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形散热器和具有蝶形散热器的光模块组及光模块组单板

    公开(公告)号:CN103068208A

    公开(公告)日:2013-04-24

    申请号:CN201210558953.0

    申请日:2012-12-20

    Abstract: 一种蝶形散热器和具有蝶形散热器的光模块组及光模块组单板,散热器有在前底板的尾端连接有中间底板,中间底板的另一端连接后底板,前底板、中间底板和后底板上固定设置有多数个散热片,中间底板为等腰三角形,前底板与后底板在同一侧的两个侧边之间形成的夹角β≥2α,其中,0度<α<90度。光模块组有固定连接在光模块后端的底座,设置在底座上的卡簧或压片,底座上设置有蝶形散热器。单板有按设定角度α并排设置在电路板上的多组结构相同的光模块组,光模块组有卡设在单盘面板上的光模块,固定在光模块后端的底座,设置在底座上的卡簧或压片,底座上设置有具有弯角的蝶形散热器。本发明即提高了光模块装配集成度的要求,又提高了单个光模块的散热性能。

    一种带导电弹片的拉手条
    22.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4067711U

    公开(公告)日:2014-12-31

    申请号:CN201420554872.8

    申请日:2014-09-2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导电弹片的拉手条,包括拉手条和导电弹片,所述拉手条为形状为单括号形的型材,拉手条两侧分别延伸设置有第一悬臂、第二悬臂,第一悬臂根端外侧设置有导入槽,第一悬臂前端外侧设置有V型槽,第一悬臂顶端设置有由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形成的顶尖,所述第一悬臂根部内侧设置有凹槽;导电弹片采用与第一悬臂中部夹持、两端卡固的弯折弹片,导电弹片中部设置有与顶尖相适合的夹持部,所述导电弹片截面靠近第一悬臂导入槽的边面包括弧面和弯折面,所述弧面高于第一悬臂外表面,所述弯折面插入导入槽内,所述导电弹片靠近第一悬臂的凹槽另一侧设置有卡钩,本实用新型装置可以保证拉手条与其他结构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电屏蔽体。

    一种用于光纤适配器的金属接头座

    公开(公告)号:CN201993496U

    公开(公告)日:2011-09-28

    申请号:CN201120089402.5

    申请日:2011-03-3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光纤适配器的单金属接头座。包括金属接头座体和边框,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接头座包括有侧向截面呈三角形状的外壳,外壳的下端敞开且四周边沿与边框相联,在外壳下端的前后边沿与边框的联接处设置有凸起的台阶,在外壳的前端开设光纤适配器接口。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可在单盘面板上实现光纤适配器的斜向出纤;其结构简单,光纤适配器与光纤连接器插拔简便,为薄壁件制作成本低且装卸便利,安装灵活,互换性和通用性好;本实用新型可保证单盘的光纤适配器出口处的密闭性,从而具有良好的电磁屏蔽性能和防尘效果。

    带有螺母条的电气插箱
    24.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1854529U

    公开(公告)日:2011-06-01

    申请号:CN201020590005.1

    申请日:2010-11-0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带有螺母条的电气插箱,包括有设置在箱体前上位置、前下位置、后上位置及后下位置上的箱体横梁、安装在箱体后端面上的总线背板以及安装在箱体前端面上的多个拉手条组件,拉手条组件上设置有拉手条电连接器,总线背板上设置有背板电连接器,拉手条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松不脱螺钉与螺母条结构的结合间隙的定位在箱体前侧的箱体横梁上,总线背板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螺钉与螺母条结构的结合间隙的定位在箱体后侧的箱体横梁上,拉手条电连接器与背板电连接器相连接。本实用新型螺母条可以自动调节到正确位置,而不需要用手拨动螺母条,方便安装拉手条组件及总线背板,提高了生产效率,提高了拉手条组件与总线背板电气连接可靠性。

    一种肋片间距可调节风冷散热器

    公开(公告)号:CN222692124U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420704249.X

    申请日:2024-04-0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肋片间距可调节风冷散热器,通过将两个外挡板设置在散热基底的两侧,至少两个导向杆设置在两个所述外挡板之间,多个自调组件并排活动套接在两个所述导向杆上,每个自调组件包括两个活动肋片,两个活动肋片活动套接在两个所述导向杆上,所述活动肋片的端面设置有迎风斜面,两个所述活动肋片之间为通风间隔,当风速过大时,由于迎风斜面的受到的风力,自调组件的两个活动肋片相向滑动,原本的通风间隔的宽度减小,相邻两个自调组件分离,使得两个自调组件之间的原本贴合的活动肋片的侧面暴露在外,提高整体的散热面积,以提高散热效率,应对不同工况。

