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辆的电池安装结构
    2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512516B

    公开(公告)日:2017-04-12

    申请号:CN201410495027.2

    申请日:2014-09-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车辆的电池安装结构,其能够提高因异物啮入电池端子之间所引起的短路的困难度,并且能够得到更好的端子连接性。其具备:连接部件,其上安装有车辆侧端子,并且,该连接部件以能够倾动的方式被轴支承于车辆侧;引导部件,其被设置于电池,并且,通过与连接部件接触,而对应于电池的上下方向的运动使连接部件倾动,使得车辆侧端子和电池侧端子向连接侧或分离侧移动;以及锁定部,其将电池保持在电池保持器侧,在电池的车体后方侧的侧面连接车辆侧端子和电池端子。具备弹簧部件,其向着车辆侧端子从电池侧端子离开的方向对连接机构施力。在车体侧具备覆盖车辆侧端子与电池侧端子的连接部的上方的滑板。

    双电源系统以及电动车
    2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098868A

    公开(公告)日:2015-11-25

    申请号:CN201510187580.4

    申请日:2015-04-20

    Abstract: 提供一种抑制内部电阻较高的子电池的性能变差的双电源系统以及电动车。子电池(22)仅进行放电,当加速时向驱动电机(25)进行输出,当减速时,即使在驱动电机(25)产生再生电流也由二极管D2阻断,并将再生电流以及子电池(22)的输出都充电到内部电阻较低的主电池(21)中。因此,防止了由于子电池(22)反复进行过渡状态(充放电)而导致的电力损耗的产生,并且降低了由于频繁地反复进行放电的开始与停止而导致的电阻上升,因此,抑制(防止)了子电池(22)的温度上升以及性能变差。

    蜂窝式金属支承件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072640A

    公开(公告)日:2007-11-14

    申请号:CN200580042343.3

    申请日:2005-11-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N3/281 B01J35/04 Y10T428/2414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蜂窝式金属支承件及其制造方法。该筒状蜂窝式金属支承件防止了蜂窝部分由于热膨胀而断裂,防止了蜂窝式支承件由于振动而断裂,并且使提高蜂窝式支承件的强度所需的劳动时间较少。通过将蜂窝式支承件(12)装配到筒状构件(13)中而形成蜂窝式金属支承件(11)。所述蜂窝式支承件(12)通过层压均具有波状部分(24)的带状的波状片材(23)并以波状片材(23)的中部(25)为卷绕中心卷绕层压后的带状的波状片材(23)而形成,在该蜂窝式支承件的中心部分(16)具有圆筒状部分(17)。卷绕的波状片材的端部(19,21)固定到筒状构件的内表面(22)。

    车辆的排放装置
    2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811140A

    公开(公告)日:2006-08-02

    申请号:CN200610006204.1

    申请日:2006-01-2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50/23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车辆的排放装置,其在将消音器(25)连接在从发动机(6)延伸的排气管(23)的车辆的排放装置中,在排气管(23)的中途及/或所述消音器(25),备有催化剂转换器(30);该催化剂转换器(30)中,通向催化剂室(53)的排放气体的导入管(55)和排出管(57),集中配置在该催化剂室的一端侧。从而以寻求催化剂转换器的布局多样化的方式构成,并能够促进冷机状态中的催化剂活性化。

Patent Agency Ranking