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压缩机用的热交换器

    公开(公告)号:CN105431701B

    公开(公告)日:2018-04-10

    申请号:CN201480043138.8

    申请日:2014-07-0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4C29/04 F04C29/063 F28D7/16 F28F2265/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用于气体压缩机,能够在热交换器的集管部除去压缩空气所含的水雾且降低所述集管部的空气阻力,并且还有助于降低从压缩机释放出的噪声。热交换器(53)具备:供压缩气体流动的热交换部(1);设置在热交换部(1)的上游侧的与热交换部连通的上游侧集管部(2);设置在热交换部的下游侧的与热交换部连通的下游侧集管部(3);与上游侧集管部(2)的侧壁面(2b)连接的气体导入管(4);以及与下游侧集管部(3)的侧壁面(3b)连接的气体出口管(5)。在上游侧集管部(2)、下游侧集管部(3)中的至少一方的与热交换部对置的内壁面(2a、3a),安装有多孔质系的过滤器兼吸音材料(6)。

    无油螺杆压缩机
    2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225613A

    公开(公告)日:2013-07-31

    申请号:CN201210574472.9

    申请日:2012-12-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油螺杆压缩机,能够在降低泄漏到外部的噪声的同时充分地对热源进行冷却。从油冷却器用开口部(8a)导入到壳体(2)内的冷却空气,依次通过油冷却器(6)、风扇(10)、气体冷却器(5)后从排气用开口部(9)排出到外部。另外,从电动机用开口部(8b)导入到壳体(2)内的冷却空气,依次通过电动机风扇(3a)、电动机(3)、风扇(10)、气体冷却器(5)后从排气用开口部(9)排出到外部。另外,从内部设备用开口部(8c)导入到壳体(2)内的冷却空气,依次通过电磁阀(7)、风扇(10)、气体冷却器(5)后从排气用开口部(9)排出到外部。

    多孔板消音构造
    2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311186C

    公开(公告)日:2007-04-18

    申请号:CN200410047512.X

    申请日:2004-05-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消音构造,该消音构造为小型构造且在较宽的频率带范围内可以可靠发挥充分的消音性能。消音构造(D)备有筒状的配管路(41)、在配管路(41)内部沿配管路(41)的轴方向延伸设置且分隔配管路(41)的配管路截面地配置的多孔板(42)、将由多孔板(42)分隔的配管路(41)的配管路的轴方向分隔为多个小室(44)的隔板(43)。另外,调整隔板(43)的设置间隔以便在令欲消除的噪音的最高频率、介质的声速、隔板(43)的设置间隔分别为f、c、b时,满足b<c/(4f)的关系,令多孔板(42)的开口率为1~10%。

    多孔板消音构造
    2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573199A

    公开(公告)日:2005-02-02

    申请号:CN200410047512.X

    申请日:2004-05-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消音构造,该消音构造为小型构造且在较宽的频率带范围内可以可靠发挥充分的消音性能。消音构造(D)备有筒状的配管路(41)、在配管路(41)内部沿配管路(41)的轴方向延伸设置且分隔配管路(41)的配管路截面地配置的多孔板(42)、将由多孔板(42)分隔的配管路(41)的配管路的轴方向分隔为多个小室(44)的隔板(43)。另外,调整隔板(43)的设置间隔以便在令欲消除的噪音的最高频率、介质的声速、隔板(43)的设置间隔分别为f、c、b时,满足b<c/(4f)的关系,令多孔板(42)的开口率为1~10%。

    建筑机械的冷却构造
    2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224703A

    公开(公告)日:2008-07-23

    申请号:CN200810004020.0

    申请日:2008-01-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F9/00 B60K11/08 E02F9/086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建筑机械的冷却构造。在由盖材覆盖的发动机室内设置发动机、冷却风扇和热交换器,另一方面在热交换器的吸气侧形成吸气室。在该吸气室的上部室壁上设置第一吸气口,而且在吸气室内的热交换器芯面的前表面侧设置管道。在以该结构为前提的建筑机械的冷却构造中,管道的正面部向下述方向倾斜:形成于管道的正面部与盖材侧面部之间的吸气通路的截面积在上部最大而朝向下部逐渐减小,在该正面部的下半部设置第二吸气口。

