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057733A
公开(公告)日:2020-04-24
申请号:CN202010077774.X
申请日:2020-01-31
Applicant: 桂林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从生物质石灰废渣中提取胶原蛋白的方法。将生物质石灰废渣用氢氧化钠溶液浸泡溶胀,用去离子水洗涤,再用质量百分比浓度为3%的硫酸铵溶液浸泡振荡,用氨水调节pH值,并用过氧化氢溶液进行漂白,所得产物用去离子水洗涤,制得生物质初产物,用乙二胺四乙酸溶液浸泡振荡,所得产物用去离子水洗涤,制得生物质中产物,真空烘,然后用研磨机粉碎,所得粉末在2~8℃下加入胃蛋白酶提取溶液中,浸泡搅拌分散均匀,继续在2~8℃下静置、离心,收集上清液冷冻干燥,所得产物溶于乙酸溶液中,并经透析,将透析后所得液体进行冷冻干燥,即制得胶原蛋白。本发明方法制备工艺简单,便于推广,为生物质石灰废渣的再利用提供了新思路。
-
公开(公告)号:CN110420995A
公开(公告)日:2019-11-08
申请号:CN201910627151.2
申请日:2019-07-12
Applicant: 桂林理工大学
IPC: B09C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修复镉污染土壤的方法,属于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领域。所述修复镉污染土壤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在镉污染土壤中,播种青葙种子,进行常规管理;步骤2:在播种青葙种子的第5个月,向镉污染土壤中均匀撒施氯化铵和柠檬酸,同时向每株青葙的根际土壤注射巨大芽孢杆菌菌液;步骤3:在播种青葙种子的第6个月,收获青葙的根、茎和叶,得到修复后的土壤。本发明以青葙为镉超积累植物,以氯化铵提高青葙对镉的富集,以柠檬酸提高青葙修复的效率,以巨大芽孢杆菌菌液为接种剂。青葙、氯化铵、柠檬酸和巨大芽孢杆菌协同作用,极大地提高了青葙对于镉污染农田土壤的修复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7159099A
公开(公告)日:2017-09-15
申请号:CN201710254735.0
申请日:2017-04-18
Applicant: 桂林理工大学
IPC: B01J20/12 , B01J20/30 , C02F1/28 , C02F101/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J20/12 , C02F1/281 , C02F2101/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性膨润土的制备方法,将膨润土用六偏磷酸钠水溶液进行提纯,得到纯化膨润土;将氢氧化钠水溶液滴加至70~90℃的铝盐水溶液中,经第一恒温老化,得到羟基铝柱撑剂;将氢氧化钠水溶液滴加至70~90℃的铁盐水溶液中,经第二恒温老化,得到羟基铁柱撑剂;在羟基铝柱撑剂的温度为70~90℃的条件下,将羟基铁柱撑剂滴加至所述羟基铝柱撑剂中,经第三恒温老化,得到羟基Fe‑Al复合柱撑剂;将纯化膨润土与羟基Fe‑Al复合柱撑剂混合后进行第四恒温老化,得到改性膨润土。本发明所提供的改性膨润土的制备方法能够显著提高改性膨润土对Cd2+的吸附性,同时可提高改性膨润土对Cu2+和Pb2+的吸附性。
-
公开(公告)号:CN106809959A
公开(公告)日:2017-06-09
申请号:CN201710114949.8
申请日:2017-03-01
Applicant: 桂林理工大学
IPC: C02F3/34 , C02F103/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利用微生物降解水体中氧化性污染物的反应器,包括反应器主体和膜组件,反应器主体的下端开设有进水口,反应器主体的顶端设置有排气口和出水口,反应器主体的底端开设有进气口,进气口用于通入氢气;膜组件设置于反应器主体内部,膜组件的进气端与进气口相通。本发明中的利用微生物降解水体中氧化性污染物的反应器,通过通入氢气并从膜组件以无泡形式扩散到水中供微生物利用,可以使水中污染物和膜组件充分接触,且膜组件为微生物提供了有利的附着场所,通过控制氢气供应量、水力停留时间和进水污染物负荷而实现对氧化性污染物的快速、安全和高效的去除。
-
公开(公告)号:CN119685031A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411864128.2
申请日:2024-12-18
Applicant: 桂林理工大学
IPC: C09K17/40 , C05F11/02 , C05G3/80 , B09C1/08 , A01B79/02 , C09K101/00 , C09K109/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土壤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矿物‑有机‑磷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将矿物质原料进行湿法球磨后焙烧,得到矿物质钝化剂,然后与腐殖酸、水溶性磷酸盐和水混合后熟化结晶,得到矿物‑有机‑磷复合材料;以摩尔份数计,矿物质原料包括伊利石1~3份,硅灰石0.5~2份,石膏0.5~2份,白云石2~4份,碳酸钙0~20份;矿物质钝化剂和腐殖酸的质量比为1:0.1~7;矿物质钝化剂、腐殖酸和水溶性磷酸盐的混合物中磷元素的含量为1~16wt%。本发明提供的矿物‑有机‑磷复合材料能够显著减少红壤中重金属的生物可利用性和移动性,对重金属的吸附固定作用优异,能够提高红壤的肥沃度和结构稳固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662269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833049.5
