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236211A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2311161378.5
申请日:2023-09-08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IPC: G06F30/28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强潮海岸潟湖弱流区流路多样性分时域提升方法。包括:建立湖区水质数学模型,模拟不同导堤长度下污染物浓度数据;建立导堤长度与污染物浓度时域交换率的相关关系,确定适宜的导堤长度;基于选取的导堤长度建立湖区水动力物理模型,试验不同导堤高程下导堤下游固定断面的流量分布数据,构建不同流路时域多样性系数;建立导堤高程与不同流路时域多样性系数的相关关系,基于该相关关系确定适宜导堤高程。采用本发明方法,可分时域提升强潮海岸潟湖弱流区的流路多样性,解决湖区整体水动力和水质条件无法长效保障的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124416A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2310142021.6
申请日:2023-02-21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超重力场下风浪流模拟的多自由度解耦构件及使用方法,包括解耦构件,动态加载装置和模型;解耦构件具备六个自由度,解耦构件包括转接球,传导杆,滑承轴和固定器;固定器与模型固定连接;固定器安装在滑承轴两端;滑承轴上还安装有传导杆的一端;传导杆另一端依次连接有转接球和动态加载装置。本发明提供的解耦构件能够解耦出六个自由度,具备较高的灵敏度,可保证在超重力场中无附加约束的前提下,模型能够在土体中自由变形。且本解耦构件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更利于在模型箱这一有限的空间内使用,模拟超重力场下海风、海浪、海流三种不同类型荷载的同时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5130361B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2210738414.9
申请日:2022-06-27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 南京瑞迪水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6F30/25 , G06F30/28 , G06F111/10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粒子算法的水下定位方法,水体采用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方法模拟,遥控无人潜水器采用一系列粒子形成的DEM单元模拟,遥控无人潜水器与水面控制单元之间的脐带缆采用弹簧单元模拟,通过采用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方法与离散单元法相结合,同时计算遥控无人潜水器、水流及缆线间相互动力作用,计算获得缆线及遥控无人潜水器在复杂水体环境下的实时运动位置;通过缆线实时位置计算遥控无人潜水器与水面控制单元之间的相对位置,根据水面控制单元的绝对坐标位置,实现遥控无人潜水器实时水下定位。本发明能够实现ROV水下精准定位,突破了传统需要在复杂环境下布设定位装置的局限,有效地避免了采用声学定位手段存在的信号干扰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112349B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211039941.7
申请日:2022-08-29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荷载解耦装置及海洋风浪流离心模型试验系统,用于海洋风浪流离心模型试验,包括:夹持组件,用于夹持被测海工建筑物模型;竖向解耦组件,用于解耦出竖向约束,包括滑动部、滑动配合部;所述滑动部与所述夹持组件连接,所述滑动配合部与所述滑动部滑动连接;转动解耦组件,用于解耦出转动约束,包括转动部、转动配合部;所述转动配合部与所述滑动配合部连接,所述转动部与所述转动配合部转动连接。本发明通过夹持组件从上至下分别固定在海工建筑物模型的不同高度上,在离心机不停转的前提下任意模拟海洋风浪流三种荷载的联合作用,三者彼此间互不干扰,满足实际海工建筑物所受海洋风浪流模拟的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5130361A
公开(公告)日:2022-09-30
申请号:CN202210738414.9
申请日:2022-06-27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 南京瑞迪水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6F30/25 , G06F30/28 , G06F111/10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粒子算法的水下定位方法,水体采用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方法模拟,遥控无人潜水器采用一系列粒子形成的DEM单元模拟,遥控无人潜水器与水面控制单元之间的脐带缆采用弹簧单元模拟,通过采用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方法与离散单元法相结合,同时计算遥控无人潜水器、水流及缆线间相互动力作用,计算获得缆线及遥控无人潜水器在复杂水体环境下的实时运动位置;通过缆线实时位置计算遥控无人潜水器与水面控制单元之间的相对位置,根据水面控制单元的绝对坐标位置,实现遥控无人潜水器实时水下定位。本发明能够实现ROV水下精准定位,突破了传统需要在复杂环境下布设定位装置的局限,有效地避免了采用声学定位手段存在的信号干扰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045233A
