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072772A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2311082140.3
申请日:2023-08-26
Applicant: 武汉纺织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性能纤维挠性连接管,由双层管状织物套在波纹模具上热定型,再用涂层剂涂覆管状织物内外表面制得;所述双层管状织物以高强涤纶或高强锦纶为经纱,高性能纤维为纬纱制备经面斜纹或缎纹组织作为表层组织,以平纹组织作为里层组织。本发明采用高强涤纶和锦纶做机织物的经纱制备双层管状织物,表层显露大量经浮长线,且通过高结构相设计,获得经支持面织物,这样可以获得波纹效应明显的管状织物且实现涂层的便利。而高性能纤维芳纶和聚芳酯则可以提供管壁的刚度,涤纶和锦纶保证轴向的大变形。所得管状织物可用于各种挠性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17000561A
公开(公告)日:2023-11-07
申请号:CN202310825385.4
申请日:2023-07-06
Applicant: 武汉纺织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耐腐蚀彩色金属材料的制备方法,通过先对金属材料进行表面处理后在金属材料表面形成耐腐蚀性能不同的耐腐蚀涂层,利用处理后金属材料表面具有化学活性的含氧基团与耐腐蚀涂层之间的化学键合作用,在金属材料表面形成高保形,致密且均匀的超薄耐腐蚀涂层;通过上述方式,可在不影响金属材料原有性能的同时,赋予金属材料优异的耐腐蚀性和艳丽的颜色,甚至进一步改善金属材料的耐氧化性能。另外,上述制备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对涂层材料的选择及实验条件的控制,制得耐腐蚀性能不同的耐腐蚀涂层,在不同耐腐蚀涂层的共同作用下,有效阻拦了腐蚀性物质进入金属材料内部。
-
公开(公告)号:CN114592344A
公开(公告)日:2022-06-07
申请号:CN202210319959.6
申请日:2022-03-29
Applicant: 武汉纺织大学
IPC: D06M13/148 , D06M11/20 , D06M10/06 , D06M10/08 , D06M101/10 , D06M101/06 , D06M101/36 , D06M101/3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强高韧纤维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纤维预处理;S2、高强高韧纤维材料的制备;将步骤S1中经预处理后的纤维置于真空室中,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依次向真空室内注入第一前驱体和第二前驱体,使第二前驱体与纤维以化学键的方式进行结合,最终制得内部含有新型网状大分子链结构的高强高韧纤维材料。通过上述方式,可向不同的纤维内引入不同的适配性金属,实现了对纤维修饰过程进行精准调控的目的,并能在提升纤维的强度和韧性的同时赋予纤维新的性能,制得的纤维材料可满足不同工业生产的需求,上述方法具有原料来源广、制备方法简单且应用价值高的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06436281A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610896251.1
申请日:2016-10-12
Applicant: 武汉纺织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兼具抗紫外效应的自清洁织物的制备方法,主要步骤包括:(1)将织物依次置于有机溶剂和去离子水中超声清洗,以除去织物表面的附着物;(2)利用原子层沉积技术在清洁化处理后的织物表面依次沉积纳米钛基功能纳米薄膜和铝基功能纳米薄膜,即得到兼具抗紫外效应的自清洁织物。本发明的一种兼具抗紫外效应的自清洁织物的制备方法,所制备的织物不仅获得了持久稳定的抗紫外效果,且表面具有较好的自清洁特性;沉积的功能纳米薄膜是通过化学键键合在织物表面,可有效防止薄膜出现剥离或脱落,且沉积钛基和铝基功能纳米薄膜在一定程度上不改变织物的本征和穿着特性,如织物的柔软性,光滑及舒适性。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生产效率高、成本和能耗低,对生态环境无污染,适宜于工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4805599B
公开(公告)日:2016-10-26
申请号:CN201510207445.1
申请日:2015-04-28
Applicant: 武汉纺织大学
IPC: D04H1/728 , D04H1/4382 , D06B21/00 , D06B1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功能性乙烯基聚硅氧烷纳米纤维膜的制备方法,属于纺织材料加工技术领域。本发明将乙烯基聚硅氧烷、功能纳米粒子和有机溶剂按比例混合,配制成纺丝溶液,然后利用静电纺丝机进行静电纺丝,收集,最终干燥得到功能性乙烯基聚硅氧烷纳米纤维膜。本发明制备的功能性乙烯基聚硅氧烷纳米纤维膜,能实现多种功能的协同作用,可广泛用于生物医学、能源化工、水净化、空气过滤、锂离子电池隔膜、载体材料,也可以用于制备自清洁、防水防风、防风保暖、透湿透气纺织品。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生产效率高,能耗低,对生态环境无污染,适宜于工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5273410A
公开(公告)日:2016-01-27
申请号:CN201510742672.4
申请日:2015-11-04
