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955017A
公开(公告)日:2025-05-09
申请号:CN202510171709.6
申请日:2025-02-17
Applicant: 江南大学
IPC: C08F222/20 , C08F220/40 , C08F220/20 , C08F2/48 , C08K9/04 , C08K7/06 , C08K9/02 , B33Y70/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各向同性光固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具体包括:(1)采用化学接枝改性方法对碳纤维进行表面处理得到4‑乙烯苯胺改性碳纤维;(2)将环氧丙烯酸酯、双环戊二烯丙烯酸酯和光引发剂混合,添加4‑乙烯苯胺改性碳纤维作为增强相,通过光固化3D打印得到各向同性光固化材料。本发明使用化学接枝改性方法对纤维进行表面处理得到4‑乙烯苯胺改性碳纤维,使得改性后的纤维与基体之间存在化学键,界面结合程度更高,打印制品的拉伸强度进一步提高,各向异性进一步降低。本发明利用改性碳纤维与树脂基体之间的结合作用,在增强材料力学性能的同时实现了各向同性,有望拓展光固化3D打印制品在工业上的实际应用场景。
-
公开(公告)号:CN116835538A
公开(公告)日:2023-10-03
申请号:CN202310669027.9
申请日:2023-06-07
Applicant: 江南大学
IPC: C01B21/064 , B82Y30/00 , B82Y40/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氮化硼纳米片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使用利多卡因与百里酚所制备的低共熔溶剂代替传统有机溶剂,对六方氮化硼(h‑BN)进行剥离,将球磨与液相超声相结合高效制备六方氮化硼纳米片(BNNS),与此同时利用π‑π相互作用实现BNNS非共价功能化。该方法绿色环保、操作简单、低成本,能够满足高效制备功能化BNNS的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5584158B
公开(公告)日:2023-06-30
申请号:CN202211296264.7
申请日:2022-10-21
Applicant: 江南大学
IPC: C09D11/101 , C09D11/03 , C09D11/102 , B22F1/06 , B22F1/065 , B22F1/068 , B22F3/10 , B22F3/14 , B22F9/04 , B22F10/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光热协同固化的金属墨水及其增材制造的方法,涉及功能墨水技术领域。该墨水组成为:金属粉末50%‑95%,光敏树脂1%‑35,光敏单体1%‑35%,光引发剂0.1%‑7%,热引发剂0.1%‑5%,上转换材料0.1%‑5%,助剂0%‑2%。将金属墨水加入直写3D打印机墨水槽中,在计算机控制下金属墨水从喷头中挤出至打印平台堆积,在特定光源的实时照射下固化成型,制得胚体;将所得坯体在特定氛围中进行高温脱脂处理;将处理后的坯体在特定氛围中进行高温高压烧结处理后冷却至室温。由于该墨水在打印过程中可以被较好的实时固化,且达到较高的固化程度,从而能够实现无支撑结构的金属增材制造。
-
公开(公告)号:CN115572170B
公开(公告)日:2023-04-14
申请号:CN202211293850.6
申请日:2022-10-21
Applicant: 江南大学
IPC: C04B35/626 , C04B35/634 , C04B35/622 , C04B35/577 , C04B35/596 , B33Y70/10 , B33Y1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近红外光热耦合固化非氧化物陶瓷浆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陶瓷浆料组份为:非氧化物陶瓷粉体40~90份,光敏树脂0.5~20份,光敏单体1~40份,光引发剂0.25~4份,热引发剂0.25~4份,助剂0.75~5份,上转换发光材料0.5~4份;所述非氧化物陶瓷粉体为Si3N4、TiN、BN、AlN、SiC、WC、TiC、ZrC、TiB2、ZrB2中的一种或多种。本发明融合了近红外上转换的光化学和光热双重固化体系来解决单独光固化或者热固化过程中固化不充分的问题,与近红外光源驱动的增材制造相结合,实现高固含量非氧化物陶瓷浆料的快速成型,从而构建高保真度的非氧化物陶瓷结构。
-
公开(公告)号:CN112981455B
公开(公告)日:2022-05-17
申请号:CN202110216522.5
申请日:2021-02-26
Applicant: 江南大学
IPC: C25B11/091 , C25B1/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效钴基纳米片电解水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的电解水催化剂包含钴Co、氮N、磷P掺杂的多孔碳材料和负载在该碳材料上的磷化钴Co2P纳米颗粒。该电解水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将2‑甲基咪唑和硝酸钴分别溶解在水中后再混合,室温搅拌2小时,滴加聚乙烯亚胺水溶液PEI继续搅拌,加入植酸水溶液PA,搅拌5分钟,经离心、洗涤、干燥,得到ZIF‑L/PEI/PA纳米复合材料。将ZIF‑L/PEI/PA置于管式炉中,氮气氛围中碳化,即得到负载Co2P的Co、N、P掺杂多孔碳Co2P@CoNPC。本发明所述的电解水催化剂具备良好的析氧催化活性。本发明制备方法具有制备过程简单易行、原料廉价易得、容易操作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3772732B
