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269527A
公开(公告)日:2017-10-20
申请号:CN201710202053.5
申请日:2017-03-30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IPC: F04C18/344 , F04C27/00 , F04C29/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4C18/3446 , F04C27/009 , F04C29/04
Abstract: 本发明获得能够使吸入室内的制冷剂更加容易地朝向轴封装置流动的叶片式压缩机。轴封装置设置于第一轴孔(12h)与轴(15)之间。在第一壁部贯通设置有使吸入通路与第一轴孔(12h)连通的第一连通通路(24)以及第二连通通路(25)。第一吸入口(22)与第二吸入口(23)的至少一方在吸入通路的中途开口。第一连通通路(24)在比第二吸入口(23)接近吸入孔(11a)的一侧开口,第二连通通路(25)在比第一吸入口(22)远离吸入孔(11a)的一侧开口。
-
公开(公告)号:CN105736369A
公开(公告)日:2016-07-06
申请号:CN201510982965.X
申请日:2015-12-24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IPC: F04C18/344 , F04C29/00 , F04C29/02 , F04C29/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4C18/3447 , F04C29/00 , F04C29/02 , F04C29/026 , F04C29/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叶片式压缩机,该叶片式压缩机包括:侧板;容置缸体并且与侧板配合形成排放室的壳体;转子;在叶片表面与转子中形成的叶片槽之间形成的多个背压室;在侧板上形成的筒形容置部;容置在筒形容置部中的油分离部,并且该油分离部包括底壁和从底壁沿旋转轴的轴向方向延伸的周壁;以及油储存室。油储存室由底壁、侧板以及旋转轴分隔,并且形成为储存在背压供给通道途中的油,背压供给通道将每个背压室连接至排放室并且将由油分离部分离的油供给至背压室。
-
公开(公告)号:CN103671110A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申请号:CN201310432021.6
申请日:2013-09-22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IPC: F04C18/34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叶片式压缩机,其包括:壳体;形成在所述壳体中的转子室;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在所述壳体中的驱动轴;固定地安装在所述驱动轴上的转子;能够从所述转子的外周表面滑入和滑出并且与所述转子室的内周表面接触的叶片;通过所述转子和所述叶片形成在所述转子室中的压缩室;以及形成为与所述压缩室连通的吸入室和排放室。在所述排放室中形成有油箱以用于储存润滑油。所述排放室包括具有预定容积的两个空间,所述空间位于所述转子室的在所述驱动轴的轴向方向上的相反两侧上而彼此连通,由此充当所述油箱。
-
公开(公告)号:CN100465452C
公开(公告)日:2009-03-04
申请号:CN200610164645.4
申请日:2006-10-31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4C29/023 , F04C2/102 , F04C18/16 , F04C29/025 , F04C2220/12 , F04C2240/51 , F04D29/059 , F04D29/063 , F16C33/6674 , F16C2360/42 , F16C2360/43
Abstract: 一种真空泵,其包括:具有储油室的外壳组件,在储油室中储存润滑油;设置在外壳组件中并且相互接合的一对螺旋转子;分别连接到转子上的一对旋转轴;支撑每个旋转轴并且具有开口的多个轴承;用于将润滑油从储油室供应给轴承的供油泵;用于使得润滑油从供油泵经轴承循环到储油室的油循环通道,其特征在于:盖设置在轴承的开口处,以便以留有间隙的方式关闭所述轴承的开口;该盖允许润滑油通过间隙进入到轴承中,并且排油通道设置在邻近轴承处以便将没有进入到轴承的润滑油返回到储油室中。
-
公开(公告)号:CN109854505A
公开(公告)日:2019-06-07
申请号:CN201811442002.0
申请日:2018-11-29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IPC: F04C18/344 , F04C29/02
Abstract: 提供一种叶片式压缩机,能够不降低壳体内的布局的自由度地向叶片槽稳定地供给润滑油。叶片式压缩机(10)具备:具有筒状的周壁(12b)的壳体(11);收纳于壳体(11)内的筒状的缸体;封闭缸体的开口的侧板;压缩制冷剂气体的压缩室;以及排出压力区域(24),其在周壁(12b)内被划分在隔着侧板与压缩室相反的一侧,与压缩室连通。在排出压力区域(24)设置有从排出压力区域(24)的制冷剂气体分离出润滑油的油分离器。在壳体(11),立壁(34)朝向侧板延伸,被立壁(34)包围的空间为储存通过油分离器分离出的润滑油的储油室(27)。立壁(34)与周壁(12b)在旋转轴(16)的径向上分离,储油室(27)配置在排出压力区域(24)的中央区域C。
