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439074A
公开(公告)日:2021-03-05
申请号:CN202011401638.8
申请日:2020-12-03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可快速提高功能多肽亲和力的偶联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中,偶联物包含功能多肽和两性离子化纳米载体,所述功能多肽的一端与两性离子化纳米载体以化学键偶联,所述功能多肽的另一端与两性离子化纳米载体形成氢键。本发明利用多肽分子一级结构具有形成蛋白质分子中二级结构的趋势,通过一端化学键合,另一端氢键在两性离子表面的弱相互作用稳定了功能短肽与其在蛋白质分子类似的二级结构,从而恢复其原先的生物活性,使功能多肽的亲和力快速大幅提高和恢复,并具有优秀的抑制肿瘤生长的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1560049A
公开(公告)日:2020-08-21
申请号:CN202010416420.3
申请日:2020-05-17
Applicant: 浙江大学
IPC: C07K7/02 , C07K1/06 , A61K47/64 , A61K31/704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两性离子多肽及其衍生物以及以其为基础的纳米药物。以本发明的两性离子多肽或其衍生物为基础可以制得纳米药物,两性离子多肽的二级结构在药物释放前后具有优良的转换能力,可加速药物在细胞内的释放。所得到的纳米药物可用于肿瘤靶向治疗,获得预想不到的肿瘤靶向性,并具备优异的血液相容性、躲避免疫识别、肿瘤靶向、细胞内化和进入细胞核的能力,降低在网状内皮组织丰富的肝、肾、脾、肺、心等脏器中的分布,最终实现高效抑制肿瘤生长的能力和体内低毒性的靶向肿瘤治疗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0862448A
公开(公告)日:2020-03-06
申请号:CN201911160129.8
申请日:2019-11-21
Applicant: 浙江大学
IPC: C07K14/605 , C07K1/06 , A61K38/26 , A61P3/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两性离子多肽修饰的GLP-1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它是在GLP-1衍生物的反应位点连接有两性离子多肽。特别的,在GLP-1衍生物中的点击反应位点与两性离子多肽连接,两性离子多肽含有聚(L-谷氨酰基-L-赖氨酸),聚(L-谷氨酰基-L-赖氨酸)含有与所述点击反应位点连接的反应基团。本发明两性离子多肽修饰的GLP-1衍生物可用于制备Ⅱ型糖尿病人长效控血糖药物,相比已上市的GLP-1类药物,具有更平稳的体内缓释,更优秀的血液长循环能力,更低的组织排异性,低免疫原性,优秀的组织相容性、体内酶降解和正常代谢能力,不易引发低血糖和不良肠胃反应,可避免注射位置结节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6700080B
公开(公告)日:2019-12-10
申请号:CN201611213936.8
申请日:2016-12-24
Applicant: 浙江大学
IPC: C08G77/388 , C08G77/38 , C08J3/24 , C08G18/61 , C09D175/04 , C09D183/08 , C09D5/16 , C08L8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有羧酸甜菜碱类两性离子前体的改性硅油及其制备方法和有机硅材料。其中,改性硅油的结构式如式Ⅰ所示(0
-
公开(公告)号:CN106565824A
公开(公告)日:2017-04-19
申请号:CN201610915684.7
申请日:2016-10-20
Applicant: 浙江大学
IPC: C07K5/072 , C07K7/02 , C07K5/037 , C07C269/06 , C07C271/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K5/06104 , C07C269/06 , C07C271/22 , C07K5/0215 , C07K5/06113 , C07K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可控酶降解的抗非特异性蛋白质吸附多肽及其单体和制备方法。本发明借助侧链含被保护羧基和被保护氨基的二肽单体缩聚和后续的脱保护,制备具有完美重复正负电荷的多肽,提高多肽的抗非特异性蛋白质吸附能力。进一步通过侧链含被保护羧基和被保护氨基的二肽单体与侧链同时含被保护羧基和被保护氨基分子修饰的氨基酸单体的不同比率缩聚和后续的脱保护,得到不同酶降解半衰期的抗非特异性蛋白质吸附多肽,实现对抗非特异性蛋白质吸附多肽的酶降解能力的调控。通过控制封端剂与单体的比率实现调控目标多肽的分子量;且利用封端剂上的功能化修饰基团,可实现对不同蛋白质、多肽和其他聚合物以及不同材料表面的修饰。
-
公开(公告)号:CN103755065B
公开(公告)日:2015-06-17
申请号:CN201310754885.X
申请日:2013-12-31
Applicant: 浙江大学
