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186351A
公开(公告)日:2014-12-10
申请号:CN201410490882.4
申请日:2014-09-24
Applicant: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IPC: A01H4/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草莓组织培养方法,属于农业生物组织培养技术领域,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选择外植体:于5~6月份晴天的下午,取健壮、无病草莓植株刚抽出的匍匐茎茎尖,大小为0.3~0.4mm,作为组织培养的外植体茎尖;步骤二、准备培养基:1)分化培养基;2)继代培固体养基;3)诱导生根培固体养基;步骤三、灭菌;步骤四、接种;步骤五、组培苗移栽。本发明的草莓组织培养方法,通过选择升汞作为灭菌剂,杀菌能力较强,并且时间容易控制把握;通过选择不定根直接生自茎基且多而粗壮,3片叶以上且大而深绿的生根苗,使得成活率普遍较高;本方法不仅整体的操作过程较为简单,实施起来较容易,而且能够快速大量繁殖草莓脱毒苗,具备很好的实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3299891A
公开(公告)日:2013-09-18
申请号:CN201310263105.1
申请日:2013-06-28
Applicant: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IPC: A01G31/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60/2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管道立体栽培装置,包括支架、营养液循环装置、栽培槽、控制装置;营养液循环装置与栽培槽相连接,栽培槽设置在支架上,控制装置控制营养液循环装置;栽培槽包括数个方形栽培槽、人字形栽培槽、堵头、连接管,人字形栽培槽包括两个人字形营养液管、数个栽培横管;方形栽培槽及栽培横管设有数个栽培口;营养液循环装置包括贮液箱、进液泵、进液管;控制装置包括时控开关、电源;本发明能够实现自动化浇灌,培育面积适应小环境的需求,能随时随地的移动装置以满足不同环境的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02919115A
公开(公告)日:2013-02-13
申请号:CN201210474754.1
申请日:2012-11-21
Applicant: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IPC: A01G31/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60/2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培育植物装置,包括支架、营养液循环装置、栽培槽、控制装置;营养液循环装置与栽培槽相连接,栽培槽设置在支架上,控制装置控制营养液循环装置;支架两竖直侧面上对称设有数个支撑块,两竖直侧面上各设有一个栽培槽,栽培槽由数个首尾相接的U形管组成;营养液循环装置包括贮液箱、进液泵、进液管、回流管,贮液箱放置在支架的底面上,进液管一端连接进液泵,另一端分支成两路分别与两个栽培槽的进液口连接;栽培槽的出液口连接有回流管;控制装置包括时控开关、电源,进液泵与时控开关、电源连接;本发明能够实现自动化浇灌,培育面积适应小环境的需求,能随时随地的移动装置以满足不同环境的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1374002A
公开(公告)日:2020-07-07
申请号:CN202010298206.2
申请日:2020-04-16
Applicant: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草方格沙障式作物精量点播装置种植夏玉米的方法,包括(1)播前准备,包括选择优良品种、精选种子、晾晒种子、种植方式、地块选择;(2)用草方格沙障式作物精量点播装置进行播种;(3)玉米出苗后进行查苗、补苗、间苗、定苗,播种时采用先播种后浇水的方法进行灌溉,并进行中耕、施肥、除草、防治倒伏;(4)用药剂对玉米大小叶斑病、蚜虫、玉米螟虫害进行防治;(5)当夏玉米苞叶变白,上口松开,籽粒基部黑层出现,乳线消失时,即可进行收获。本发明结合了荒漠地区种植草方格沙障的优点,凹面方格内能够汇集雨水,减小地面风速,减少水分蒸发,一定程度上提高玉米的耐旱能力,从而提高作物产量。
-
公开(公告)号:CN111165281A
公开(公告)日:2020-05-19
申请号:CN202010068145.0
申请日:2020-01-20
Applicant: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草莓超高垄栽培装置及半基质栽培方法,装置包括上下开口的栽培槽,栽培槽间隔设置,底部嵌入第一土壤,第一土壤上方填充秸秆生物反应堆,秸秆生物反应堆上方填充第二土壤,第二土壤上方填充栽培基质,栽培槽侧面间隔设置立柱,栽培槽顶部、两侧相对的立柱之间设置固定杆。采用建立秸秆生物反应堆的半基质栽培方法。解决了现有草莓多采用传统陆地种植方式,病害虫多,不便于管理,劳动强度大的问题;解决了传统草莓种植设施冬季加温不方便,生产管理难度大,费工费力,产量低,成本高,效益低,无法满足现代草莓生产需求的问题;解决了陆地栽培连作障碍严重,基质栽培成本高、保水保肥能力弱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7197760A