公开(公告)日:2022-09-13
申请号:CN202210852395.2
申请日:2022-07-20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 河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冰推、冲刷的堤坝护坡及其施工方法,堤坝护坡设置在堤坝上游侧,护坡表面于冬季水位变动区设有鱼鳞状排列的椭圆形凹槽,凹槽上布置卵石以形成防冰推冲刷结构,各凹槽中的卵石粒径基本一致;施工时,首先收集堤坝历年冬季气温、风速的变化规律及最大冰厚,然后计算冰厚和冰推力,构筑堤坝、护坡;最后将卵石布置在堤坝上游护坡椭圆形凹槽中。本发明能够有效减小冰推、风浪淘刷和暴雨冲刷对堤坝护坡的破坏,延长堤坝护坡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还能够有效降低波浪爬高,有利于减小堤坝坝高;还可适应不同结构、坡比、坝高和坝长的堤坝,适用性强。
-
公开(公告)号:CN110093938A
公开(公告)日:2019-08-06
申请号:CN201910354631.6
申请日:2019-04-29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竖向排水通道的生态混凝土护坡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对原状土质边坡进行修整、削坡;第二步、在修整后的土质边坡中打设一组竖向布置的排水板;第三步、在待处理的坡面上浇筑生态绿化混凝土;第四步、在生态绿化混凝土上依次铺设营养土及种植土;第五步、在护坡上选用合适的草籽播种或铺设草皮;第六步、对种植后的草皮进行养护。本发明将生态混凝土护坡技术与景观绿化相配合,规避了传统护坡绿化不足的问题,在满足护坡安全稳定性的同时,保障植物更容易扎根于护坡土体中,从而构建出生态绿化护坡。
-
公开(公告)号:CN119150255A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411649379.9
申请日:2024-11-19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环境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确定滞尘林防护密度的方法和系统,包括以下步骤:S1:选取若干能够代表滞尘林整体植被密度分布的矩形样地;S2:在每个样地内沿对角线方向布设多个取样点;S3:在每个样地内的取样点处采集空气样品,检测空气样品中总悬浮颗粒物TSP、PM10和PM2.5的浓度;S4:建立滞尘林防护密度与空气质量之间的关系模型;S5:根据已建立的关系模型,计算出目标区域最优滞尘林植被密度值;S6:对最优滞尘林植被密度值进行动态调整。本发明,通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动态调整策略,能够根据实时环境数据精确调整滞尘林的植被密度,确保在各种气候条件下实现最佳的空气净化效果,从而有效提升环境质量和滞尘林的管理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0130368A
公开(公告)日:2019-08-16
申请号:CN201910354403.9
申请日:2019-04-29
Applicant: 南京瑞迪建设科技有限公司 ,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硬质护坡原位生态绿化混凝土改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在原硬质护坡的坡面上打孔,孔洞穿过硬质护坡与土坡相连通;第二步、在打孔后的坡面上浇筑生态绿化混凝土;第三步、在生态绿化混凝土上依次铺设营养土和种植土;第四步、在种植土上播种草籽或铺设草皮;第五步、对种植后的草皮进行养护。本发明将生态混凝土护坡技术与景观绿化相配合,规避了传统护坡绿化不足的问题,在满足护坡安全稳定性的同时,保障植物更容易扎根于护坡土体中,从而构建出生态绿化护坡。
-
公开(公告)号:CN115974463B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211496241.0
申请日:2022-11-28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 江苏省骆运水利工程管理处
IPC: C04B28/00 , C08G12/32 , C08F289/00 , C08F222/06 , E02D3/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将工程现场原状粘性土流态化的方法,属于原状粘性土处理的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加入适用于粘性土的表面活性剂和引气剂,优化各种材料之间的配合比,实现工程现场原状粘性土的流态化。本发明解决原状粘性土在低含水率状态下搅拌过程中容易聚合成团,难以形成流态化的问题,可显著简化流态土生产流程,提升流态土搅拌均匀性,降低流态土生产成本,工程现场应用方便快捷。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