公开(公告)日:2022-05-06
申请号:CN202111133980.9
申请日:2021-09-26
Applicant: 江南大学
IPC: C01G39/06 , C01B21/064 , C01B32/19 , B82Y40/00 , C01G41/00 , C01B25/00 , C08K3/38 , C08K3/04 , C08K3/30 , C08K7/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二维材料剥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DEET剥离制备二维材料纳米片的方法,步骤为:通过将二维材料分散于DEET或其混合溶剂中,进行超声处理将超声后的分散液通过低速离心除去未剥离的二维材料,取上清液进行高速离心后,经洗涤、干燥得到二维材料纳米片。本发明采用DEET或其与乙醇、异丙醇的混合溶剂,超声辅助二维材料剥离成二维材料纳米片,与传统有机溶剂的液相剥离相比,该溶剂体系与二维材料有更好的相互作用,所得纳米片具有更大的厚径比。此外,本发明的溶剂绿色环保,工艺简单,成本低廉,不需要复杂昂贵的设备,有利于大规模生产制备二维材料纳米片。
-
公开(公告)号:CN111440329B
公开(公告)日:2021-11-30
申请号:CN202010373457.2
申请日:2020-05-06
Applicant: 江南大学
IPC: C08G8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MOF晶型转变的制备方法。采用离子液体和水的混合溶剂溶解有机配体2‑甲基咪唑(HIm),并与Zn无机盐水溶液混合,实现2D MOF向3D MOF的结构转变;所述的离子液体是一种由咪唑阳离子构成的亲水性功能溶剂;所述的2D MOF是一种二维沸石咪唑酯类(ZIF‑L),转变成的3D MOF是一种三维沸石咪唑酯类(ZIF‑8)。本发明的制备方法不仅可以实现MOF骨架结构的转变,而且能够加速MOF的成核结晶,调控产物形貌,是一种环境友好制备不同结构和形貌沸石咪唑酯类MOF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1974457B
公开(公告)日:2021-05-28
申请号:CN202010894896.8
申请日:2020-08-31
Applicant: 江南大学
IPC: B01J31/22 , C07C37/20 , C07C39/16 , C07C45/68 , C07C49/782 , C07C49/84 , C07C49/813 , C07F1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合成取代酮类化合物的催化剂及制备方法,属于化学材料与药物领域。本发明通过有机合成获得了含氮磷配体,并将配体与氯化铱结合后负载在MCM‑41的载体上,制备得到了含MCM‑41负载含氮磷配体的铱催化剂。本发明制备得到的催化剂能够用于催化合成取代酮类化合物以及合成双酚F。本发明提供的新型含氮膦配体的铱非均相催化剂是一种环境友好型催化剂,与以往合成酮类反应的实验方案相比,具有催化效率高,反应条件温和,催化剂可重复使用等优势,符合如今绿色环保,原子经济的发展理念;用于双酚F合成反应时,催化活性较强,应用范围广,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1974457A
公开(公告)日:2020-11-24
申请号:CN202010894896.8
申请日:2020-08-31
Applicant: 江南大学
IPC: B01J31/22 , C07C37/20 , C07C39/16 , C07C45/68 , C07C49/782 , C07C49/84 , C07C49/813 , C07F1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合成取代酮类化合物的催化剂及制备方法,属于化学材料与药物领域。本发明通过有机合成获得了含氮磷配体,并将配体与氯化铱结合后负载在MCM-41的载体上,制备得到了含MCM-41负载含氮磷配体的铱催化剂。本发明制备得到的催化剂能够用于催化合成取代酮类化合物以及合成双酚F。本发明提供的新型含氮膦配体的铱非均相催化剂是一种环境友好型催化剂,与以往合成酮类反应的实验方案相比,具有催化效率高,反应条件温和,催化剂可重复使用等优势,符合如今绿色环保,原子经济的发展理念;用于双酚F合成反应时,催化活性较强,应用范围广,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8498483B
公开(公告)日:2020-10-09
申请号:CN201810432125.X
申请日:2018-05-08
Applicant: 江南大学
IPC: A61K9/51 , A61K47/34 , A61K31/704 , A61K31/337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pH/还原响应性聚氨基酸两性离子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属于高分子合成及生物医用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用脂肪胺引发γ‑苄基‑L‑谷氨酸‑N‑羧酸酐的开环聚合,将所得到的聚谷氨酸苄酯与赖氨酸反应,形成两性离子聚合物,最后将上述得到的产物用胱胺交联,纯化后得到交联结构的pH/还原响应性聚氨基酸两性离子纳米颗粒。该纳米颗粒具有pH响应性、抗非特异性蛋白质吸附性,由于胱胺含有二硫键,因此纳米颗粒有敏感的还原响应性,可以负载抗癌药物,在肿瘤靶向部位控制释放。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