Applicant: 武汉纺织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L83/04 , C08G77/12 , C08G77/20 , C08L83/00 , C08K3/36 , C08K5/56 , C08K5/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弹性加成硅橡胶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将乙烯基聚硅氧烷、纳米二氧化硅、聚硅氧烷、硅树脂、铂催化剂、硅氢加成反应抑制剂和含氢硅油按比例混合均匀,然后将混合均匀后的混合物在70~200°C下固化制得高弹性加成硅橡胶。本发明制备的高弹性加成硅橡胶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其耐热温度可达400°C,以及优异的力学性能,其断裂伸长率可1000%以上,而且能抗老化,使用寿命长,可广泛用于医疗、航空航天、电子和文物保护等领域。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成本较低,对生态环境无污染。
-
公开(公告)号:CN104805680A
公开(公告)日:2015-07-29
申请号:CN201510211790.2
申请日:2015-04-28
Applicant: 武汉纺织大学
IPC: D06M10/10 , D06M10/06 , D06M15/643 , D06M11/49 , D06M11/74 , D06M11/46 , D06M11/44 , D06M11/45 , D06M11/83 , D06M11/79 , D06M11/4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功能性织物的制备方法,属于纺织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功能纳米粒子悬浮溶液的制备、功能性织物的制备将功能纳米粒子复合在织物表面。乙烯基聚硅氧烷的存在克服了功能纳米粒子团聚体强吸附力,从而使分散均匀的功能纳米粒子牢固地附着在织物表面,通过乙烯基聚硅氧烷和功能纳米粒子的协同作用,使织物具有抗紫外,超疏水,抗污,抗菌,保健等多种功能。本发明的功能性织物的制备方法不仅高效地利用了乙烯基聚硅氧烷,提高了乙烯基聚硅氧烷的生产价值,开辟了乙烯基聚硅氧烷在其他领域的应用,而且整个工艺设备简单,成本较低,对生态环境无污染,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4805598A
公开(公告)日:2015-07-29
申请号:CN201510207444.7
申请日:2015-04-28
Applicant: 武汉纺织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乙烯基聚硅氧烷纳米纤维膜的制备方法,属于纺织材料加工技术领域。首先将乙烯基聚硅氧烷溶解配制纺丝溶液,然后利用静电纺丝机进行静电纺丝,收集,最终干燥得到乙烯基聚硅氧烷超细纤维。本发明制备的乙烯基聚硅氧烷纳米纤维膜,不仅具有抗紫外,超疏水性,自清洁功能,而且还可用于水净化,空气过滤,锂离子电池隔膜,载体材料。同本发明的一种乙烯基聚硅氧烷纳米纤维膜的制备方法,制备方法简单,生产效率高,成本和能耗较低,对生态环境无污染,适宜于工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9121631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1378347.X
申请日:2024-09-30
Applicant: 武汉纺织大学 , 雅戈尔时尚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陈凤翔 , 童爱心 , 张玉 , 乔思杰 , 史芷丞 , 何安南 , 骆宇新 , 王梦琦 , 黄智宇 , 何俊 , 王斌昊 , 王佳馨 , 王庆淼 , 鱼水朋 , 王平 , 刘欣 , 徐卫林
IPC: D06M15/15 , D06M15/61 , D06M10/10 , D06M101/12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可机洗真丝织物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将蚕茧清洗,沸煮脱胶,水洗,烘干,得到蚕丝纤维,再将蚕丝纤维溶解于中性盐溶液中,经透析,得到丝素蛋白溶液;然后,制备多巴胺溶液,并将其与前述的丝素蛋白溶液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溶液;最后,采用浸轧,焙烘,水洗,再焙烘的工艺流程用前述的混合溶液对真丝织物进行轧焙烘处理,经过2‑5次轧焙烘处理,得到可机洗真丝织物。本申请采用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聚多巴胺蛋白涂层,利用聚多巴胺、丝素蛋白与真丝织物三者间的氢键以及静电多种作用力,在不改变真丝织物自身柔软性和舒适性的同时,提高真丝织物的机械强度、耐摩擦和耐水洗/机洗性能,延长了其护理便捷性和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7385638A
公开(公告)日:2024-01-12
申请号:CN202311616704.7
申请日:2023-11-30
Applicant: 武汉纺织大学
IPC: D06M13/51 , D06M101/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阻燃蚕丝织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纺织品整理技术领域。本发明采用吡唑基硼酸酯作为阻燃剂,其中的硼酸酯结构在燃烧过程中会形成玻璃状的熔融覆盖物,提高碳层稳定性,达到阻燃作用,进一步的,阻燃剂中的含氮组分,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氨气、氮气等难燃气体,可以稀释可燃气体的浓度,并作为炭层的发泡剂,形成发泡的膨胀型多孔炭层,限制可燃性气体进入气相达到隔热、隔氧作用;硼‑氮协同作用使式Ⅱ化合物有效提高蚕丝的阻燃性能,同时能够提高蚕丝织物的机械性能,且基本不会对其柔软性和光滑度产生不利影响。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