藕虾共作的养殖方法
    2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581211A

    公开(公告)日:2023-01-10

    申请号:CN202211166809.2

    申请日:2022-09-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藕虾共作的养殖方法,包括藕田建造的步骤:沿藕田边缘开挖环形沟,在藕田中间开挖田间沟;藕种种植的步骤:种植密度为每亩200至250株的藕种;亲虾投放的步骤:按照雌雄比例为3:1或5:2投放成熟的亲虾;投喂与管理的步骤:给亲虾投喂植物性饲料、动物性饲料;藕田的水位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莲藕形成之前,水位控制为第一状态,在亲虾投放后,水位控制为第二状态,在采收莲藕时,水位还原至第一状态;捕捞虾的步骤:在捕捞获得的虾中取部分虾作为翌年亲虾,残余的虾使用药物杀灭。根据藕虾共作的养殖方法,能够通过药物来杀灭藕田中多余的小龙虾、野杂鱼等有害生物,确保藕健康、稳定地生长,以提高藕虾的产量。

    一种抱仔克氏原螯虾分批捕捞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617091A

    公开(公告)日:2022-06-14

    申请号:CN202210418066.7

    申请日:2022-04-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抱仔克氏原螯虾分批捕捞方法,步骤如下,待种虾上岸打洞后,沿水位线以下10‑15cm绕塘口一周围起围网,将成虾养殖区与打洞产卵区分隔,使抱仔虾出洞后不能游向养殖区,待温度适宜,根据抱仔虾出货需求,提升池塘水位,刺激抱仔虾出洞,在打洞产卵区的围网旁放置抱仔克氏原螯虾专用捕捞笼,每隔10m放置一个捕捞笼,进行收捕虾笼,手持捕虾笼两端将其从水下轻柔地水平提起放置岸边,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包括:设置绕塘口一周的围网能阻止抱仔虾回游向成虾养殖区,提高抱仔虾的回捕率;在围网形成的打洞产卵区,能通过控制水位限制抱仔虾出洞数量;选用小型捕虾笼,同时根据需求控制捕虾笼放置的间距及数量,从而控制捕捞抱仔虾的数量。

    一种养殖水域区域饵料投放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178777A

    公开(公告)日:2019-08-30

    申请号:CN201910572395.5

    申请日:2019-06-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养殖水域区域饵料投放装置,采用全新结构设计,以浮板(1)作为水中载体,通过基于轴承(4)、贯穿浮板(1)表面的传动杆(2)的自由转动,应用位于水面以下、对接传动杆(2)的导流板(3)实现水中水流波动方向的检测,以水流波动方向获得水生动物所在方位的定位,再应用随传动杆(2)转动的旋转板(5),以及旋转板(5)上表面相对导流板(3)位置进行设置的供料管道(6),使得供料管道(6)的出料端始终指向水生动物活动方向,最后应用风机(7)的驱动,针对储料仓(8)中经漏斗(9)落于供料管道(6)中的饵料进行吹动,使得饵料由供料管道(6)的出料端,向着水生动物活动方向进行投放,如此实现了饵料的精准投放,大大提高了饵料投放的工作效率。

    一种以渔保田的稻渔共作方法及梯田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0063289A

    公开(公告)日:2019-07-30

    申请号:CN201910491865.5

    申请日:2019-06-0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以渔保田的稻渔共作方法及梯田结构。本发明以渔保田,既解决了哈尼梯田冬季闲置的问题,又通过鲤鱼的引入,加快了梯田水土系统各种物质的吸收代谢,使养殖后的梯田氮磷含量提高,土壤更肥沃。梯田结构主要包括亲本培育池,苗种培育池,循环净化池及冬闲田;其中,亲本培育池,苗种培育池及冬闲田分别设置有供山泉水流通的管道;亲本培育池和苗种培育池分别设置有与循环净化池连通的管道;循环净化池与冬闲田之间连通有管道。养殖方法为:引进优质亲本;建立亲本培育池培育优质亲本;建立苗种培育池培育优质苗种;冬闲田改造,蓄水养田,并引入优质苗种培养;养殖管理。

    一种滩涂土壤池塘护坡的构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245982B

    公开(公告)日:2019-05-10

    申请号:CN201710564538.9

    申请日:2017-07-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滩涂土壤池塘护坡的构建方法,该方法采用分步施工,每个步骤施工周期短,施工过程中塘埂呈阶梯状,不会聚集大的水流,且排水通畅,因此过程中抗雨水冲刷能力强,能有效的避免坡体坍塌下滑。本护坡结构的阶梯型,能长时间保证池塘上半部分水泥护坡基础的稳定性,进而保证了护坡结构的稳定性和耐用性。池塘护坡下半部分为尼龙网护坡,不影响泥土里微生物与水体进行物质交换,在保证池塘形状稳定性的同时,最大限度的保留了池塘对塘内水体的自净能力。

    一种刀鲚苗种规模化生态培育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278986A

    公开(公告)日:2017-10-24

    申请号:CN201710596660.4

    申请日:2017-07-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40/812 A01K61/10

    Abstract: 一种刀鲚苗种规模化生态培育的方法,包括刀鲚受精卵的自动集卵技术,采用室内水泥孵化池,孵化密度为0.6-0.8万粒受精卵/平方米,在孵化池旁设置高位开口饵料培育池,池顶安装照明灯。刀鲚鱼苗孵化后第5天,将开口饵料培育池的水用自流的方式注入孵化池,形成室内流水培育模式,刀鲚鱼苗体长达到3厘米以上时,移至室外土池培育。土池生态培育2-3月后,刀鲚鱼苗体长达8-10厘米时,分池养殖或者销售。本发明根据刀鲚鱼苗发育期变换进排水筛绢规格且利用流水模式自动富集适口饵料,鱼苗开口成活率高、生长快,且培育池水质稳定。采用的室内开口结合室外大规格苗种培育技术实用性强、推广价值大,可实现刀鲚规模化育苗水平,降低育苗成本、提高鱼苗的质量。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