    建筑机械的冷却构造
    2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069002A

    公开(公告)日:2007-11-07

    申请号:CN200580041409.7

    申请日:2005-12-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F9/0866 F01P5/06 F01P11/10 F01P11/12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不扩张吸气室且提高吸气侧的隔音性能。在发动机室(12)内的热交换器(15)的吸气侧形成吸气室(16),在该吸气室(16)的上表面部上设置第1吸气口(17)。在吸气室(16)内,以从周围气密地包围热交换器(15)的芯面(15a)并且将吸气室(16)内部分隔为两个室(16a、16b)的状态,设置作为屏蔽部件的独立的管道(18)。通过在该管道(18)上设置第2吸气口(23),使吸气室(16)为双层管道构造,使从第1吸气口(17)吸入的空气通过弯曲成大致L字形的吸气通路而将其导向热交换器芯面(15a)。

    建筑机械
    2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664255A

    公开(公告)日:2005-09-07

    申请号:CN200510052191.7

    申请日:2005-02-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13/0838 B60R13/0861 B60R13/0876 E02F9/0866

    Abstract: 本发明的建筑机械备有收纳发动机的发动机护罩,该发动机护罩具有吸气口和排气口,而且该吸气口设于构成发动机护罩的左右侧壁的一个侧罩上,排气口设于另一个侧罩上,并且,在该发动机护罩内备有发动机、冷却风扇、通过该冷却风扇被冷却的设备,还在发动机的后方上部备有排气管道,所述排气管道沿着冷却了该发动机之后的风扇风的气流且沿大致水平方向设置。该排气管道的出口与排气口连接,从吸气口吸入的风扇风大致直线地流过冷却风扇、发动机、排气管道,并从排气口排出。由此,可以使冷却风从吸气侧到排气侧之间的流动顺利而减轻了冷却风扇的负荷,并且可以抑制噪声。

    建筑机械
    2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371542C

    公开(公告)日:2008-02-27

    申请号:CN200510052191.7

    申请日:2005-02-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13/0838 B60R13/0861 B60R13/0876 E02F9/0866

    Abstract: 本发明的建筑机械备有收纳发动机的发动机护罩,该发动机护罩具有吸气口和排气口,而且该吸气口设于构成发动机护罩的左右侧壁的一个侧罩上,排气口设于另一个侧罩上,并且,在该发动机护罩内备有发动机、冷却风扇、通过该冷却风扇被冷却的设备,还在发动机的后方上部备有排气管道,所述排气管道沿着冷却了该发动机之后的风扇风的气流且沿大致水平方向设置。该排气管道的出口与排气口连接,从吸气口吸入的风扇风大致直线地流过冷却风扇、发动机、排气管道,并从排气口排出。由此,可以使冷却风从吸气侧到排气侧之间的流动顺利而减轻了冷却风扇的负荷,并且可以抑制噪声。

    建筑机械
    3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806103A

    公开(公告)日:2006-07-19

    申请号:CN200480016697.6

    申请日:2004-06-1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F9/0866 B60K11/08 E02F9/00 F01P11/12 F01P2001/005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为在建筑机械中,冷却性能不会降低,且可以一边抑制主体盖的高度,一边有效地降低发动机噪音。作为其解决方案,在上部旋转体(1)的主体盖(8)上设置吸气开口部(10)及排气开口部(11),通过驱动由主体盖(8)覆盖的发动机舱内的冷却风扇(5),从吸气开口部(10)取入冷却风以冷却主体盖(8)的热交换器(7),然后从排气开口部(11)排出。吸气开口部(10)从与热交换器(7)的通气面对置的位置向横向偏移。或者,分散地设置多个吸气开口部,并且,作为该吸气开口部,包括从上述热交换器(7)通气面偏移的偏移开口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