公开(公告)日:2017-09-26
申请号:CN201710383536.X
申请日:2017-05-26
Applicant: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60/216 , Y02W30/43 , A01G31/00 , C05B13/02 , C05F17/00 , C05F3/00 , C05F11/00 , C05G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葡萄无土栽培基质,包括以下组分制成:葡萄枝条粉碎物、有机肥料、钙镁磷肥、复合肥。本发明还公开了葡萄无土栽培基质的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通过合理的基质配比,解决了葡萄不依赖土壤难以进行栽培的问题,极大地提高困难立地(盐碱地、沙地、隔壁、海岛等)条件下的土地资源利用;采用葡萄冬季修剪后的废弃枝条作为基质,不仅充分循环利用了秸秆废弃物,满足葡萄生长所需要的全部矿物质、金属营养,而且取材方便,降低成本;通过复合基质,解决了单一基质不利于葡萄生长发育的问题;一次配比,经过肥力补充,可多年使用,解决了基质使用寿命短、更换频繁的问题;基质营养均衡,满足了葡萄生长所必须的矿物营养和金属元素。
-
公开(公告)号:CN104195171B
公开(公告)日:2016-11-09
申请号:CN201410473471.4
申请日:2014-09-16
Applicant: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草莓‘红颜’高效快速稳定基因转化方法,包括菌种活化、植物材料准备、侵染、共培养、筛选培养、生根培养步骤,解决传统农杆菌介导法中农杆菌和杂菌的污染问题;解决草莓‘红颜’转化效率低的问题;解决草莓‘红颜’转基因从转基因、转基因检测、大田移栽周期长的问题,缩短周期;解决转基因检测工作量大,工作繁重的问题,简化检测方法,加快检测速度。在已经建立的‘红颜’草莓叶片再生体系的基础上,对影响根癌农杆菌转化‘红颜’草莓叶片的各项因素进行了研究,优化各种参数,简化操作过程,确定最佳转化条件。
-
公开(公告)号:CN106047921A
公开(公告)日:2016-10-26
申请号:CN201610392195.8
申请日:2016-06-02
Applicant: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倍体草莓的转基因培养基及其转基因方法,该转基因培养基包括:二倍体草莓种子培养基S1、二倍体草莓共培养培养基S2、二倍体草莓筛选培养基S3;该转基因方法包括:(1)菌种活化,(2)二倍体草莓转基因;本发明建立了一个高效、快速、稳定二倍体草莓转化体系,外植体采用叶片和叶柄,将材料最大程度的应用,提高了提高二倍体草莓转基因转化效率,转化率可达到50%以上;并且能够解决传统农杆菌介导法中的步骤繁杂,容易污染的问题,为进一步应用遗传转化方法改良草莓品种提供实践基础,有利于今后草莓分子育种工作的发展,本发明转基因方法操作过程简单,转化效率高,试验周期短,耗费人力物力较小。
-
公开(公告)号:CN105969794A
公开(公告)日:2016-09-28
申请号:CN201610395014.7
申请日:2016-06-06
Applicant: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N15/82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使用草莓茎尖生长点的转基因方法,使用草莓茎尖生长点来做草莓转基因,可直接从田间取材操作,操作过程简单,没有材料的时间限制,不受外界环境影响,随时可以取样;茎尖生长点具有很强的脱分化和再分化的能力,生长点通过长成愈伤组织,再分化芽的过程来长成完整植株,由于生长点的分化能力极强,因此,愈伤组织生长和分化芽的过程都会极大地缩短,一般比叶片叶柄或者茎段分化芽的过程时间都要缩短一半,解决草莓转化效率低的问题,缩短转基因周期,减小转基因工作量和工作强度;此外,生长点分化芽的能力非常强,通常情况下分化芽的能力在100%,即使经过菌液侵染以后,分化能力也能够达到50%以上,这是明显高于叶片、叶柄等其他外植体的。
-
公开(公告)号:CN105123220A
公开(公告)日:2015-12-09
申请号:CN201510549727.X
申请日:2015-08-31
Applicant: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K67/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稻稻鸭共作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役用鸭的选择;(2)放鸭条件和时间;(3)放鸭地点和区域;(4)外敌防护墙建设;(5)水稻田块的选择和建设;(6)水稻品种选择;(7)移栽技术;(8)生物防治病虫草害;(9)水分管理;(10)施肥;(11)鸭的捕捉和水稻的收获。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水稻稻鸭共作种植方法,选择适当的役用鸭,适时放鸭,结合特定放养密度,建立外敌防护墙;水稻生产中选择合适田块,构建适当移栽方法,建立合理的水分管理和施肥技术,最终提高鸭和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并且显著提高了稻田的生态效益。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