申请日:2024-12-13
Applicant: 桂林理工大学
IPC: C09K17/40 , B09C1/08 , A01B79/02 , C09K109/00 , C09K101/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土壤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土壤修复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将钾长石、硅灰石、石膏、白云石和碳酸钙第一混合后进行煅烧,得到矿物质钝化剂;钾长石、硅灰石、石膏、白云石和碳酸钙的摩尔比为(2~4):(1~3):(1~3):(5~7):(1~3);将矿物质钝化剂、腐殖酸、水溶性磷酸盐和水第二混合后进行熟化结晶,得到土壤修复剂;矿物质钝化剂和腐殖酸的质量比为(0.5~2):(0.3~4);矿物质钝化剂、腐殖酸和水溶性磷酸盐的混合物中磷元素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15%。本发明所述土壤修复剂能够有效固化复合污染红壤中重金属,同时降低红壤的酸度,使其恢复原生态本质。
-
公开(公告)号:CN117106646A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2311040692.8
申请日:2023-08-18
Applicant: 桂林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功能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株Kerstersia gyiorum CY‑2、菌剂、还原剂、修复剂和应用。本发明提供的一株Kerstersia gyiorum CY‑2,保藏编号为GDMCC 63672。本发明提供的Kerstersiagyiorum CY‑2的最佳生长条件为温度37℃、pH值为6。当Cr(VI)初始浓度为50mg/L时,产生了最大的Cr(VI)还原率为100%。菌株CY‑2对铬元素不进行生物吸附,Cr(VI)与硫竞争ABC转运蛋白进入细胞。可见,本发明的Kerstersiagyiorum CY‑2在还原Cr(VI)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3540542B
公开(公告)日:2023-03-24
申请号:CN202110853334.3
申请日:2021-07-27
Applicant: 桂林理工大学
IPC: H01M8/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了一种人工湿地微生物电池,所述人工湿地微生物电池包括:下流反应器、阳极和空气阴极;下流反应器的内部设置有玻璃纤维棉分隔层,玻璃纤维棉分隔层将所述下流反应器的内腔分为上腔和下腔两部分;上腔和下腔内均填充有砾石与厌氧污泥;阳极和空气阴极分别设置于下流反应器的底部和顶部;阳极包括第一不锈钢网和第一石墨毡,第一石墨毡设置在第一不锈钢网的外部;空气阴极包括第二不锈钢网和第二石墨毡,第二不锈钢网包裹在所述第二石墨毡的外部。本发明的人工湿地微生物电池无需种植植物,且设置其支撑作用的砾石,减少污泥堵塞,本发明克服了植物和污泥堵塞效应对产电性能的影响,提高了输出功率密度。
-
公开(公告)号:CN112062280B
公开(公告)日:2022-05-03
申请号:CN202010598199.8
申请日:2020-06-28
Applicant: 桂林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组合式梯形生态沟渠,涉及农业面源污染处理技术领域,包括沟渠本体,所述沟渠本体内设置有多个沟渠单元,所述沟渠单元内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渠底填料层和填充物层,所述渠底填料层和填充物层紧贴所述沟渠单元的内壁设置;所述沟渠单元的内壁以及外坡上设置有植物截留洞,所述沟渠单元的内壁上的所述植物截留洞位于所述填充物层的上方;所述沟渠单元的外坡上还设置有疏水口,所述疏水口位于所述植物截留洞的下方,所述疏水口通过疏水管与所述填充物层的底部连接;所述填充物层的前侧设置有进水口,后侧设置有出水口。本发明能够对农业面源污染物进行有效处理,提高处理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4289498A
公开(公告)日:2022-04-08
申请号:CN202210001327.5
申请日:2022-01-04
Applicant: 桂林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方法,具体涉及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领域。本发明利用台湾青葙和德国景天的轮作进行镉铅复合污染农田土壤修复,不仅完美地消除单独修复空窗期,还能提高植物修复效率,缩短土壤治理周期,经实施例证实台湾青葙和德国景天轮作模式对土壤镉铅复合污染的修复效果非常显著,表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