-
公开(公告)号:CN109578280A
公开(公告)日:2019-04-05
申请号:CN201811144771.2
申请日:2018-09-29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IPC: F04C18/344 , F04C29/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与吸入行程对应地将合适的量的制冷剂向压缩室吸入的叶片式压缩机。向压缩室吸入制冷剂的吸入通路向缸部(14)的内周面(14c)开口的吸入窗(23a、27a)以相对于转子的旋转方向(R)具有开始开口的始端部(23c、27c)和结束开口的终端部(23d、27d)的方式延伸,终端部(23d、27d)在包括终端部(23d、27d)的终端部(23d、27d)与始端部(23c、27c)之间,具有比始端部的预定宽度(W1、W3)长的轴向宽度(W2、W4)。
-
公开(公告)号:CN107461521B
公开(公告)日:2019-04-05
申请号:CN201710208176.X
申请日:2017-03-31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IPC: F16K15/06 , F04C18/344 , F04C29/12
Abstract: 压缩机(10)具备:壳体(11),其将与吸入孔(22)连通的吸入室(20)形成于内侧;以及止回阀(40),其设置于吸入孔内。止回阀包括:阀座部件(50),其具有阀孔(54)以及阀座(53);阀体(60),其具有主体部(63)、头部(65)以及引导部(68);以及弹簧(70),其配置于阀座部件与引导部之间。头部以及引导部的至少一方与主体部成为分开独立部件,且相互卡合而作为阀体被一体化。壳体的形成吸入室的内壁面具有与头部对置的对置部(14c)。在头部与阀座接触的状态下,将对置部与头部之间的距离定义为阀体的能够移动的限制行程量L1,将由引导部规定的阀体的假想行程量定义为L2,则满足L1≤L2的关系。
-
公开(公告)号:CN107461521A
公开(公告)日:2017-12-12
申请号:CN201710208176.X
申请日:2017-03-31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IPC: F16K15/06 , F04C18/344 , F04C29/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K15/063 , F04C18/3446 , F04C29/12
Abstract: 压缩机(10)具备:壳体(11),其将与吸入孔(22)连通的吸入室(20)形成于内侧;以及止回阀(40),其设置于吸入孔内。止回阀包括:阀座部件(50),其具有阀孔(54)以及阀座(53);阀体(60),其具有主体部(63)、头部(65)以及引导部(68);以及弹簧(70),其配置于阀座部件与引导部之间。头部以及引导部的至少一方与主体部成为分开独立部件,且相互卡合而作为阀体被一体化。壳体的形成吸入室的内壁面具有与头部对置的对置部(14c)。在头部与阀座接触的状态下,将对置部与头部之间的距离定义为阀体的能够移动的限制行程量L1,将由引导部规定的阀体的假想行程量定义为L2,则满足L1≤L2的关系。
-
公开(公告)号:CN103671110B
公开(公告)日:2017-07-14
申请号:CN201310432021.6
申请日:2013-09-22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IPC: F04C18/344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叶片式压缩机,其包括:壳体;形成在所述壳体中的转子室;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在所述壳体中的驱动轴;固定地安装在所述驱动轴上的转子;能够从所述转子的外周表面滑入和滑出并且与所述转子室的内周表面接触的叶片;通过所述转子和所述叶片形成在所述转子室中的压缩室;以及形成为与所述压缩室连通的吸入室和排放室。在所述排放室中形成有油箱以用于储存润滑油。所述排放室包括具有预定容积的两个空间,所述空间位于所述转子室的在所述驱动轴的轴向方向上的相反两侧上而彼此连通,由此充当所述油箱。
-
公开(公告)号:CN104343684B
公开(公告)日:2016-11-30
申请号:CN201410389837.X
申请日:2014-08-08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IPC: F04C18/344 , F04C29/02
Abstract: 一种旋转叶片压缩机,其特征在于,背压施加机构由上游通道、下游通道以及间歇性连通机构形成。该上游通道与排出室连通。该下游通道构造成与多个背压室间歇性地连通。该间歇性连通机构设置在上游通道与下游通道之间并构造成使上游通道与下游通道之间间歇性地连通。当间歇性连通机构使上游通道与下游通道之间连通时,转子构造成使得下游通道与所有背压室均不连通。当转子使下游通道与背压室中的至少一个背压室连通时,间歇性连通机构构造成切断上游通道与下游通道之间的连通。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