    一种光模块导热界面材料导热性能的测试夹具

    公开(公告)号:CN219915446U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321296445.X

    申请日:2023-05-2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模块导热界面材料导热性能的测试夹具,包括:加热台、模拟热源、第一热传感器、模拟管壳和第二热传感器;所述加热台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凸台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直线细槽,所述加热台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模拟管壳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二直线细槽;所述模拟热源放置于所述加热台下方的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一热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一凸台上,待测样品填充在所述模拟管壳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凸台的上表面的间隙处,所述第二热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模拟管壳的上表面。

    一种便携式光纤通信波分复用系统应急抢修设备

    公开(公告)号:CN203933633U

    公开(公告)日:2014-11-05

    申请号:CN201420354016.8

    申请日:2014-06-3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光纤通信波分复用系统应急抢修设备,包含设置于外壳内的两个结构相同的光功率和色散补偿单元以及控制操作单元、供电单元,光功率和色散补偿单元结构包括:第一掺铒光纤放大器采用带中间级接入的放大器,第一WDM波分复用器反射端同第一掺铒光纤放大器输入端相连接,第一可调色散补偿模块与第一掺铒光纤放大器的中间级接入端口相连接,第一OSC监控光再生和放大模块的输入端与第一WDM波分复用器透射端相连接,第一OSC监控光再生和放大模块输出端同第二WDM波分复用器透射端相连接,第二WDM波分复用器反射端同第一掺铒光纤放大器输出端相连接;本实用新型设备能够在光纤通信波分复用系统发生线缆切断时提供快速的通信恢复接入。

    一种温度循环测试装置
    2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2007740U

    公开(公告)日:2020-11-24

    申请号:CN202020679764.9

    申请日:2020-04-2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温度测试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温度循环测试装置。包括箱体、加热器、循环水泵、温度传感器、加温控制器、吹风机构、风速仪、风速控制器;箱体的箱壁为夹套结构,夹套内腔为循环水泵水路的一部分;加热器至少1个,位于循环水泵的水路之中,温度传感器位于箱体的加热室内,加热器由加温控制器和温度传感器共同控制,将加热室温度加热至测试温度;吹风机构包括两个同轴安装在箱体的加热室内的风扇,风速控制器正对吹风机构,吹风机构由风速控制器和风速仪共同控制,将加热室内风速调整至测试风速。本实用新型测试腔体内温度风速稳定,提高了温度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温度循环测试装置的实用性。

    不可调型LC光纤连接器
    2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1622372U

    公开(公告)日:2010-11-03

    申请号:CN201020137561.3

    申请日:2010-03-2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不可调型LC光纤连接器,该光纤连接器包括光纤和沿轴向依次设置的保护帽、外套、尾座和尾套,所述外套内装配有由陶瓷插针和金属尾柄压接构成的陶瓷插针组合件,所述陶瓷插针组合件与尾座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光纤的一端固定在陶瓷插针组合件内,所述尾套紧密的套在光纤上;所述外套内设置有与金属尾柄配合的含有加长部的底座六边形导向孔,所述底座六边形导向孔的轴向长度与金属尾柄的长度及弹簧受最大压力时的长度相适配。本实用新型LC光纤连接器可以完全克服目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两个缺陷,避免了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陶瓷插针回缩及APC结构的方位偏转现象,并便于工程人员操作安装,适合工程应用。

    光子系统平台机箱
    30.
    外观设计

    公开(公告)号:CN302973919S

    公开(公告)日:2014-10-22

    申请号:CN201430037380.7

    申请日:2014-02-28

    Abstract: 1.本外观设计产品的名称:光子系统平台机箱。2.本外观设计产品的用途:本外观设计产品主要用于光子系统平台产品机箱,该产品机箱高度有1U、2U、5U。3.本外观设计产品的设计要点:在于产品的形状、图案,以及各业务单盘装入不同高度机箱形成的产品系列风格。4.最能表明本外观设计设计要点的图片或照片:设计1主视图。5.各视图左视图与右视图对称,省略各视图的右视图,各设计俯视图与仰视图对称,省略各视图的仰视图,各设计后视图无图案,省略各设计后视图。6.设计1为基本设计。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