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甲基乙烯酮的高效分离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174797A

    公开(公告)日:2021-01-05

    申请号:CN202010834554.7

    申请日:2020-08-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化工领域,公开了一种二甲基乙烯酮的高效分离方法,包括:异丁酸酐与载体经预热后进入裂解反应器反应,气相裂解产物排出后与低温惰性气体混合;混合气体进入换热器冷凝,混合气体在换热器内停留时间为0.01‑1.0 s,混合气体出换热器温度为20‑70℃;混合气体进入气液旋流分离器;收集分离所得液相产物;分离所得气相产物进入吸收塔内回收二甲基乙烯酮。本发明在裂解反应器出口处补加低温惰性气体,激冷裂解产物,同时控制混合气体在换热器内停留时间,降低产物在冷凝分离过程中损失,提高目标产物的得率。本发明可实现裂解反应器和换热器在不同的工况下操作,二甲基乙烯酮分离效率更高。

    一种四甲基环丁二酮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875487A

    公开(公告)日:2020-11-03

    申请号:CN202010683346.1

    申请日:2020-07-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有机合成领域,公开了一种四甲基环丁二酮的制备方法,包括:1)吸收:将二甲基乙烯酮气相与液相吸收剂接触吸收,获得二甲基乙烯酮溶液;所述液相吸收剂为溶解有四甲基环丁二酮的脂肪酸酯溶液;2)二聚反应:将二甲基乙烯酮溶液经升温发生二聚反应生成四甲基环丁二酮;3)固液分离:将产物经多级闪蒸降温结晶,浆料经固液分离后,获得四甲基环丁二酮粗品。本发明将二甲基乙烯酮吸收与二甲基乙烯酮二聚反应进行耦合,不仅可降低气相二甲基乙烯酮损耗,提高吸收效率,还可高选择性合成四甲基环丁二酮,提产物收率。本发明方法二甲基乙烯酮回收率高于98.0%,四甲基环丁二酮的选择性接近100%,适于工业规模的量产。

    基于微机械压电超声波换能器的流量计及渡越时间测量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9798944A

    公开(公告)日:2019-05-24

    申请号:CN201811594843.3

    申请日:2018-12-25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微机械压电超声波换能器的流量计及渡越时间测量装置。在待测管道径向斜对侧安装有相互独立的超声波发射与接收模块,且两个模块由待测流体隔开;所述的超声波发射模块和超声波接收模块均采用微机械压电超声波换能器阵列模块;所述微机械压电超声波换能器阵列模块底部为基底层,基底层上设有换能器单元,换能器单元由底电极、压电层和上电极逐层叠加而成,底电极和上电极分别通过连接线与不同的接线端相连。本发明通过布置在管道径向斜对方向的两块独立的微机械压电超声波换能器阵列先后沿着流体的顺流方向和逆流方向分别互相发射与接收超声波脉冲,测量超声波顺逆流传播的渡越时间,用于计算流体流速和流量。

    一种溶解丝蛋白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417597B

    公开(公告)日:2013-01-02

    申请号:CN201010294434.9

    申请日:2010-09-27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溶解丝蛋白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丝蛋白置于6M-8M尿素后,加入氢氧化钠固体粉末,或者先将氢氧化锂固体粉末溶于6M-8M尿素后,再将丝蛋白放于上述溶液中,室温下静置4-24hr,室温下搅拌均匀制得丝蛋白溶液。本发明的方法耗能低,生物安全性高,价格低廉,操作简单方便,对环境无污染。此外,废液容易回收循环使用,本发明制备的丝蛋白粉末可应用于食品、化妆品、医药、生物材料等领域的原料。

    一种溶解丝蛋白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417599A

    公开(公告)日:2012-04-18

    申请号:CN201010294430.0

    申请日:2010-09-27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溶解丝蛋白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3-10g丝蛋白置于40-60ml的6M-8M尿素后,加入2.5-5g氢氧化钠固体粉末,或者先将2.5-5g的40-60ml的6M-8M尿素后,再将3-10g丝蛋白放于上述溶液中,室温下静置4-24hr,室温下搅拌均匀制得丝蛋白溶液。本发明的方法耗能低,生物安全性高,价格低廉,操作简单方便,对环境无污染。此外,废液容易回收循环使用,本发明制备的丝蛋白粉末可应用于食品、化妆品、医药、生物材料等领域的原料。

    分组网中基于代间网络编码的重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025473A

    公开(公告)日:2011-04-20

    申请号:CN201010615145.4

    申请日:2010-12-30

    Applicant: 浙江大学

    Inventor: 谢磊 陈惠芳 杨磊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组网中基于代间网络编码的重传方法。现有的重传方法重传的次数很大,对信道占用率较高。本发明的发送节点将每h个源数据包划分为一个代集,每k个代集划分为一个发送集,发送节点每发送一个代集后,所有的接收节点对收到的数据包根据所有数据包包头的编码向量矩阵的秩若等于h,则该代数据包能进行解码,否则数据传输过程中发生丢包,发生丢包的接收节点根据收到数据包的编码向量产生一组重传包的编码向量,通过ARQ发给发送节点。发送节点每发送完一个发送集的数据包之后,对收到的所有ARQ中包含的重传编码向量进行计算得到最少重传数据包,本发明利用网络编码传输的特性减少重传次数,提高重传效率。

    分布式区域能源布局用规划与评估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205266B

    公开(公告)日:2022-06-14

    申请号:CN202110514973.7

    申请日:2021-05-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布式区域能源布局用规划与评估系统,包括步骤:当区域内将要进行能源使用时,预先调取区域内能耗数据,根据能耗数据模拟得到用能习惯曲线图,模拟出区域内的能源实际使用工况;制定能源使用程序模型,将能源纳入能源使用程序模型内,并将能源使用程序模型的走向和用能习惯曲线图相匹配。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考虑多场景因素对能耗分析产生的影响,使得能源使用程序模型能够最大程度和实际用能相匹配;设有能耗储备模块和补给模块,多出的能源能够实现储存,并且缺少的能源也能够实现再补充,避免能源供给波动过大而导致区域内能源浪费和供给不充分的问题,体现了本系统使用的均衡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