IPC: C02F9/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降低戊唑醇生产废水COD的方法,首先向戊唑醇生产废水中加入酸溶液调节至酸性,室温搅拌后,过滤除去酸不溶物,收集滤液;向滤液中加入二价铁盐和双氧水,进行芬顿反应,反应结束后,再加入碱溶液调节至碱性,得到混合溶液;向混合溶液中加入氧化剂,20~50℃下反应2~6h,静置过滤后得到所述的降解后的废水;所述氧化剂为氯酸钠、次氯酸钠或次氯酸钙,浓度为0.1~1M。本发明提出了调酸析出—酸性芬顿氧化—碱性高铁酸盐氧化的处理工艺,结合絮凝、酸性氧化和碱性氧化过程去除废水中不同性质的有机物,实现了深度氧化处理戊唑醇生产废水的目的,采用的氧化剂安全、环保,处理效率高且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
公开(公告)号:CN103396503B
公开(公告)日:2015-05-13
申请号:CN201310301829.0
申请日:2013-07-17
Applicant: 浙江大学
IPC: C08F120/38 , C08F8/40 , C08F2/38 , C08G8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的含多膦酸端基的两性离子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本发明含多膦酸端基的两性离子聚合物具有如式(Ⅰ)所示的结构:式(Ⅰ)中,10≤n≤37。本发明含多膦酸端基的两性离子聚合物可用于金属氧化物表面接枝改性,使改性表面具备优异亲水、抗蛋白质吸附能力、抗细菌附着能力,特别适用于含金属氧化物表面的医用生物材料表面的快速改性修饰,提高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抗细菌附着和表面润滑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01735096B
公开(公告)日:2015-05-13
申请号:CN200910155390.9
申请日:2009-12-22
Applicant: 浙江大学
IPC: C07C233/38 , C07C229/16 , C07C231/02 , C07C227/08 , A61L29/00 , A61F2/06 , C08F230/08 , C08F226/02 , C08F216/14 , C08F290/06 , C08F283/12 , C09D143/04 , C09D151/08 , C09D5/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的甜菜碱酯衍生物、有机硅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本发明甜菜碱酯衍生物具备如下结构通式(I)或结构通式(II):通式(I)通式(II)其中:V是含乙烯基的基团,a、b、c、d分别为1~12中的任意整数,R1、R2、R4、R5分别为氢原子、甲基、乙基、叔丁氧羰基、9-芴甲氧羰基中的任一种,R3是甲基、乙基、叔丁基、三烷基硅中的任一种,X是氮原子,Y是氮或氧原子。本发明有机硅材料为所述甜菜碱酯衍生物与含乙烯基的有机硅单体的共聚物,具备优异亲水、抗污能力,有良好的机械性质、光学透明性和透氧能力,特别适用于作为隐形眼镜、人造血管材料,以及作为船体水下的抗生物吸附涂层和冷却水系统的防污涂层。
-
公开(公告)号:CN102617417A
公开(公告)日:2012-08-01
申请号:CN201210055021.4
申请日:2012-03-05
Applicant: 浙江大学
IPC: C07C317/32 , C07C315/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乙烯砜型活性染料废水中提取有效成分氨基油的资源化回收处理方法,通过采用萃取→反萃→中和→蒸发→重结晶等操作过程,回收了废水中的有效成分氨基油,得到纯度大于95%的氨基油产品。整个操作过程简单易行,采用多次萃取和循环技术节省了操作费用和生产成本,同时变废为宝,有效降低了活性染料中母液废水的有机物含量,减轻了下游废水进一步深化处理的负担,符合绿色化生产的要求,工业应用前景广阔,顺应了环境保护及节能减排行业发展趋势。
-
公开(公告)号:CN102151543A
公开(公告)日:2011-08-17
申请号:CN201110063267.1
申请日:2011-03-16
Applicant: 浙江大学 , 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
IPC: B01J20/06 , B01J20/30 , C02F1/28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负载催化活性纳米微粒吸附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以多种吸附剂作为载体,通过表面负载具有催化活性的金属氧化物纳米微粒,得到在污水处理中兼具高效催化活性吸附剂的制备方法。本发明还公开了由上述方法制备得到的吸附剂以及该吸附剂在含有机磷废水后处理中的应用。该吸附剂通过表面负载的纳米微粒进行催化氧化反应,达到催化与吸附作用协同起效的目的,从而克服了污水治理中传统物理吸附法容量低、脱附难而高级氧化技术中催化剂组分易流失的问题,显著提高了吸附剂的去除效率,同时减少了工艺环节步骤,该吸附剂在生活污水净化、化工厂污水处理、水中有毒物质催化降解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