的材料组织由奥氏体与铁素体组成,奥氏体,包括粗晶奥氏体和细晶奥氏体,铁素体在中锰钢的材料组织中占比为40‑50%,粗晶奥氏体的晶粒尺寸范围为10‑20μm,细晶奥氏体的晶粒尺寸范围为1‑5μm。本发明通过工艺制备具有超塑性变形力学性能的异构双相细晶中锰钢,从而拓宽先进汽车板材成形工艺方法。

    一种基于电容感知的集成微型六维力传感器

    公开(公告)号:CN107884100B

    公开(公告)日:2023-09-22

    申请号:CN201711178735.3

    申请日:2017-11-23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一种集成电容微型六维力传感器,其包括力加载平台、弹性体、基座、保护罩、平行板电容PCB以及相应的电容值数据采集电路,其中力加载平台与弹性体固连,两块平行板电容PCB分别固定在弹性体和基座上,弹性体与基座之间通过定位槽进行定位,弹性体与基座之间设有调整垫片,保护罩与基座固连,电容值数据采集电路板固定在保护罩底部,并通过数据采集引线与平行板电容PCB对应的电容极板连接;加载力通过力加载平台作用到弹性体上,弹性体受力变形致使两块平行板电容PCB发生相对位移,对应电容值发生变化,电容值数据采集电路采集各个通道的电容值,进行解耦,得到加载六维力。本发明灵敏度高、成本低、能够实现低功耗测量。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