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钒钢渣加压强化提钒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236866B

    公开(公告)日:2020-04-03

    申请号:CN201710480240.X

    申请日:2017-06-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钒钢渣加压强化提钒的方法,所述方法为:将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与含钒钢渣混合,在加热加压的条件下进行浸出反应,反应完成后得到混合浆料;将得到的混合浆料固液分离,得到尾渣和含钒浸出液。本发明能够实现从含钒钢渣中高效提钒,钒的浸出率≥85%,最高可达95%以上。本发明采用直接加压浸出的方法提取钒原料中的钒,不仅可以节约焙烧过程能耗,而且无焙烧有害窑气产生;得到的含钒浸出液提钒后可循环用于浸出钢渣,整个过程无废水排放。本发明是一种高效、清洁的提钒方法,适用于工业化生产,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一种含钒物料提钒的方法
    2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967890B

    公开(公告)日:2019-06-04

    申请号:CN201710293783.0

    申请日:2017-04-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10/23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钒物料提钒的方法,通过将含钒物料进行焙烧,得到熟料;然后与铵盐和硬脂酸混合,控制铵盐与熟料的质量比为1:(1~10),得到反应物料;将反应物料依次进行铵化反应和脱氨反应后,得到含钒浸出液。本发明实现了对钒的高效提取,其提取率达95%以上,且大大降低了铵盐的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解决了低液固比条件下在滚筒反应器中铵化结壁的问题。本发明可实现钒的简单、清洁分离,减少了水损耗量和排渣量,且不会产生对人和环境有害的粉尘与废气,反应能耗明显减少,有利于工业化推广。

    湿法冶金方法及气液固三相湿法反应器

    公开(公告)号:CN107287416A

    公开(公告)日:2017-10-24

    申请号:CN201710506277.5

    申请日:2017-06-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10/234 C22B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湿法冶金方法及气液固三相湿法反应器,属于湿法冶金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方法气泡体积大导致气体接触面积小等问题而设计。本发明湿法冶金方法将冶金物料填入反应釜体中,通过曝气头向冶金物料中送气,对由曝气头产生的气泡进行剪切破碎,以得到用于增大气体接触面积的小气泡。本发明气液固三相湿法反应器包括罐装的反应釜体,在反应釜体内的中部或下部设置有曝气头,在曝气头的上方设置有圆盘涡轮桨;圆盘涡轮桨设置在搅拌装置的底端且能随搅拌装置转动,以将由曝气头产生的气泡剪切破碎成体积更小的气泡。本发明湿法冶金方法及气液固三相湿法反应器增大了气体的接触面,提高了利用率,成本更低,增强了气液固三相混合传质。

    一种含钒钢渣加压强化提钒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236866A

    公开(公告)日:2017-10-10

    申请号:CN201710480240.X

    申请日:2017-06-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钒钢渣加压强化提钒的方法,所述方法为:将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与含钒钢渣混合,在加热加压的条件下进行浸出反应,反应完成后得到混合浆料;将得到的混合浆料固液分离,得到尾渣和含钒浸出液。本发明能够实现从含钒钢渣中高效提钒,钒的浸出率≥85%,最高可达95%以上。本发明采用直接加压浸出的方法提取钒原料中的钒,不仅可以节约焙烧过程能耗,而且无焙烧有害窑气产生;得到的含钒浸出液提钒后可循环用于浸出钢渣,整个过程无废水排放。本发明是一种高效、清洁的提钒方法,适用于工业化生产,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气液固三相湿法反应器
    3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6853644U

    公开(公告)日:2018-01-09

    申请号:CN201720763229.X

    申请日:2017-06-2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液固三相湿法反应器,属于湿法反应器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装置气泡体积大导致气体接触面积小等问题而设计。本实用新型气液固三相湿法反应器包括罐装的反应釜体,在反应釜体内的中部或下部设置有曝气头,在曝气头的上方设置有圆盘涡轮桨;圆盘涡轮桨设置在搅拌装置且能随搅拌装置转动,以将由曝气头产生的气泡剪切破碎成体积更小的气泡。本实用新型气液固三相湿法反应器增大了气体的接触面,提高了利用率,操作更加简单、成本更低,增强了气液固三相混合传质,实现气液固三相充分接触混合,相比于传统工艺可以提高反应效率10%-40%。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